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东方的梵蒂冈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墙白塔,是最温暖的颜色
  拉卜楞寺藏语叫“拉章”,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城里,通往拉卜楞寺的街道建筑风格都带着浓厚的藏族特色,墙壁颜色以喇嘛红为主色,黄色和蓝色为辅,门楣和门框上刻着飞龙、白马、白羊、莲花等纹饰,再配上精致的连方图案,飞檐翘阁琉璃瓦,端庄大气,活泼吉祥。
  行走在藏式建筑间,眼里充溢着藏地文化,纯朴厚重,不时有藏民从身边走过,他们穿着厚厚的藏袍,神色从容,左手擎着转经筒,右手拨动佛珠,口里低声念诵经文,那虔诚的样子,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拉卜楞寺,跟随众人走近这些红墙白塔,心里多了层庄敬与凝重。
  游人太多,导游没带扩音器,我竖起耳朵也听不到一句完整的解说,索性不再劳力费神地跟着他们,听从自己的眼睛,放慢脚步,与这些红墙白塔对视,与自己的灵魂对视。
  穿着红色藏胞的喇嘛神情淡泊,缓缓而行,穿戴时尚的游人眼神灵动,东张西望,看似两种不太搭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使这里的空气除了庄重又多了一些时尚。
  那些磕着长头,用身体丈量信仰的藏民,尽管衣衫褴褛,眼神依然清澈坚定。他们虔诚地圈绕殿堂、寺庙、白塔,一圈一圈行走,一丝不苟地拨动转经筒,不管日晒,不管风吹,不管脚下的路是崎岖还是泥泞。他们用灵魂贴近心中的圣地,庄重而神秘,缓慢而稳健。
  我有些情不自已,鼻子一酸,眼泪就跟着溢了出来。
  拉卜楞寺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称为“东方梵蒂冈”,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
  柏香酥油,是最舒适的味道
  转过一条街,眼前出现了一片或白、或黄、或橙色的土房泥舍,便是修行者居住的地方了。
  那些颜色不同的建筑,看上去像极了色差极大的油画,据说外墙刷什么颜色是要遵照庙宇的功能和等级而定的。
  我抚摸着一面黄色的土墙,陷入沉思。论物质的丰裕,他们比不得内地,论娱乐的方式,他们比不得内地,论游历和眼界,他们也比不得内地,但他们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种安定,那种满足,那种坦然,那种与世无争,又是多少内地人心神向往的啊。这要有多么强大的信仰,才能令他们面对世事烦扰如此淡定,如此执著。
  拉卜楞寺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并称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大经堂坐落在拉卜楞寺的中轴线上,宽广的院围,高大的房脊,鎏金的法轮被雌雄双鹿簇拥着,它像一只雄踞雪山之巅的玉狮,俯瞰着众多的信徒,又如一头悠然自得、背驮如意宝珠的大象,栖息在山脚,气势轩昂,雄浑壮观。
  穿行在拉卜楞寺的黄墙白壁中,虔诚的信仰穿越時空,以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存在着,穿透人的心灵,支配人的言行,让人心存感恩,平静地应对生活中的艰辛和苦难。
  微风拂过面颊,带来柏枝的幽香,带来淡淡的酥油味,在空气中弥漫,穿越时空。
  朴实真诚,是最珍贵的经文
  不远处,一座白塔附近围了一圈人,我走过去,一个五十多岁的内地女游客脸色蜡黄,坐在白塔旁,一个胖胖的男孩手里拎着一瓶水,满头大汗坐在女人身边,看相貌,颇有几分神似,我猜测他们是一对母子。
  有人告诉我,天气炎热加上不适应高原天气,中年妇女晕倒了。
  “我这里有藿香正气水。”一个藏族姑娘递过来一小瓶药。
  一个身穿藏袍的老人,摸摸索索从怀里掏出一小瓶葡萄糖,把瓶盖拧开,不由分说递了过去,眼神里是满满的关切,显然他不会说普通话,那动作,分明输送着一种温暖。
  男孩一脸感激,伸手接过葡萄糖水和藿香正气水。女人一股脑喝下去,不久,她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
  我塞给他们几块士力架,就离开了,眼前却反复出现藏族女孩和老人关切的眼神,人心总是向善的,所有的修行都离不开心底的善良。
  此刻,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又执著的意念,深深地浸润进这些高原民族的精神血液里。有信仰的人注定是幸福的,当你面对一张张诚挚的脸孔时,你会发现,给予和祝福其实那么简单。
  小贴示:
  衣:因为高原气候早晚温差大,需要一套夏装和一件厚外套。进寺院男不许穿短裤,女不准穿裙子。
  食:游览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带足量的水。
  提醒:在当地需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和习俗。寺院殿堂内部不允许拍照。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教官当过兵,还曾在大比武中多次获得冠军。那天军训完,我跟他一起去食堂吃饭。我发现他走路时紧贴楼边或大树,不禁怀着崇敬的心情问他:“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吧,为了防止别人偷袭或放冷枪?”教官犹豫了一下,回答:“呃……不是……这样走凉快。”  祖传手艺  昨天老爸打了我,我思考良久,今天悄悄对老爸说:“爸爸,我以后一定听话,您别打我了,好吗?”  老爸说:“这怎么可以!这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丢,以前你爷爷也是
期刊
你放过两根线的风筝吗?你玩过一边冲浪一边放风筝吗?在潮人那里,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还是一种极限运动、一种特技。  特技风筝、翻滚风筝、冲浪风筝等花式飞行风筝的出现,让风筝不再是小时候的印象,只用一根线慢悠悠放上天。  特技风筝:手握两根线,速度赶动车  适合人群:喜爱竞技类运动、喜欢挑战的人  特别提醒:特技风筝是靠双线的长度不同而改变飞行航向的,所以不能像传统风筝那样边飞边放线  特技风
期刊
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上映后票房超3亿美元,位列当年全球票房榜第13位,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双料提名。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消息是,该片取材于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从一无所有的贫民窟小子到功成名就的华尔街大亨,他演绎了底层非洲裔白手起家的商界传奇,诠释了单身父亲感人至深的爱,这是一场与名利的较量,更是一场与命运的抗争,他做到了,而且赢得漂亮。  出身贫寒,发誓要出人
期刊
与木为伴  陈雷雨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上海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生活没有一丝波澜,不安分的他总渴望能尝试多种活法。  2014年,陈雷雨辞去工作,跑到杭州开了一间酒吧。但是随着新鲜感过去,陈雷雨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有一天,陈雷雨家里需要添置一个茶几,他跑了很多家具店,又上网搜寻了一番,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于是他想,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个。  看似简单的茶几,真正动起
期刊
误打误撞入花行  台湾花艺大师凌宗涌大学期间学的是机械专业,但他从小喜欢画画,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理想是从事一份与“美”有关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凌宗涌犯难了,该干点什么呢?手里除了一张机械专业的毕业证书,再也拿不出证明自己技能的东西。朋友们不忍看他的窘样,便拉他一起喝酒。  “要不你去花店当送花小弟吧,不需要什么技能的。”一个朋友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建议,让他心里一动。几天后,在朋友推荐下,凌宗涌真
期刊
第三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就得按固定期限对待?  【案例】张才与公司签订第二份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要求张才继续签订2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17年5月15日,该合同到期后,公司提出不再续签劳动合同。结算工资关系时,公司同意支付张才(工龄6年)6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张才可否要求按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待,即支付12个月的赔偿金?  【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期刊
可爱的英国老头  罗杰·梅森与武汉的情结源于一场车祸。 1986年2月,作为国际地质界著名的变质岩专家,伦敦大学教授梅森应邀到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做短期讲学。期间,梅森到木兰山勘察完地貌,看到很多男女老少去木兰庙许愿,他纳闷地问同行伙伴:“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一个民间女子顶礼膜拜?”同行人员告诉他:“心诚则灵。”梅森将信将疑地随着人群走进庙堂,学着别人的样子敬香、行礼、祈愿,感觉很好玩。  从木兰庙下来
期刊
分居分养,老人内心很痛苦  【案例】张老汉夫妻二人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在外省当工程师,大儿媳是人民教师;老二外出打工,二儿媳留在乡下种承包地。前不久,兄弟二人签订了一个“赡养协议”,父亲归老二赡养,母亲归老大赡养。大儿子夫妻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看孩子、做家务,母亲进城后当起了“全职保姆”。张老汉在家既要打理自己家和二儿子家的承包地,还要喂鸡、喂猪,忙活自己每天的三顿饭。年近70岁的二老,天天都忙得頭
期刊
兰妮一早出门上班,打开手机,走出电梯没几秒钟,就听到手机短信提示声一连串响起。她心想,谁一下子发来这么多短信,不会又是老妈摁错键了吧?定睛一看,是手机名单中“who”发来的,顾名思义,她尚不知此人是誰,但是偶尔能收到他的问候短信,问过他是谁,不回答。兰妮又不是芳龄十八,当然没心情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兰妮把一条条短信看完,发现who竟然是凌晨三点发来的。看着看着,她终于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青春年少
期刊
近日,读完毕飞宇的《小说课》,想到“眼力”这个词,觉得可以聊上几句。  《小说课》是毕飞宇对部分中外经典小说的私人化解读,书中提到的小说,有不少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蒲松龄的《促织》、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项链》、汪曾祺的《受戒》……但毕飞宇高明就高明在,同样一篇小说,他读出了别人没有读出来的味道。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假如将一篇小说比作一幢十层高的楼房,一般人读完可能顶多只看到了五六层,但毕飞宇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