传统村落里有一座苏州最后的民国菜场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公布, 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石桥上榜,截至目前,吴中区共25个村入选。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此前公布的三批入选名单分别是:金庭镇东村村东村,蒋东村后埠,堂里村堂里,石公村明月湾,东村村植里,东蔡村东蔡,衙甪村甪里,缥缈村西蔡,东山镇陆巷村陆巷,杨湾村杨湾上湾,莫厘村翁巷,三山村桥头,香山街道舟山村舟山,临湖镇灵湖村黄墅,甪直镇瑶盛村东浜,香山街道长沙社区施家湾,香山街道长沙社区南旺村,越溪街道旺山村西坞里,越溪街道旺山村钱家坞,越溪街道张桥西山塘,横泾街道上林村东林渡,临湖镇石舍村柳舍,甪直镇湖浜村田肚浜,东山镇杨湾村西巷。
  25个吴中古村落,有颜有料,各有特色。此次入选的杨湾村石桥,更是古意十足,这里有一座苏州最后的民国菜场。
  2008~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杳工作在苏州东山镇先行试点,2008年4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组一行来到杨湾石桥村,对村中古建筑进行普查。正当专家们对已700多年的南宋古石桥惊叹不已时,村中陪同的老秦说:“离石桥头不远处有一座民国小菜场,保存很完好,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石桥菜场,又名中区小菜场,位于石桥港南端,石桥浜场北面,现上湾村16~20号之间。向导老秦介绍说,民国初年,后山一带分为南、中、北三个区,杨湾镇位于南面,称南区,陆巷村在北面,称北区,石桥镇在杨湾与陆巷中间,称中区,所建菜场故称中区小菜场。如今,杨湾南区菜场已更换至环山公路旁,陆巷北区菜场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翻建,只有石桥中区菜场仍保持原貌。
  石桥村是东山后山著名的古村,已有500多年历史。据现立于桥北侧原敬德里壁间的明碑《重建震泽底定桥记》碑所载:“震泽底定桥建于山之碧螺峰下,人亦皆曰石桥。始祖朱安宗建于宋绍定间(1128—1233),桥之南地丈许,凿义井以利居民日汲,桥之北地一方,用砖砌曰坪盘,以便乡人之吉凶迎送。至我圣朝成化壬寅(1482),天雨骤,溪水浸,石栅砖泛,经后裔朱济民偕万石长叶以元等各施已资,买地营料,命工落成……”在石桥浜场南侧孙姓古宅壁间,还砌有一块《重铺坪磐官路记》,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朱氏后代再次发起集资修桥,碑上还镌刻有第三次修桥铺筑坪磐捐资者的名字,达数十人之多。明清时这里曾经是商店林立,市肆稠密。民国十八年(1929)6月,李根源到洞庭东山游览二十多天,在《吴郡西山访古记》中,还详细记录了他的东山石桥头之旅。
  石桥小菜场保存有门楼、菜棚、石桥3处古建筑。门楼朝西,前有溪流,直通太湖。后为菜棚,较为简易,但风貌犹存。门楼是中区菜场的标志性建筑,略带西方洋教堂色彩。高4.25米,宽2.65米,全部为青砖清水勾缝扁砌。左右两只清水砖墩直砌至门楼顶端,中间顶部为观音兜封顶。下圆拱门内膛高2.7米,中间字额为五块铁铸小方砖,上书:“中区小菜场”五字,右侧为:十八年仲秋一行小字,左侧落款:江洲施政书。字额上端塑有一朵牡丹花,顶端观音兜上亦塑有一枝花卉。菜棚南北两进,中有过道。前、后进均面阔三间,进深6檩,冷摊瓦,圆作梁,是民国时期村里人买卖小菜的地方。两进菜棚前后砌有12只清水砖墩,梁架直落在砖墩上,虽简易很稳固,亦较实用。
  小菜场四周环境古朴、幽静,近有一港四桥,古色古香。太湖水从北而来,经石桥港向南流,忽而折东,又转向南,从菜场前的小石桥下流过。菜场西北面,离门楼4米处有座拱形小石桥,这里原是一座小码头,民国时期菜船可直开至菜场门前。紧靠门楼的小桥为四块大青石筑成,是当时村人入内买菜的必经之道。南侧约5米处,建有一座三开间两厢房的清末建筑,小溪沿墙流过,门前亦筑有一顶小桥,蓋六块青石作桥面,古色古香,引人注目。其宅南面约4米处的墙角前,又盖有一座青石小桥,只三块青石桥面,有路通向村中。
  岁月随着溪中的流水从石桥下匆匆而过,已历经90年风雨的石桥头民国中区小菜场,保存至今极为不易,据苏州市文保部门的专家说,这可能已是苏州市所保存的最后一座民国小菜场了,弥为珍贵。
其他文献
“这个由中草药制成的‘防疫香囊’,是我们小红帽爱心服务队小伙伴们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想要送给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表达一点心意。”8月中旬,记者在苏州工业园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园区社创中心”)采访时,恰好碰上小红帽爱心服务队的工作人员前来送“爱心”。  爱心服务队其实是苏州小红帽义工协会的一支服务队,作为苏州市第一家民间自发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小红帽义工协会成立于2004年,并于
期刊
白露,光听名儿就觉得诗意,这一节气给江南人的切身体会也是无比适意的。因为它的到来,就意味着盛夏的暑热快要结束,大家总算“熬”过来了。  微微的秋风,伴随丝丝的凉意,白露一到,天空终于显现出一天浓似一天的秋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诗里道不尽秋日的美好,这白露时节,宛如一个女子,身上褪去了少女的青澀,日显成熟。而同样的,气与味总是相通的,五感从来都没有太多的界限。秋意浓得正好
期刊
在“双减”政策的嘹亮号角下,新学期悄然拉开了序幕。周一到周五课后服务全覆盖,周末学科类补习班没有了。今年的开学季,和往年不一样。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愈加强烈,对日益“内卷化”的课后培训心生厌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回归学校的呼声日益强烈。开学前夕,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
期刊
“双减”政策的推行,可以说极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但一些家长担心自己能力或精力不足,无法很好地辅导孩子。“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双减”政策正是帮助孩子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机会。这些免费的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家也能自学,快收藏吧!  1.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网址:https://ykt.eduyun.cn/  推荐理由:这是教育部出品的一个平台网站,所有的课程可以免费观看,所有
期刊
蘇城校长从容应对“变局”
期刊
益庆堂施宅位于吴中区东山镇翁巷古村,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名单。由于古宅部分建筑常年无人居住,筆者历经数年多次走访,终于大致弄清其概貌。  益庆堂明代为翁氏所建,1909年上海招商局主事施禄生购地扩建。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福恢亦曾住于此。  古宅现存二路四进。东路为正路。一进门厅外向设花岗石须弥座,雕刻宝瓶、团寿、蝙蝠等吉祥图案,上方砖细垛头雕刻变异的夔龙纹。门厅带云头挑梓桁,前设鹤颈一枝
期刊
19人,130份,355万——19名高中毕业生收获了来自包括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著名院校的130份录取通知书,累计获得355万元奖学金,这份成绩单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以下简称“海归人才子女学校”),首届毕业班。  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是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与苏州中新集团联合创办的项目,是苏州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学校以“根深中华 创新国际”为理念,融合中国国家课
期刊
年幼的孩子需要上幼儿园学习礼貌规则,那宠物呢?在苏州,为宠物打造“照看、学习、生活”的一体化园地——卓越宠物学校,苏州首家“宠物幼儿园”来了。  赵功明,卓越宠物学校创始人。这位“幼儿园园长”曾经是苏州消防支队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专业的搜救犬训导员,参与过无数起灭火救援,抢险救灾。退伍之后,赵功明也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搜救犬,与狗朝夕相处的回忆以及训练的经历,让他萌生了创办一家宠物学校的想法。  “很
期刊
不曾好好玩耍,不曾肆意任性,没有成绩之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那些青春年少岁月里最真挚宝贵的东西,没有好好地体验,就悄悄地消失,退出了自己的生活。  这些年,内卷严重的教育界,给孩子们留了太多遗憾。  7 月 24 日,『双减』 ,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文件正式落地。  与以往低调从容地出台教育政策不一样,  这一纸文件以风卷残云之势绿了整个教育股,洗牌了一整
期刊
杨明媚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校长  周末不补习文化课,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与陪同下,学习更多生活技能、观察自然与社会、感受亲情与友情。将目光拓展到“生活”这个大课堂,全面成长为健康、乐观、自主的人。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朱永新曾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中疾呼:“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