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恋小三峡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秋一日,我与文友相约,游览了黄河小三峡!
  来到风景区,我才真正明白,要游览的是孤山峡、八里峡和龙凤峡。站在景区门前,环顾周边灿烂的红叶,俯视清如茶色玻璃的黄河水,顿觉有一股和煦的春风在心中荡漾。我们在孤山峡岸口登上游轮,穿上红艳艳的救生衣,来到三层甲板上。凭栏远望,碧水映着蓝天,阳光洒下满河的碎银,在鱼鳞瓦片般的水面上闪动着耀眼的光辉。一声如进军号角般豪迈的汽笛声响过,脚下的游船缓缓启动了。抬眼环顾,群山环抱,游船宛若驶入蓬莱仙境。两岸悬挂着的天然油墨画,一幅幅映入眼帘:犀牛望月、旗杆山、双轿峰、翠屏峰、八角山……自然人文相交相融,栩栩如生。加上天意的涂鸦,明丽的色彩,从未有过的惬意浸满心胸。
  收回目光,侧耳细听,船与水的撞击声,如鸣佩环,如劲风穿过松林,又如纤手轻拂古筝流泻出的音符声声。我疾步走向船尾,向东望,水系一马平川,温情脉脉,看不到滚滚东逝,浪花淘尽的豪迈之气。船开足马力,向上游疾驶。迎面走来的母亲河,已返老还童,改变了“黄脸婆”的模样,眼前尽是翡翠绿。为让我们欣赏美景,游船放慢速度,像在碧波里悠然漫步。河面被犁开,船尾翻滚着白色浪花,孔雀开屏般向两岸推去。秋风冽冽,飘逸着游人的秀发,招展了船头的旌旗,吹皱了满河的绿波,摇撼着水中大山的倒影。一只白色水鸟贴着水面,似蜻蜓点水,又似顽童甩出的漂石几起几落后,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浪花的撞击声,游人的赞叹声,相机的咔嚓声,声声入耳,醉我心头。站在船头,我与山水深情对望,文友不失时机地把我的身影定格在山水之间。
  转眼之间,游船进入“万里黄河第一峡”。这里,峭壁如削,碧水如画。山崖上偶尔有一小洞,我想,里边该是水鸟的巢穴吧,或许亦有寒号鸟、燕窝之类吧。迎面的孤山、龙凤山、孟良山,自打盘古开天地,就应在此打坐修练了吧,也许它们早已是天庭的神仙。不然,经千年的风雨侵蚀,怎么会依然挺拔,依然峻秀,依然朝气蓬勃!它们把母亲河拥抱入怀,热恋着,相吻着。那种情真真,意切切;那种你缠我绕,我倒你影;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北方大山的阳刚之气,南方之水的柔情蜜意,在这里演绎得淋漓尽致!山山相挽,重峦叠嶂,绿树红叶,蓝天碧水,船在画中游,人在画中醉。
  仔细观察着两岸的山石,我想大禹治水,该是在此河段吧?鲧山禹斧的故事该是发生在这里吧?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国为民舍小家的精神,感动过多少代,多少人啊!舜是历史上德孝始祖,开明皇帝,我们又是舜乡人,大禹根据舜帝的旨意治水,总结鲧的治水经验,用“疏顺导滞”的方法,开拓河道,那是人间天上的大智大勇。那时候没有机械,没有爆破技能,单凭人力,那是怎样的艰难啊!没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没有愚公移山的壮志,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侧耳倾听,开山的号子声,仿佛在山水间回响,两岸的鬼斧神工,一定是禹开凿河道时一锤一钎留下的印迹。我突然明白了,舜帝为何下旨让大禹治水。是大禹开创了改造自然兴修水利的先河,人们称禹为“神禹”,那是中华民族,写进骨子里的艰苦创业的精神之魂。
  船行至龙凤峡,我注意到,这里有座山,似凤凰展翅,如蛟龙戏水,一种龙凤呈祥的情调。导游说,当年“京娘化凤”与真龙天子赵匡胤相依相随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龙凤峡”因此得名。入眼的情侣岛、兄弟岗、姊妹峰、桃花洞……成双成对,一片温情,讓我遐思万端。
  醉意朦胧中,游船已调头回返。此时,我才注意到,峡谷上空有座玻璃吊桥,还有高空索道。仔细瞧,那是一座天桥,桥上的小矮人,走走停停,一定是害怕了,腿软了吧。高远的索道好像几根细细的电线,缆车似挂在电线上的几只小小的“吊篮”!文友说,午饭后坐缆车到山那边,再从吊桥上返回来,我一阵兴奋。
  其实,我是恐高的,那么高险,我敢上吗?可既然来了,又不想留下遗憾,硬着头皮也得体验一把。
  下午,我怀着冒险的心理,去乘跨河缆车。站在索道缆车入口,多少条安全理由,也压不住我怦怦的心跳,迈出忐忑颤抖的腿,刚坐进6人座的“小房子”,缆车旋即腾空而起,我的心一下子也悬挂在空中,双手交叉按住狂跳的心房。凌空俯视,啊,八里峡变成了一道盆景!八里峡童谣随即涌上心头:“八里坪、八里川、八里胡同、八里山。”抬头,蓝天上白云悠悠;低头,碧波上游船滑翔;壮观狭窄的大峡谷,更是尽收眼底。这里,是黄河贯通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八里峡的贯通,才使家乡垣曲被淤塞的湖水外泄,而形成今天的万里黄河。举目远望,我似乎看到了垣曲的南山,联想到与此山水相连的“河堤”村名的由来。在小浪底移民搬迁以前,河堤村被称为南山小北京,可在远古时代,这里叫河底村。河底本身就是蚂虾鱼鳖的家园,可见这里远古时代就是洪涝重灾区。后来改为河堤,也许就在大禹治水以后,根除了水患,河流变得畅通无阻,才在清朝时改“河底”为“河堤”,而大吉大利!
  我正遥望着家乡的南山出神,缆车一晃悠,到站了,心还处于激动之中。我们区区凡人,也能腾云驾雾,一眨眼就跨过一座大峡谷,这真是人定胜天啊!
  走下缆车,我们又游览了桃花岛、玄天洞……走马观花,来不及细赏,已夕阳西斜,到了下山的时候了。真的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笔陡的水泥路,让人走起来心颤腿抖,只害怕一不留神脚底抹油,一屁墩摔下去,说不定就溜到山底了。人生呀,真可谓不走的路也得走三回,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也与风险同行。等走到那座吊桥,我已满头大汗,骨头酥软了!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回去只有吊桥这一条路,置于“死地”而后勇,此时就是爬,也必须要爬过去。我拿出破釜沉舟的架势,站在桥头稳了稳神。
  此时,太阳红彤彤的笑脸向西山沉去,天边云蒸霞蔚一片红艳,大河上下宁静祥和,上游一只回归的游船向桥下驶来,红衣游客在向桥上挥手,我放声大喊:“哦———呵呵———”这声音来自心底,是压惊壮胆,也是欢歌。我穿好安全鞋,背好行李包,踏上了玻离桥。第一脚下去,感觉吊桥往下一沉,脚下如触电,只感到腿软头皮发麻,文友在前后鼓励我,为我加油。我想起“紧过搭石慢过桥”的谚语,手扶桥栏眼望前方,一脚一脚朝前迈,不敢往下看,只在心里为自己唱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
  夕阳无限好,一道彩虹从河底穿过吊桥射向天边的云霞,我走到了桥中间,腿已不再发抖,试着看看玻璃桥下,自己的倒影,清凌凌的河水,蓝天下一桥飞架南北的影子,好美啊!头顶上,有两只喜鹊“喳喳”欢叫着飞过,像是为我唱赞歌。
  哦,天空一座桥,水里一座桥,天上人间!黄河———银河,吊桥———鹊桥。我放开脚步翩然向对岸飘去。吊桥上的人儿与天桥上的“仙女”倒影成双!
  走到桥头回望黛眉山,我向望乡楼挥了挥手,在心里说:“黛眉娘娘,隔在您与汤王之间的天堑已变通途,娘家不再咫尺天涯……”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王小燕,六零后,山西运城垣曲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曾为山西省语文骨干教师。作品散见于《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山西广播电视报·临汾周刊》《运城日报》《临汾晚报》《西散原创》《西部散文选刊》《速读》《运河》《海河文学》《文学月报》《关心下一代》《社会扶贫》《舜乡》等报刊,曾数次获得征文奖。
其他文献
起初,“小滴跟”是一种不知名的鱼类。叫它“小滴跟”,是地处江苏淮北盐场当地人的土话。翻查字典,上网搜索,笔者始终没能找出它的学名来。它的写法颇多,当地餐馆招牌上写的是“小的根”或“小敌根”。对此,笔者还有些不解,后来慢慢地琢磨,才发觉有道理。“小的根”,顾名思义就是一点点的命根子,嫩着呢,谁都想吃,叫人流口水。“小敌根”,则多少含有“风味独特,无与伦比”的意思,目的终究是吸引顾客眼球,招揽生意。 
期刊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就不由得心烦。  昨天好好的,今天就阴的下沉。一天下来没有好心情,做这个不得劲,做那个也不得劲。好不容易找个乐儿,又被冷风吹感冒了。  白天好好的,夜里却咳个不停。一夜醒来好几次,到了天亮,又莫名睡着了。强迫自己起床,上班已然没了精神。  今天好好的,明天又慌了个神。一场风波折腾好几回,赶趟似的,把你压到五指山下。挣扎着找个缝儿透个气,琐事又堆下来,飞尘般扑人。  于是,站着好好
期刊
这里所说的站票其实就是无座票。那是在2018年的夏天,我和同伴正在河南郑州某美容院进行技术辅导。公司通知在兰州有一场培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赶到兰州。  于是我俩在携程网上买好了火车票,并提前到达火车站。本来买的某日晚上十点的票,结果买成了早上十点的,当我们进站取票时才发现火车早就开走了,退票也已逾时。要么作废,要么改签两种选择。因为要赶培训,只能决定改签,改签时发现只剩下无座票。第一次遇到无座的票
期刊
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龙脉秦岭东南麓,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小县城商南,她被誉为“陕南明珠”“大秦岭的封面”。今年5月,苏陕“三支人才”交流,我到商南支教,有幸邂逅了“中国天然氧吧”鹿城,结识了当地厚道淳朴的新同事新朋友。  七月的一个周末,同事李主任约我和几个“驴友”去封面深处看一看,我欣然前往。彭校长驾驶汽车说带我们去“蒋池岭村”,他三十年前曾在那里的一所小学工作过,村子就藏在小学后面的山林
期刊
一个小时四十几分的车程,不到十点钟,老公驱车带着我就已到丰县的百年梨园。  模糊地记得曾来过丰县看梨花,站在百年梨园的入口处却是一副不曾相识的图景,我瞬间迷惑了。  百年梨园的门楣是一棵中空的古树倚靠在一片垒砌的山石之上,古意盎然。尉天池先生题写的"百年梨园"四个金色大字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为梨园增色不少。  进得园内,便看到对景区的简要介绍,从中我们得知百年梨园位于丰县宋楼镇李大楼村,
期刊
这段时间,又见朋友们在朋友圈晒内蒙古那绝美的胡杨林,再次勾起我对草原的痴情向往。少年时就对北方的大草原一往情深,学习了历史和地理以后,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的认知更是深深印在脑海里。  2012年秋天,我有幸担任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广西代表团团长,在北京参加相关活动,并赴宁夏、内蒙、黑龙江等地参观考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一年,我真正来到了内蒙古,如愿以偿领略到北方草原的广袤与大气
期刊
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人们从深秋绵雨中晾了出来。花草树木在一片暖阳中斑澜着。我缓缓来到友谊路“花语”鲜花店,这是全城开得最早的一家。九十年代前,城里无一家鲜花店,女儿远在西安求学,为尽孝心给我过生日,委托老家同学乘车去市里买回大花篮。当时为第一次收到鲜花而感动许久。这些年,女儿依然在我生日及教师节等重要节日里,从网上订购鲜花送至家中。花,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牵挂和思念,是温暖和慰藉。因而,花与人,人与
期刊
书法家喜欢把写字称作“砚田漫步”,我也喜欢漫步,不过是带着相机去鹭田漫步,那鹭田,可以是碧绿的河坡、漠漠的稻田、如镜的蟹田,也可以是一碧万顷的石臼湖。  白鹭有雪白的毛、细长的颈、铁色的嘴,是鸟中的美女,清水田里或湖中沙洲上,只要有一两只站立的白鹭,整块田或湖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寻访白鹭的路上,我们最常去的是石臼湖。春天的清晨,湖水将涨未涨之时,碧绿的青草像绒毯一样铺满了湖滩,这时三三
期刊
2020年6月21日,是西方人的“父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起了我的岳父大人———司法战线上的一名老警官。虽然他老人家已经去世28周年了,但是,岳父大人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晰地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初次拜见岳父大人是在1981年1月1日。当时,我从县城坐客车来到四方坨子,带着“四盒礼物”,是以准女婿的身份,来岳父岳母家正式亮相,接受“审查”的。  岳父身形瘦弱,看上去个子不到一米七,他面容和蔼
期刊
它不是殷墟,不是三星堆,不是兵马俑。近代,它是200多年前满清盛京围场腹地。古代,它是2000多年前夫余王城的贵族墓地。  它是长白山闲庭信步遗落在夕阳处的一粒种子,结出了平地、丘陵和高山。它依偎在辽水之滨,见证了夫余国800年的荣辱兴衰,亲历了高句丽的金戈铁马与血雨腥风。它宛如一株出水芙蓉,妩媚在富饶的东辽河与小梨树河之间,它叫彩岚,默默地值守在东辽县原石驿乡。石驿,顾名思义,为古驿站。  彩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