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妇女三项指标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人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促进胎儿的生长和分娩。但是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在怀孕中、后期,身体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显著变化,并可能发生一些出血和血栓性疾病。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互渗透的学科,现代临床血液学检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为临床医务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血栓与止血相关的检验进展和方法
  近年来,由于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止血和血栓形成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在1997年烟台会议上联合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标准化方案的建议,还建议取消玻片凝血时间和时间和Duke出血时间(需要时可用模板式出血时间法测定)。在止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测定方法的改进和标准化、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和vWF检测,为临床出血性疾病和血栓形成。如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产科DIC,羊水栓塞,心脏和脑血栓形成,肺栓塞诊断和确定病人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及抗凝监测等,提供了许多新的监测指标。像其他临床检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血栓和止血检验,尤其是遗传性凝血异常和血栓形成的诊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
  2临床应用
  正常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呈动态平衡。抗凝活性减弱或凝血活性增强,使动态平衡失调,导致高凝状态。PT、FIB、APTT和TT是判断身体止血及凝血系统病变,术前检查凝血系统疾病、指导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资料报道。
  初生儿出生时大多凝血因子明显低于正常成人水平,血液则处于低凝、低纤溶状态。
  PT、APTT、TT是反映凝血功能三个常用指标,怀孕期三项目标凝固时间比正常非孕妇显著凝固时间短(p<0.05)[3]。据报道中晚期孕妇的APT丁明显缩短,Fbg水平升高。显示怀孕妇女在怀孕中期开始其机体逐渐在高凝状态,并保持到临产前。当然,凝血的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也开始,清除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和静脉窦的血栓,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4],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在怀孕期间,如因子V,VK、,W、K、X、XB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增强。APTT缩短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凝血因子XE、K、x、VID浓度增加有关。血浆Fbg含量上升对凝血酶敏感,可使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过程中Fbg的作用很重要,血小板被激活时,其膜上形成Fbg受体GPIb/DIa,通过Fbg的连接作用形成血小板聚集,最终成为血栓[5]。正常妊娠妇女凝血因子呈不同程度升高是受妊娠和孕期的影响,血液处于高凝血、低抗凝纤溶水平,孕妇易发生血栓性疾病[1]。
  临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与产后,会伴随着大量的出血,容易导致急性DIC和血栓栓塞疾病[6]。据报道[1]引起产科DIC的意外约占50%,产前检查凝血倾向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高志玉等报道[1],临产产妇血浆中除凝血因子,其他凝血因子和PT、APTT、FIB比正常成人水平有显著差异。造成临产妇血液的这种高凝状态,可能与妊娠有关,特别是在临产期间,为了保证产后身体迅速和有效的止血,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代偿性升高。一旦某些诱发因素也是高凝现象引起,临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极易释放组织因子,触发凝血途径的激活,发生出凝血障碍,引起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也是临产产妇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诱发原因。其他报道还有如:注射了肝素的病人APTT为正常人的2 倍左右;口服华法林的换瓣手术病人其PT的预期值约为参考值的2倍,INR的预期值为参考值(0.8?1.5)的3倍-4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5例无明显差异[7]。
  另据报道,采血及标本存放时间也对结果产生影响, 如T在存放时间为即刻、2 h和4 h后测定值分别是16. 6土 1.7、14. 8士 1. 1 和 14.6土 1.2;APTT 在存放时间为即刻、2 h 和 4: h 后测定值分别是 22. 7土 2. 7、23. 9土 3. 4 和 26. 5 土 3, 4。 血液离体开始变化与不同的存储方法和时间,凝血因子消耗逐渐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标本久置,导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延长;凝血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3现状及前景
  目前,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型医院,临床血液学检验已经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但有些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院临床上已经在所有外科手术术前病人中广泛开展了 PT、APTT、FIB三项指标检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术中出凝血性的预测和对手术风险的防范能力,尤其对产科剖宫产手术中出血、合并羊水栓塞、产后出血DIC等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相信随着我们开展对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非孕妇女、肝炎妇女等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对孕产妇凝血、抗凝与纤溶的产科领域中将获得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朱忠勇.临床血液学实验室诊断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12:729-730.
  2.丛玉隆.关于卫生部出凝血时间操作规程《通知》的理解[J].中 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83-185.
  3.杨莉.血凝筛选试验PT、APTT的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 1999,28(2):1〇7-1〇9.
  4.高建钢、妊娠期凝血指标临床现察[J1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4,26(1):32-33. ·
  5.裘晓春.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时间即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统计分析[J]·江西医药检验,2003,4(21) ..295.
  6.陶元鎏.血液学及血液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石冬敏.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华护 理杂志,2002,(5):329-330.
其他文献
【摘要】暴宏伶教授擅长治疗中医痛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外洗药、预防调摄及临床验案6个方面阐述了暴师的经验,冀对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所启迪。  【关键词】暴宏伶;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  暴宏伶教授是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针灸学会特种
期刊
【摘要】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铁离子聚集在患者脑组织而引起进行性锥体外系疾病,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发病的形式是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泛酸激酶-2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PLA2G6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非典型性神经轴索营养不良。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铁沉积;基因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铁离子聚集在患者脑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川崎病的药物护理总结。 方法 对52例病人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3例药物外渗,尚无其他不良结局。4例要求出院,其他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 护士对川崎病的药物护理能帮助患者,减少不良结局。  [关键词] 川崎病;静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护理  川崎病(Kawasaki discase,KD)曾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K
期刊
[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随机抽选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组织切除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是66.7%,差异性明显(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应用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同时再选取同期没有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5  [摘要] 目的:对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两种术式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对包皮过长、包茎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缝合器组76例,传统手术组74例)在其安全性、术式优越性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包皮环切缝合组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TURP组),另一组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PKEP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重量、尿管留置时间上PKEP组均优于TURP组;术后3个月回访统计,最大尿流量(Qmax)、并发症上PKEP组均优于TU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去腐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高速牙钻机械去腐备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8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氧化还原蛋白3(Peroxiredoxin 3,PRDX3)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判断预后。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05-2008年间手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各113例,采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PRDX
期刊
[摘要] 目的 讨论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对最后数据进行合理讨论。 方法 选择本医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接收的14例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14例患者都通过胃镜检查,准确率为100%,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西组,患者7例,该组给予单一的西药进行临床保守治疗;另一组为中西组,患者7例,该组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