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SWOT分析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采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剖析了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现状,厘清了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发展内部环境中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了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高校;保密管理;SWOT;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3.02.011
  1、引言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高校保密工作作为国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上高校复杂的人员构成,开放式的办学场所等均给高校保密工作带来挑战。对于高校保密工作这样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用有效的分析工具剖析现状,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建议是亟待高校保密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对促进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海因茨·韦里克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分析方法是管理者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其中S是指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W是指内部劣势因素(Weaknesses)、O是指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T是指外部威胁因素(Threats)。在实践方面,SWOT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电信、沃尔玛等大型公司的战略分析,而且逐渐被应用于高校领域。例如程昌华等在《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一文中运用该分析方法分析四个基本因素,探讨行业特色高校可以选择的不同路径和发展战略。郭际等在《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省高校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剖析了江苏省高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江苏省高校可采用的总体发展战略。
  国内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对高校保密工作的特点、保密工作队伍建设、保密项目管理的探讨上,从战略角度分析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发展的较少。因此,创新性的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2、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内部因素分析
  2.1 内部优势因素
  SWOT分析方法中的S指的是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即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具备的优于其他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各种因素。
  (1)高校是人才集聚地,具有人才优势
  高校是各类专业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地方。因其所肩负的特殊职能,相比于其他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人才优势明显。一方面高校具有历史悠久的管理学专业,经过长期积累的优秀管理理念体现在高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保密管理工作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新形势下,高校保密管理工作人员寻求管理学专业教授、学者的指导和帮助是简而易行的,而且高校保密管理工作也正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在具有管理学的同时,也具有相当优秀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同时创造了很多的科研成果,这对高校保密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例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形式、高隐蔽性的高科技窃密手段越来越多,这对高校保密工作管理人员是一种挑战,只有掌握新的信息安全知识才能够了解这些手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阻止窃密的发生,因此信息安全专业的存在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帮助高校保密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最新信息安全知识,提升保密工作业务水平。
  (2)高校具有健全的保密管理体系
  经过新一轮的保密资格审查认证,高校建立健全了保密管理体系。保密管理责任体系是新的保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责任是管好保密的重要保障,只有责任明确,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清楚自身的保密职责,履行好自身的保密义务,才能够真正做好保密工作。高校保密管理体系的另一部分即是保密组织体系,经过认证,高校建立了学校保密委员会、涉密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及各系、研究所、项目组三级保密管理组织体系。此外,保密制度、保密监督检查以及保密条件保障体系也相应建立健全。
  (3)高校具有优良的保密技术防护体系
  在新形势下,新的保密技术防护手段不断涌现,被军工单位广泛使用,高校一直走在这方面工作的前列。正是因为具有信息安全、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优势,高校在选择安全保密产品方面具有良好的鉴别力,采用的安全保密产品不仅性能良好,同时也比较符合高校的保密工作实际。随着新一轮认证,高校在保密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加装先进的安全保密产品,合理的使用这些产品使得高校保密技术防护体系越来越严密,也越来越经得起考验。在技术层面上,这为高校保密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线,是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体现。
  2.2 内部劣势因素
  SWOT分析方法中的W是指内部劣势因素(Weaknesses),是指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对自身发展不利的因素。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具有优势必然也存在着劣势,只有正视劣势因素的存在,努力改变劣势因素,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1)高校复杂的人员构成给保密工作带来困难
  高校保密管理工作中,人员管理是重点也是难点。高校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既有教职工也有学生,既有管理人员也有工勤人员。对于保密工作来讲,既有涉密教职工也有非涉密教职工,既有涉密学生也有非涉密学生,同时还有大量的非涉密工勤人员。此外,高校因为科技合作交流,还有一定的外籍人员,如此复杂的人员构成给保密工作带来困难。
  (2)高度信息化的办公条件带来泄密隐患
  高校教学、科研、办公等都已经到了高度信息化的程度。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确实提高了高校各个方面工作的效率,教学中的PPT演示稿逐步替代了板书,科研中运用联网或大型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办公流程融入各类系统逐渐成熟等等。但是,高度信息化的办公条件也扩展了更多的泄密渠道,只要秘密信息上网,就会瞬间转发出去造成泄密。另外高校信息传递频繁,移动存储介质几乎人手一个,甚至多个,数量非常庞大,高校保密管理人员很难对这些介质进行管控,这大大增加了泄密隐患。   (3)保密意识相对淡薄,与全员涉密的单位相比处于劣势
  高校涉密人员相比科研院所较少,在全体人员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导致全员保密意识相对薄弱。一些涉密教职工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不是军工单位,自己研究的项目谈不上什么国家秘密,从而使得在研究过程中不按保密管理规定妥善保管涉密文件、资料。加上涉密教职工往往同时承担着涉密和非涉密的科研项目,也同时使用着涉密计算机和上网计算机,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高校涉密人员保密意识薄弱的体现。一旦涉密文件、资料遗失或者涉密电子信息上网都将造成泄密,给国家带来损失。
  3、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外部因素分析
  3.1 外部机会因素
  SWOT分析方法中的O是指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是指影响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发展的外部的有利的因素。
  (1)有利的政策环境
  近年,国家在保密工作方面加大力度,无论是《保密法》的颁布,还是推行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工作,都体现了国家对保密工作的重视,良好的政策对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期全国保密技术服务工作座谈会也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强保密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保密技术服务工作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也启动了针对第三轮军工认证的调研工作,要求军工认证工作一定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沿着建立长效机制之路继续前进。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推进下,高校保密管理工作也在相应的做出调整,向更合理、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2)保密管理工作的创新
  随着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保密管理已渐渐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保密管理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在保密教育培训中,保密管理人员通过开发各类学习、考试系统,让涉密人员更有兴趣参与到保密教育中来,让涉密人员通过先进的考试系统来学习保密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密意识。再有,通过开发涉密人员和涉密设备管理系统,取代之前的纯纸质或简单办公软件登记管理,在新的系统下掌握涉密人员或设备的全过程周期管理,做到进、出以及中间管理到位,清楚明白,可查可追溯。通过这样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解决以往保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让管理重点也能轻而易举的管控起来,这对保密管理工作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合作单位的保密意识普遍提高
  高校的涉密往往是与军工科研院所合作产生的,随着这些合作单位的保密意识普遍提高,高校保密管理工作也朝着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相比以往,高校涉密人员参与科研院所的项目,因为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到位,往往比较容易的获得秘密信息,或纸质载体或电子信息,而且在信息上都没有明确的密级标识。高校涉密人员将这些信息带到高校,这就给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常常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盲区。近年,随着保密资格认证的推行,科研院所的保密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高校保密管理和科研院所的保密管理达到了步调一致,秘密信息的传递得到了良好的管控,做到了闭环管理。合作的单位的保密管理越来越规范,这对高校保密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2 外部威胁因素
  SWOT分析方法中的T是指外部机会因素(Threats),是指外部环境中不利于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
  (1)高校开放式办学,不利于保密管理工作
  高校需开放式办学,向公众开放校园,同时也是向窃密人员开放校园。不同于军工科研院所封闭的科研环境,高校开放的科研场所是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一项挑战。高校校园本质上是公益性质的公共用地,民众要求高校校园开放也是合情合理,现在的高校实际也是对外开放的,这就给敌对势力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接近高校的涉密科研场所,通过录音、拍照甚至电磁泄漏等各种途径来获取国家秘密信息。更有甚者,窃密者伪装成工勤人员等高校服务人员创造条件直接进入涉密科研场所,随意窃取国家秘密信息。这都给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带来威胁,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利后果。
  (2)窃密猖獗,保密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合作交流的日益广泛,各式各样的公司、团体或有关组织进入高校领域。敌对势力在高校开展各类窃密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窃密活动的猖獗,使得高校保密工作中窃密与保密的斗争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同时,高校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使得敌对势力的窃密手段也更加智能,更加高科技。互联网存在在高校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敌对势力在高校内部窃取到秘密信息,就能第一时间快速的传递出去,防不胜防。
  4、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
  通过以上对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发展的整体分析,能够识别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根据SWOT分析方法,做出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从而促进高校保密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T1. 高校开放式办学,不利于保密管理工作;
  T2. 窃密猖獗,保密形势不容乐观。
  ST战略:
  S2 S3 T1对涉密场所采取严格的技术防护措施,做到任何动作有记录可追溯,利用健全的管理体系管好人这个重点;
  S1 S3 T2利用人才优势,学习先进技术,从源头根本了解窃密手段,加上有针对性的技术防护手段切断窃密途径,保护国家秘密。 WT战略:
  W2 T2宣传各类窃密手段,让涉密人员了解信息化办公条件存在的泄密隐患,从物理隔离层面方式泄密发生;
  W3 T1 T2正是自身不足,提倡全员保密管理,提高保密意识。保护好秘密,做到进不来带不走。
  参考文献:
  [1] Weihrich.H.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Long Range Planning,1982,(2):54-66.
  [2] 余如.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保密教育新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3] 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
  [4] 饶敏,潘琳.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团队建设研究.
  [5] 张继民,赵梦.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山东档案.2006,(5):48-49.
其他文献
阿拉善,曾被视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一度沸沸扬扬于众口之间。无论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阿拉善的生态问题却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苍天圣地之间,为了阿拉善风沙治理和生态建设,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所长田永祯整整忙碌了三十年。  三十年,跨越了青春,也跨越了世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身后是汗水,前方是探索。他停不下,也不愿停下,三十载的科研生涯已经像习惯一般进驻他的生命,守卫着他对绿洲的希望。  多给
如果你第一眼见到她,一定猜不到她是一名科学家。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女科学家的形象是短发、素颜、安静。而眼前的她一定是公认的“第一眼美女”:飘逸的长发、精致的五官、优雅的气质,明艳动人的美貌让记者眼前一亮。  抛开外貌的种种约束,交谈中的她,博学谦逊、严谨细致,不仅有女性的蕙质兰心,更展现出智慧的一面。她叫陈端端,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博士后,如今的她是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  学的是力学,
编者按:  2015年属于中国人的荣耀少不了“科学中国人”。  这一年,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本土科学家中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第一人。这位一生习惯了朴素、低调的科学家最后将荣誉归功于“中医药现代化的胜利”;  这一年,基础医学与药学领域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这位1961年出生的中药学
优化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12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于2013年5月通过验收。实验室在2011年8月成立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2012年12月12日又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制定并完善了实验室管理制度。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第二批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批准建设,意在
近年,纳米技术正成为各国科技界所关注的焦点,正如钱学森院士所预言的:“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其潜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形势,怀抱着在科研道路上开拓一片天地的梦想,海外工作十多年的郭新立教授于2009年回到国内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建立自己的研究队伍,
“这是一份闪着泪光的事业。”  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著名作家蒋巍在他的文章里如是评价中国的高铁事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牛背上的中国到高铁上的中国,最伟大的变化就是:‘速度’。”“‘和谐号’诞生的速度和它创造的速度,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确实,从新世纪初起引进吸收高铁技术,到如今高铁已经作为中国的一张“黄金名片”驶上世界舞台,成为相关行业
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行业中,有一位元老级的工程师,他风雨兼程四十多年,一直战斗在陆地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第一线,即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又在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我国钻井工艺技术水平和海洋油田开发技术水平向国际水平迈进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就是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现任深圳市远东石油钻采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武辇。  张武辇196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开发工程
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铺设了2325公里,平均运营时速243公里;  历经20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232公里;  飞跃十年,中国铁路实现了六次大提速,时速达250公里;  仅用5年,中国高速铁路突破了270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逾300公里,总里程与运营时速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在新中国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进程中,中央军委铁道部作出了筹建新中国铁道科研机构的决定。19
专家简介:  刘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获吉林大学化学分析专业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围绕纳米材料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特别是纳米结构尺寸效应,及海洋极端苛刻环境下材料腐蚀与防护问题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5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一、全球知识经济呼唤产学合作转型  产学合作已经有百年历史,推动了知识前沿的发展,成为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强化了对战略合作的需求,要求改变传统的分散的研究项目资助方式。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是探索战略合作的先锋。报告指出,这种合作应持续更长、投资更多、前瞻更远,在提升公司、大学乃至地区竞争力的同时,转变21世纪研究型大学的角色,使其成为应对社会挑战、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