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时可以做什么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dn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强求孩子听懂讲解
  在展览的现场,有讲解员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可以把整个展览的气氛调动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参观者讲解各种艺术品的来历和内涵。如果家长是“组团”去的,好多家庭一起欣赏展览,也可以跟讲解员商量下,单独给组团而来的孩子们讲解一番(这些小经验一般人我不告诉哦)。
  讲解员在讲解的时候往往会使用面对成年人的语气和措辞,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是孩子们听不懂的,家长无需让孩子像上课听讲那样一字不漏聆听,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是有限的,参观展览不仅是用耳朵听,也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孩子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艺术品带来的魅力。
  鼓励孩子参与现场互动
  有很多大型的艺术展为了贴近大众,会准备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访客留言签到、涂鸦墙、参与现场艺术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都要鼓励孩子去参加,可以使孩子更加投入,激发孩子的兴趣。有的艺术家认为,与参观者互动的环节本身就是活动的艺术行为,是展出的一部分。
  如果你选择在展览开幕式当天参观,还会有幸遇到艺术家本人呢。带着孩子与艺术家聊聊天,问问艺术家创作时的灵感来源、艺术品制作经过,还有创作时的感受等等,那是再好不过的沟通方式了。
  艺术家也是普通人,不用羞怯与紧张,他们喜欢别人与自己探讨艺术。与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会使孩子有很直观的感受和印象。我曾经带着学生参观过一个现代艺术展,有位来自意大利的画家在现场作画,看到一帮小朋友把他围住特别的高兴,他很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艺术品的制作过程。有的小朋友还大胆地用英语加手势比划跟他交流,与画家现场互动让大家开心不已。
  还有的小朋友在现场索取艺术家的签名,对艺术家的崇拜、对艺术家创作状态的向往会激发孩子不断努力学习艺术课程。
  引导孩子说出感受
  孩子们在参观画展与艺术展的时候,会有和成年人不同的角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色彩艳丽、构图明确、具有实际表现内容的艺术品所吸引,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对这些艺术品的感受。
  比如:
  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个?
  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你觉得艺术家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意愿和情感呢?
  如果换成你,你会用什么方法表达呢?
  利用轻松对话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表达出对参展作品的感受。也可以让孩子比较一下绘画作品中运用的技法与自己绘制类似作品时用到的技法是否相同?是不是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种方法可以给孩子以后的艺术创作带来很多的启发。
  在一次画展中,我带领一群小朋友欣赏一幅风景画,画中的白云采用的是“留白法”,这种技法是画家故意在画布中留出白色,形成白云的状态,而小朋友们通常用的画法是用白色的颜料在蓝天中绘制出白云。两种方法产生的画面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正因为有良好的引导,孩子们发现了“新大陆”,原来留下空白不画也可以产生白云的效果呢!真是长知识了。
  家长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在现场拍照,做笔记或现场临摹。在观展结束后回家创作相同的作品。如果孩子在安静地、投入地欣赏一件艺术品,请给他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慢慢体会。
其他文献
从最初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到近两年“慢养孩子静待花开”,家庭教育理念跟随商家的宣传来回动荡,争与不争的理念从右倾到左倾让我迷茫,在现实中,对孩子应该无为而治还是励精图治?  众说纷纭中我也曾纠结,女儿兜兜身体状况不佳,一周最多有三天能在学校,面对病怏怏的孩子,我想给她更多自由欢乐,可是看着一年级的小兜兜就考出来7分的卷子,我还能淡定得了吗?  丹尼作为私教每天都在兜兜耳边念叨:“Selina,
期刊
在德国养儿育女,我发现德国家长对孩子说话非常礼貌,“请、谢谢、对不起;如果你能这样做,我将非常高兴;我非常抱歉打扰你了” ……不只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家庭,即便父母是工人、农民,他们和孩子之间说话大多时候也非常有礼貌。  在德国家庭看来,孩子学会文明礼貌的说话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孩子将来是否会在群体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德国家庭特别注重父母的“榜样”作用。夫妻之间,晚辈和长辈之间,亲戚之
期刊
卢同学在一个读书征文活动中得了二等奖,奖品是新华书店的代金券。我问:“想买什么书?”他答:“《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傲慢与偏见》。”  嘿,够高大上的!但你可别以为卢同学一向这么有品味,其实更多的时候,他看的书,是让老师摇头皱眉的。这也怪他,悄悄看也就罢了,还写到日记里得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他从桂宝(漫画人物)写到霍雨浩(网络小说《斗罗大陆》的主人公),老师的评语也从“桂宝是谁,看不懂哦”,到最后
期刊
一个寒门子弟带着“世界是我们的”的兴奋走进大学校园,两个多月后愤然发现这世界最不在意的就是“我”,遂愤世嫉俗,萌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摔的那一声响,就是一部网络点击量80多万次的“走进天津美院”的短片。  看完视频后,我觉得短片太有意思了——明明是想揭露想批判,但一不小心暴露了老师才是思路清晰、负责任有爱心、浓眉大眼的正面人物。这孩子的问题,不是他能不能当个“秋菊”代表学生和校方要个公道,而是以如
期刊
很多的艺术展欢迎家长带着孩子参观,但是往往让主办方头疼的问题是:有的小朋友不能控制兴奋的情绪,在艺术品上乱摸或者是在场馆中大声喊叫、打闹。这会扰乱安静、高雅的环境,也会影响其他参观者的观赏。  因此,家长一定要在观展前与孩子约定纪律,告诉孩子艺术品被破坏的后果。如果在观展中有孩子哭闹或打闹的现象产生,请及时把孩子带离现场,不然艺术品会有遭到毁坏的风险哦。  画展、艺术展都是高雅的公共场所,所以在准
期刊
如果你希望看到我演这个场景——喊我几声没回应,拍拍肩膀,我从书堆里抬起头,扶扶眼镜,呆萌呆萌地问你,干嘛——对不起,我会笑场,我没那么爱看书。有很多时间,我用来思考那些大人们看来很无聊的事了,比如,游戏秘籍。  白日梦做尽,我还是会捧起书来读的,瞬间进入另一个世界,会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我看啥书?没谱。时常在生活中见到啥听到啥,莫名就感兴趣了,就找相关的书来读。比如,我听妈妈说,好多
期刊
闺女柔柔快满一百天了,老家这边兴拍百天照,送给亲戚留念。不想去照相馆拍,巨贵不说,那次陪一岁的侄子去拍周岁照,提前预约好了,结果侄子没睡醒,迷迷糊糊的。我们一旁使劲浑身解数,也逗不笑。拍出来的相片虽然华丽丽,可表情都有些僵硬。柔柔这么小,到了照相馆一折腾,还不得大哭一场?还是想办法在家拍吧。  衣服和头饰:柔柔还小,穿的衣服都是纯棉没花的,不大上相。隔壁有个小女孩九个月了,有好多漂亮的小衣服,先借
期刊
我怀宝宝了,请问那个牌子的防辐射服比较好?  亲爱的,我们杂志社所有生过娃的妇女,怀孕的时候,都没穿过防辐射服,现在孩子们都挺健康的。另外要告诉您的是,国外根本没有防辐射服这玩意儿的。所以,您觉着呢?  6岁的孩子看点什么书好?  这得看您孩子的阅读能力到达什么程度。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看一些“桥梁书”( “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优秀的“桥梁书”具有针对
期刊
孙一民同学的爸爸以前觉得自己做父亲很称职,为了家人幸福,玩命工作,为了孩子,坐末班车也要周末往家赶。直到孩子上幼儿园了,他才发觉,那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  爸爸大老远从外地赶回来,乐呵呵坐到饭桌前,儿子却视自己为空气,饭只给妈妈盛,菜只给妈妈夹。爸爸听说幼儿园开家长会,赶紧放下工作,飞奔到家,可儿子坚持只要妈妈参加,他只好坐在家门口继续扮空气。  原来仅仅做“周末爸爸”是不行的。一民爸爸决定回到妻
期刊
年轻的家长带孩子出门特别喜欢拍照片,记录孩子每天的成长和快乐。想在发微信朋友圈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赞”吗?想给孩子拍出不输影楼的高大上照片吗?在画展、艺术展中的拍照也是有“秘籍”的,以下几个小技巧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1.巧妙利用艺术品与孩子服饰的颜色反差,颜色对比强烈的照片更具有艺术感  2.找到相似度高的作品与其拍照  3.模仿艺术品做出搞怪的动作和表情会产生很好的画面感  4.充分利用艺术展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