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在组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从音乐课进场、开始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指令性音乐的运用方法及效果,并结合学科、学生特点提出了指令性音樂运用的注意事项,旨在和一线的音乐教师们共同探讨,使音乐课中指令性音乐的运用更有益于课堂,更合理化。
[关键词]指令性音乐;组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045-03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不仅是音乐课学习的内容,还成了音乐课堂上的第二教学语言,“起立、坐下、分组、归位”等一系列指令性音乐由此产生,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组织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几乎听不到老师的话语,只听得优美的音乐在教室流淌,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在参与。那就是指令性音乐替代的教师的话语,营造了纯净的音乐课堂。指令性音乐成了音乐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学中,对指令性音乐的运用有深切体会,现与大家分享这音乐之声在音乐课中运用的点滴。
一、音乐之声开启音乐学习之门
为了减少对班级的干扰,大部分学校专用的音乐教室往往安排在学校的边缘地带,学生们一周两次的音乐课,渴望得到身心的释放。但是,音乐教室又不同于操场可以尽情奔跑欢悦,在相对宽松的空间,我们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进入教室就应该享受到音乐,从音乐中享受到宁静和放松。
进场音乐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可随意播放,可以是已学歌(乐)曲,也可以是课外选用的名曲。进场的方式根据选用的音乐来设计,或编排互动的律动,或提请学生小助手现场编创引领。
二、音乐之声拉开音乐学习序幕
一般的学科,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就宣布“上课”,然后全班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可是,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满怀着对音乐的憧憬和期盼。音乐课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是充满音乐的,是美的课堂。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开始前就营造富有音乐特色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以音乐的方式开始音乐学习。即教师弹奏轻松活泼的开始曲,同学们听音乐进行声势律动,最后一个乐句时小主持人宣布:同学们,咱们的音乐课开始啦!随后师生唱起问好歌。
例:【开始曲】:
【问好歌一】
开始曲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能变化频繁。可以分高低段采用有区别的问好曲,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对问好曲稍作改动。稳中有变的问好曲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热情、亲切、害羞、快乐、平淡、冷漠等情感。如,中年级学生开始练习有气息的歌唱,为了养成统一音色的歌唱习惯,问好曲编写的旋律优美连贯,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自己优美的歌声里。
三、音乐之声管理音乐学习秩序
在课堂音乐学习中,由于学习活动的需要,经常会变换位子、搬挪凳子、分发乐器……一个班四十名左右的学生动起来动静可不小,难免出现嘈杂、费时、费力的场面。音乐,可以承担管理员的职责。
1.起立、坐下
老师在钢琴上快速(或慢速)上行刮奏(琶音、音阶)和快速(或慢速)下行刮奏(琶音、音阶)很容易让学生将音乐和起立坐下的行为联系起来。教师结合音乐特点告诉学生,以后上行的琴声响起就是“起立”的指令,下行的琴声响起就是“坐下”的指令。并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的速度、体态要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进行。起初以上下行刮奏为主,待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个指令后,再进行变化,如上行音阶、上行琶音、上行和弦连跳……逐渐上下行指令音乐可以快慢结合、强弱搭配,几次练习,学生听到音乐就能行动,并能在进行行为动作时关注音乐变化,逐渐养成时时关注音乐的习惯。
2.课堂乐器的分发与演奏
在音乐课堂上,平日里老师们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器乐演奏的学习,原因是乐器分发费时,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容易出噪音。这就要求教师在乐器的分发使用以及整理回收方面建立省时有效的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器管理习惯,提高教学效果。音乐能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如,口风琴(或竖笛)不用时放在座位右侧下方,用时在老师的琴声中完成 “开袋—取口风琴—插管—准备演奏”等一系列动作,学生的动作如节奏感强烈的音乐那样不停歇,直至音乐结束,一切准备停当。
3.分散活动与归位
音乐课的很多活动需要学生离开座位,分组或独立参与。律动表演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乐器演奏时需要同类乐器的重新组合。学生快速有序到达指定位置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往往这个环节让老师不知所措,学生离开座位时特别兴奋,一时找不到位置,经常会挤成一团,互相推搡,导致活动草草进行甚至无法开展。划分区域,可以让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稳定且宽裕。听着音乐踏着音乐节拍到达活动区域,可以使课堂有序、有形。
如,搬挪凳子:一节课中,在进行曲谱及歌曲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到曲谱,使歌声统一,我们一般让学生把凳子放成方形的(如图一)。
但是,在歌表演过程中,我们又需要比较宽敞的地方,所以要改变凳子的位置,很多老师会让学生把凳子位置摆成半圆形或马蹄形(如图二),那么摆放凳子就必须有一定的常规性。当学生学完一首曲子后,进行表演,教师就弹上行音阶(12 34 56 7i),学生起立后,教师马上弹
[SX(]2[]4[SX)]拍的柱式音,表示搬凳子开始了,老师紧接着演奏所学歌曲旋律,看到学生差不多搬好了,就弹下行音阶(i76 ︱ 54 32 ︱ 1 1︱ 1 0‖)要求学生坐好。这样搬凳子就结束了。
再如分组活动,在合唱教室里学生学唱曲谱和歌曲演唱时可以坐合唱台阶,整齐有序地演唱。分组活动时,老师将教室空间按学生分组情况,大致划分区域。
要求,在音乐声中学生安静有序,踏着音乐节拍到达小组活动区域,在教师演奏到歌曲的结束音时,各小组成员面对面站成圆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 1 23 ︱ 45 67 ︱i 5 ︱i 0 ‖)表示活动结束,然后听着音乐同样在音乐意境中回归合唱台阶入座。[BW(D(S,,)][BW)]
从以上组织教学中不难发现,音乐是各项行动的指令。用音乐的方式组织教学,是音乐学科特有的组织教学形式。用音乐组织搬凳子、分组、律动以及乐器教学等音乐活动,这种指令性音乐将严肃的规范融入音乐的情绪,使常规更人性化、游戏化、艺术化。但是,常规的要求是长期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次重复的。
四、指令性音乐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令性音乐要结合音乐要素的特点。上行的旋律可以发出“起立”的指令,下行的音乐发出“坐下”的指令。上行的音乐有很多,最简单的是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刮奏,还有上行琶音1 3 5 5 i,还可以和音乐要素相结合,在指令学生行为时加入速度、力度的变化。指令性音乐在组织教学时结合音乐要素及增加了趣味性,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
2.指令性音乐在短期内要相对稳定。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强化,因此,指令性音乐在一段时期内要固定不变,如起立、坐下的指令音乐,在初期以上行、下行刮奏来训练学生快速敏捷的行为反应,让学生对上下行音乐有了敏锐的分辨时,可以将各种上下行的音乐进行变化甚至混搭。
3.指令性音乐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常规的需要。低段学生喜欢动感强烈的音乐,喜欢蹦蹦跳跳。但是动感强的音乐加上好动的个性,很难使学生安静地融入音乐,而一系列常规的建立是为了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安静行走、安静移位等各种音乐学习习惯,因此,可以选择柔和轻缓的音乐用于搬凳子、归位、整理乐器,以音乐提示学生、感染学生。
4.指令性音乐的选用要符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入学,师生问好的编写要考虑一年级孩子的音域、音色特点以及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歌唱能力。问好歌、再见曲要尽可能短小简单。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很多习惯要从零开始培养。因此,指令性音乐要明确、稳定。
[参 考 文 献]
[1]王安国,吴 斌.音乐客场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 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秦德祥.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关键词]指令性音乐;组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3-0045-03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不仅是音乐课学习的内容,还成了音乐课堂上的第二教学语言,“起立、坐下、分组、归位”等一系列指令性音乐由此产生,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组织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几乎听不到老师的话语,只听得优美的音乐在教室流淌,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在参与。那就是指令性音乐替代的教师的话语,营造了纯净的音乐课堂。指令性音乐成了音乐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学中,对指令性音乐的运用有深切体会,现与大家分享这音乐之声在音乐课中运用的点滴。
一、音乐之声开启音乐学习之门
为了减少对班级的干扰,大部分学校专用的音乐教室往往安排在学校的边缘地带,学生们一周两次的音乐课,渴望得到身心的释放。但是,音乐教室又不同于操场可以尽情奔跑欢悦,在相对宽松的空间,我们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进入教室就应该享受到音乐,从音乐中享受到宁静和放松。
进场音乐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可随意播放,可以是已学歌(乐)曲,也可以是课外选用的名曲。进场的方式根据选用的音乐来设计,或编排互动的律动,或提请学生小助手现场编创引领。
二、音乐之声拉开音乐学习序幕
一般的学科,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就宣布“上课”,然后全班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可是,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满怀着对音乐的憧憬和期盼。音乐课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是充满音乐的,是美的课堂。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开始前就营造富有音乐特色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以音乐的方式开始音乐学习。即教师弹奏轻松活泼的开始曲,同学们听音乐进行声势律动,最后一个乐句时小主持人宣布:同学们,咱们的音乐课开始啦!随后师生唱起问好歌。
例:【开始曲】:
【问好歌一】
开始曲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能变化频繁。可以分高低段采用有区别的问好曲,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对问好曲稍作改动。稳中有变的问好曲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能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热情、亲切、害羞、快乐、平淡、冷漠等情感。如,中年级学生开始练习有气息的歌唱,为了养成统一音色的歌唱习惯,问好曲编写的旋律优美连贯,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自己优美的歌声里。
三、音乐之声管理音乐学习秩序
在课堂音乐学习中,由于学习活动的需要,经常会变换位子、搬挪凳子、分发乐器……一个班四十名左右的学生动起来动静可不小,难免出现嘈杂、费时、费力的场面。音乐,可以承担管理员的职责。
1.起立、坐下
老师在钢琴上快速(或慢速)上行刮奏(琶音、音阶)和快速(或慢速)下行刮奏(琶音、音阶)很容易让学生将音乐和起立坐下的行为联系起来。教师结合音乐特点告诉学生,以后上行的琴声响起就是“起立”的指令,下行的琴声响起就是“坐下”的指令。并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的速度、体态要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进行。起初以上下行刮奏为主,待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个指令后,再进行变化,如上行音阶、上行琶音、上行和弦连跳……逐渐上下行指令音乐可以快慢结合、强弱搭配,几次练习,学生听到音乐就能行动,并能在进行行为动作时关注音乐变化,逐渐养成时时关注音乐的习惯。
2.课堂乐器的分发与演奏
在音乐课堂上,平日里老师们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器乐演奏的学习,原因是乐器分发费时,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容易出噪音。这就要求教师在乐器的分发使用以及整理回收方面建立省时有效的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器管理习惯,提高教学效果。音乐能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如,口风琴(或竖笛)不用时放在座位右侧下方,用时在老师的琴声中完成 “开袋—取口风琴—插管—准备演奏”等一系列动作,学生的动作如节奏感强烈的音乐那样不停歇,直至音乐结束,一切准备停当。
3.分散活动与归位
音乐课的很多活动需要学生离开座位,分组或独立参与。律动表演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乐器演奏时需要同类乐器的重新组合。学生快速有序到达指定位置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往往这个环节让老师不知所措,学生离开座位时特别兴奋,一时找不到位置,经常会挤成一团,互相推搡,导致活动草草进行甚至无法开展。划分区域,可以让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稳定且宽裕。听着音乐踏着音乐节拍到达活动区域,可以使课堂有序、有形。
如,搬挪凳子:一节课中,在进行曲谱及歌曲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到曲谱,使歌声统一,我们一般让学生把凳子放成方形的(如图一)。
但是,在歌表演过程中,我们又需要比较宽敞的地方,所以要改变凳子的位置,很多老师会让学生把凳子位置摆成半圆形或马蹄形(如图二),那么摆放凳子就必须有一定的常规性。当学生学完一首曲子后,进行表演,教师就弹上行音阶(12 34 56 7i),学生起立后,教师马上弹
[SX(]2[]4[SX)]拍的柱式音,表示搬凳子开始了,老师紧接着演奏所学歌曲旋律,看到学生差不多搬好了,就弹下行音阶(i76 ︱ 54 32 ︱ 1 1︱ 1 0‖)要求学生坐好。这样搬凳子就结束了。
再如分组活动,在合唱教室里学生学唱曲谱和歌曲演唱时可以坐合唱台阶,整齐有序地演唱。分组活动时,老师将教室空间按学生分组情况,大致划分区域。
要求,在音乐声中学生安静有序,踏着音乐节拍到达小组活动区域,在教师演奏到歌曲的结束音时,各小组成员面对面站成圆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 1 23 ︱ 45 67 ︱i 5 ︱i 0 ‖)表示活动结束,然后听着音乐同样在音乐意境中回归合唱台阶入座。[BW(D(S,,)][BW)]
从以上组织教学中不难发现,音乐是各项行动的指令。用音乐的方式组织教学,是音乐学科特有的组织教学形式。用音乐组织搬凳子、分组、律动以及乐器教学等音乐活动,这种指令性音乐将严肃的规范融入音乐的情绪,使常规更人性化、游戏化、艺术化。但是,常规的要求是长期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次重复的。
四、指令性音乐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令性音乐要结合音乐要素的特点。上行的旋律可以发出“起立”的指令,下行的音乐发出“坐下”的指令。上行的音乐有很多,最简单的是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刮奏,还有上行琶音1 3 5 5 i,还可以和音乐要素相结合,在指令学生行为时加入速度、力度的变化。指令性音乐在组织教学时结合音乐要素及增加了趣味性,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
2.指令性音乐在短期内要相对稳定。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强化,因此,指令性音乐在一段时期内要固定不变,如起立、坐下的指令音乐,在初期以上行、下行刮奏来训练学生快速敏捷的行为反应,让学生对上下行音乐有了敏锐的分辨时,可以将各种上下行的音乐进行变化甚至混搭。
3.指令性音乐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常规的需要。低段学生喜欢动感强烈的音乐,喜欢蹦蹦跳跳。但是动感强的音乐加上好动的个性,很难使学生安静地融入音乐,而一系列常规的建立是为了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安静行走、安静移位等各种音乐学习习惯,因此,可以选择柔和轻缓的音乐用于搬凳子、归位、整理乐器,以音乐提示学生、感染学生。
4.指令性音乐的选用要符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入学,师生问好的编写要考虑一年级孩子的音域、音色特点以及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歌唱能力。问好歌、再见曲要尽可能短小简单。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很多习惯要从零开始培养。因此,指令性音乐要明确、稳定。
[参 考 文 献]
[1]王安国,吴 斌.音乐客场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 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秦德祥.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