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炎症的防治作用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尿酸钠(MSU)晶体诱导的炎症动物模型,探讨炎性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规律及其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相应部位注射MSU晶体制作大鼠急性腹膜炎和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在大鼠腹膜炎实验中,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PPARγ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规律,检测炎症诱导后4、8、24、48 h不同组别大鼠腹腔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变化,以评价吡格列酮的抗炎作用;在皮下气腔炎症实验中,观察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小鼠皮下气腔炎症不同时间点浸润的炎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PPARγ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MSU诱导的急性腹膜炎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中表达迅速降低,并与炎性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随炎症缓解而趋恢复.MSU诱发的腹膜炎自发缓解早于皮下气腔炎症.在大鼠腹膜炎模型,20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 h和8 h即可显著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70.6%和64.5%;在小鼠皮下气腔炎症模型,20 mg·kg-1·d-1和10 mg·kg-1·d-1的吡格列酮在48 h方可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率分别为49.3%和42.4%,而4 mg·kg-1·d-1吡格列酮无明显作用.结论PPARγ参与了MSU诱导的痛风相关炎症过程.吡格列酮可减轻MSU诱导的动物体内炎症反应,该作用在MSU诱导的大鼠腹膜炎早期即可出现,而在小鼠皮下气腔模型诱导后48 h才表现出来.吡格列酮的上述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巨噬细胞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吸烟对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影响.方法测定北京及上海地区28所医院住院的3379例男性患者(年龄40~98岁)的踝臂指数,踝臂指数≤0.9诊断为PAD.分为吸烟组2253例,非吸
目的探讨反义基因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提高骨肉瘤疗效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荷骨肉瘤裸鼠模型,采用瘤内注射和腹腔给药方式,以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5mg/kg体重)配
性疾病是家庭医生当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不能和患者在性方面进行坦诚的交流,必然会对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造成影响,有时甚至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会
采用战略性创业者资源基础观,提出"困境协调"是创业者拥有的动态能力,使创业者开发新流程、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帮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做出反应.基于矛盾或困境的调查框
文章通过高温拉伸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置氢TC4合金超塑流动特性及其组织的影响,结合高温组织和钛氢相图分析了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合适的氢含量及合理的保温
目的研究MMP-2、MMP-9(matrixmetalloproteinase,基质金属蛋白酶)、Cathepsin-D(组织蛋白酶D)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70例淋
目的观察反应停对人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侵袭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成4组。各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TC)实验性肝硬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TC组、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吗啡镇痛作用及耐受的影响。方法雄性SD 大鼠,体重160-180 g,制备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性损伤(CCI)模型,用von Frey丝测定各项实验中给药前及给
目的探讨Prader 5型女性假两性畸形的畸形特征与矫治方法. 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4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Prader 5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在观察畸形特征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