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以其“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展示着人们的内心感受。所谓“微作文”就是要求写作者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简洁的语言文字直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世界、心灵感悟、联想想象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摹的一种创作形式。
一、以小见大,微作文教学彰显优势
时代发展了、生活节奏加快了、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微时代”:微型小说、微博、微电影、微型论坛、微课、微信……微者:小也。小者:易于操控、易于奏效、人们乐于接受。教学实践中,微作文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原因有三:一是“微”,二是“随”,三是“真”。
“微”,即短小、简赅,在篇幅上的不受限制,让学生能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点点滴滴几十字,亦不嫌少,只要是真切反映其所思所想就行。几十字的消息、短新闻、杂感随笔、评论、《论语式》的语录、《世说新语》式的杂论、金圣叹式的评点……皆可自成一体。
“随”,即随时、随地、随意,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随感而发。文体不拘一格,在内容上不受限制,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只要能透视个人心灵,想说就说,彰显个性。
“真”,微作文倡导真实的写作、倡导自主作文。自由作文、学生为需要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为表达思想而写作。真实的写作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吐表达的欲望。
二、生活为源,寻找切入微作文话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的确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写作一定是干枯乏味的,写作只有源于生活,根植现实,才能真实灵动。微作文训练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引导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紧随时代步调,在生活中去发现探究,寻找切入微作文话题。
平时的班会课,包括课间的交流,我们都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来一段微作文。班会课上,关于“节俭”、“感恩”、“宽容”等话题的探讨、辩论、演讲,可以让孩子们积累很多的事实和理论素材,有的学生出口成章就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学校举行运动会、重阳节去敬老院、参加校外实践野营活动等等,及时提醒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进行加工锤炼,一篇篇鲜活的作文不就榨出来了;我们不仅可以就地取材,还可以相时而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进行练笔,当孩子们有了足够数量的文字训练之后,600字的大作字数便不再是他们心头的一道坎儿了。
三、化整为零,分层指导微作文运笔
在进行微作文训练中,制定循序渐进的微作文训练计划,为学生习作设立一个明确的而又可行的目标。还要将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跳一跳摘苹果”!例如针对“学生写景不生动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个问题拆分如下训练项目:远近高低等观察法,时间先后顺序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法,点面结合法,实景与联想想象等虚景结合法,动静静景结合法,巧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法等等,每一分项都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熟练运用。
四、及时反馈,分享点评微作文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据此,学生的微作文按照要求写好后,需要教师迅速批阅,寻找学生作文的成功与不足;接着和学生一起赏析优秀作品及普通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修改升格,让大家明白优秀作文是怎样炼成的。除此之外,可以把每个同学的优秀微作文印制成册相互传阅,让学生大家过把“作家瘾”。
微作文习作的点评指导重点应放在感受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做三方面的积累:生活的积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积蓄、语言的积蓄。微作文习作的点评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着眼于整体评价和情感渗透、侧重于对灵动的语言、特别的创意、新奇的材料、独特的认识等方面作评价与指导。
当学生创作出“微作文”后,教师可以立足广阔的时空,搭建一个个“微平台”,让学生在多元展示中表达交流,培养发表意识,提升创作展示的自信力。一是可利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微作文”。让孩子们利用课间去阅读、去欣赏,让展示者收获成功,让阅读者增加自信:只要我努力,自己的文章也能在园地中展示。二是利用班级博客或QQ群,创造网络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上传自己的微作文,进行交流评价,感受网络发表展示的魅力。三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微习作”创作的情况,每天利用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挑两三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微作文”,让他们诵读作品、畅谈创作背景、讲作品的特点。这样,既拓宽了展示的渠道,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微作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演练场,重拾写作信心的百花园。我们相信,有效的“微作文”训练,定会让学生爱上作文,为成就“大手笔”奠基。
一、以小见大,微作文教学彰显优势
时代发展了、生活节奏加快了、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微时代”:微型小说、微博、微电影、微型论坛、微课、微信……微者:小也。小者:易于操控、易于奏效、人们乐于接受。教学实践中,微作文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原因有三:一是“微”,二是“随”,三是“真”。
“微”,即短小、简赅,在篇幅上的不受限制,让学生能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点点滴滴几十字,亦不嫌少,只要是真切反映其所思所想就行。几十字的消息、短新闻、杂感随笔、评论、《论语式》的语录、《世说新语》式的杂论、金圣叹式的评点……皆可自成一体。
“随”,即随时、随地、随意,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随感而发。文体不拘一格,在内容上不受限制,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只要能透视个人心灵,想说就说,彰显个性。
“真”,微作文倡导真实的写作、倡导自主作文。自由作文、学生为需要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为表达思想而写作。真实的写作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吐表达的欲望。
二、生活为源,寻找切入微作文话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的确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写作一定是干枯乏味的,写作只有源于生活,根植现实,才能真实灵动。微作文训练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引导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紧随时代步调,在生活中去发现探究,寻找切入微作文话题。
平时的班会课,包括课间的交流,我们都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来一段微作文。班会课上,关于“节俭”、“感恩”、“宽容”等话题的探讨、辩论、演讲,可以让孩子们积累很多的事实和理论素材,有的学生出口成章就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学校举行运动会、重阳节去敬老院、参加校外实践野营活动等等,及时提醒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进行加工锤炼,一篇篇鲜活的作文不就榨出来了;我们不仅可以就地取材,还可以相时而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进行练笔,当孩子们有了足够数量的文字训练之后,600字的大作字数便不再是他们心头的一道坎儿了。
三、化整为零,分层指导微作文运笔
在进行微作文训练中,制定循序渐进的微作文训练计划,为学生习作设立一个明确的而又可行的目标。还要将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跳一跳摘苹果”!例如针对“学生写景不生动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个问题拆分如下训练项目:远近高低等观察法,时间先后顺序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法,点面结合法,实景与联想想象等虚景结合法,动静静景结合法,巧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法等等,每一分项都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熟练运用。
四、及时反馈,分享点评微作文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据此,学生的微作文按照要求写好后,需要教师迅速批阅,寻找学生作文的成功与不足;接着和学生一起赏析优秀作品及普通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修改升格,让大家明白优秀作文是怎样炼成的。除此之外,可以把每个同学的优秀微作文印制成册相互传阅,让学生大家过把“作家瘾”。
微作文习作的点评指导重点应放在感受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做三方面的积累:生活的积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积蓄、语言的积蓄。微作文习作的点评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着眼于整体评价和情感渗透、侧重于对灵动的语言、特别的创意、新奇的材料、独特的认识等方面作评价与指导。
当学生创作出“微作文”后,教师可以立足广阔的时空,搭建一个个“微平台”,让学生在多元展示中表达交流,培养发表意识,提升创作展示的自信力。一是可利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微作文”。让孩子们利用课间去阅读、去欣赏,让展示者收获成功,让阅读者增加自信:只要我努力,自己的文章也能在园地中展示。二是利用班级博客或QQ群,创造网络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上传自己的微作文,进行交流评价,感受网络发表展示的魅力。三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微习作”创作的情况,每天利用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挑两三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微作文”,让他们诵读作品、畅谈创作背景、讲作品的特点。这样,既拓宽了展示的渠道,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微作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演练场,重拾写作信心的百花园。我们相信,有效的“微作文”训练,定会让学生爱上作文,为成就“大手笔”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