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信息化及其管理社会化的新时期,校长德育应在意识和观念、机制和体系、内容和形式、阵地和网络、队伍和管理、途径和模式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校长德育;创新;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办学过程中处于管理系统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的校长(含副校长)应在新时期德育创新中有所作为。
一、摸清现状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的“基础课程”
当前,学校德育严重存在“有教无育”、德育实效递减现象:学校重智轻德、家庭教育不当、社会负面影响……制约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剖析成因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的“重点课程”
(一)三个误区
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 和“三位一体” 主次不清;智育与德育互为因果;“专职教师教德育”和“德育是虚,智育是实”。
(二)四个障碍
教育功能上德智失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心失误;文化市场上审美失真;网络、短信、图书、音像等舆论环境监管上失重。
(三)五个脱节
教材内容与育人育德脱节;理性教育与养成教育脱节;德育与智育等脱节;德育状况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步调脱节,甚至出现只要“分数”不要“德育”的局面。
三、创新德育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工作的“核心课程”
创新德育意识:强化德育改革意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用改革和发展眼光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德育多元意识,适时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立体发展;强化德育创新意识,育人先育德,“五育”并举,寓德于活动之中。
创新德育观念:确立和谐德育观,用好人文关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教育手段;确立人本德育观,始终以人为本,人人获得教育主动权;确立全面德育观,让学生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综合素质得到培养;确立实效德育观,把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教育切入点,提高工作感召力。
创新德育机制:创建运行机制,站在时代高度规划德育发展;创建教育机制,同步实施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创建激励机制,善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创建评价机制,实行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评价、他人与自我评价;创建制约机制,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创新德育体系: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形成规划——计划——实施——考核体系;构建德育管理体系,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备齐德育专干,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德育立交体系,实现学科教学、日常管理渗透德育;构建德育评估体系,德育成效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家庭、社会联合监督评价学校德育工作。
创新德育内容:基本素质教育,即理想教育、思想教育、公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民族精神教育,即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国国情教育等;习惯养成教育,即公德意识、道德品质、文明礼仪等;校园文化教育,即校风与学风、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与竞争观念等;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法纪安全教育,即组织班队会、上法制教育课、观看教育片等;关爱学生教育,即“爱心、耐心、细心”教育和“手拉手、心连心、献爱心”等。
创新德育形式:变灌输式为交流式,如师生交流、同学交流、学科交流等;变平面式为立体式,如演讲竞赛、文艺汇演、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星级学生评比等;变包办式为自选式,如游园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媒体宣传、网络德育等。
创新德育阵地:德育课程建设,使课堂成为培育和发展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课余活动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建设,“一草一木总关情,面面墙壁会说话”。
创新德育网络:“三全管理”网络: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运行指导”网络,德育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施小组,制定规划,落实措施;“自主教育”网络,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践行能力;“三个结合” 网络,开辟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主渠道。
创新德育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制、教师师德考核评议、专题师德教育活动等塑造教师新形象;优质德育干部队伍,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探讨有效途径和方法;优秀班主任队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培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强有力德育科研队伍,通过开展课题实验、主题活动、德育研讨等提高德育实效。
创新德育管理:创新队伍管理,坚持“全员、全程、全位”育人;创新考评管理,强化德育考评的“德性”;创新制度管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
创新德育途径: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引导学生人格成熟与发展;组织社会实践,定期或不定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基地、社区等地体验德育;构建网络德育,办好德育网站,网上网下对接,扬长避短;建设校园文化,以校园环境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创新德育模式:实施情感教育,从情感入手,以理服人;建立平等关系,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开展主题活动,如班队会就要选好主题,开得有意义;建构教育網络,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四位一体”,常抓不懈;健全管理机构,成立家长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组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的德育机构;实践德育基地,学校要与就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基地等部门适时联动,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总之,我们最终需要付出的是教育者的爱。正如著名教育家查尔斯·里德所说:“播种一种思想,你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你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你收获一种命运。”作为校长(含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与学生特点变化,不断创新观念,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多种途径,体现人文关怀,激发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使外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我需要,让学生认同、接受和践行,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一句话,创新德育,校长使命!
参考文献
[1]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4).
[2]王玉兰.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校长德育;创新;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办学过程中处于管理系统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的校长(含副校长)应在新时期德育创新中有所作为。
一、摸清现状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的“基础课程”
当前,学校德育严重存在“有教无育”、德育实效递减现象:学校重智轻德、家庭教育不当、社会负面影响……制约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剖析成因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创新的“重点课程”
(一)三个误区
社会、家庭、学校“三分天下” 和“三位一体” 主次不清;智育与德育互为因果;“专职教师教德育”和“德育是虚,智育是实”。
(二)四个障碍
教育功能上德智失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心失误;文化市场上审美失真;网络、短信、图书、音像等舆论环境监管上失重。
(三)五个脱节
教材内容与育人育德脱节;理性教育与养成教育脱节;德育与智育等脱节;德育状况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步调脱节,甚至出现只要“分数”不要“德育”的局面。
三、创新德育是新时期校长德育工作的“核心课程”
创新德育意识:强化德育改革意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用改革和发展眼光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德育多元意识,适时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立体发展;强化德育创新意识,育人先育德,“五育”并举,寓德于活动之中。
创新德育观念:确立和谐德育观,用好人文关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教育手段;确立人本德育观,始终以人为本,人人获得教育主动权;确立全面德育观,让学生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综合素质得到培养;确立实效德育观,把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教育切入点,提高工作感召力。
创新德育机制:创建运行机制,站在时代高度规划德育发展;创建教育机制,同步实施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创建激励机制,善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创建评价机制,实行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评价、他人与自我评价;创建制约机制,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创新德育体系: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形成规划——计划——实施——考核体系;构建德育管理体系,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备齐德育专干,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德育立交体系,实现学科教学、日常管理渗透德育;构建德育评估体系,德育成效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家庭、社会联合监督评价学校德育工作。
创新德育内容:基本素质教育,即理想教育、思想教育、公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民族精神教育,即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国国情教育等;习惯养成教育,即公德意识、道德品质、文明礼仪等;校园文化教育,即校风与学风、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与竞争观念等;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法纪安全教育,即组织班队会、上法制教育课、观看教育片等;关爱学生教育,即“爱心、耐心、细心”教育和“手拉手、心连心、献爱心”等。
创新德育形式:变灌输式为交流式,如师生交流、同学交流、学科交流等;变平面式为立体式,如演讲竞赛、文艺汇演、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星级学生评比等;变包办式为自选式,如游园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媒体宣传、网络德育等。
创新德育阵地:德育课程建设,使课堂成为培育和发展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课余活动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建设,“一草一木总关情,面面墙壁会说话”。
创新德育网络:“三全管理”网络: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运行指导”网络,德育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实施小组,制定规划,落实措施;“自主教育”网络,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践行能力;“三个结合” 网络,开辟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主渠道。
创新德育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制、教师师德考核评议、专题师德教育活动等塑造教师新形象;优质德育干部队伍,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探讨有效途径和方法;优秀班主任队伍,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培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强有力德育科研队伍,通过开展课题实验、主题活动、德育研讨等提高德育实效。
创新德育管理:创新队伍管理,坚持“全员、全程、全位”育人;创新考评管理,强化德育考评的“德性”;创新制度管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
创新德育途径:开展心理咨询,积极引导学生人格成熟与发展;组织社会实践,定期或不定期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基地、社区等地体验德育;构建网络德育,办好德育网站,网上网下对接,扬长避短;建设校园文化,以校园环境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创新德育模式:实施情感教育,从情感入手,以理服人;建立平等关系,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开展主题活动,如班队会就要选好主题,开得有意义;建构教育網络,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四位一体”,常抓不懈;健全管理机构,成立家长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组成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的德育机构;实践德育基地,学校要与就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活动中心、德育基地等部门适时联动,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总之,我们最终需要付出的是教育者的爱。正如著名教育家查尔斯·里德所说:“播种一种思想,你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你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你收获一种命运。”作为校长(含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与学生特点变化,不断创新观念,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多种途径,体现人文关怀,激发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使外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我需要,让学生认同、接受和践行,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一句话,创新德育,校长使命!
参考文献
[1]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4).
[2]王玉兰.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