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就显得较为重要。我在几年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课也作过一些探索和实践,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现代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的整体化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建构,首先需要人们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美术欣赏课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我们要培养具有“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的现代人。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注意对学生整体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建立整体优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具体制定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实质性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审美和情感方面的目标”的统一,并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为核心。
2、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我在研究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强化了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活动过程的研究,它揭示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以我上的一堂美术欣赏课《走进民族文化村》为例,我用活动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请学生们课前收集大量的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工艺品。课一开始,先请他们按民族分类布置教室,把教室装扮得仿佛我们走进了民族文化村。在尽情欣赏这些工艺品的同时,再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谁都不知道下面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答,所以学生们对自己收集的工艺品及其相关资料,必须在课前了解清楚,才能正确回答别人的疑问。为此,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过程性是强调介绍的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工艺品的知识不能以现成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应由学生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体验性则强调教学的情感因素,强调给学生体验机会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3、教学评价的综合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活动之一,它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我们力求建立全新的综合化的评价模式,其特点是:评价功能更加全面,不仅发挥评价的选拨功能,更注重评价的改进与调控功能,强调通过评价向师生提供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以便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学习活动。同时,特别是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教学评价在正确判断教学状况的前提下,给师生一种促进和鼓励。以我《线条和形状》一课为例,课堂中始终贯穿着评价。课开始欣赏动画片断《海底世界》,然后由学生根据记忆默画,再随意抽取几张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中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展现学习结果,并给他人进行评价,再由教师归纳。总之,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二、传统与现代两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表明: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在内的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我把这两种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比较。
(一)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1.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过多于当静听的“观众”。
2.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法采用注入式。
3.教学中要求学生达到对知识统一的了解,而缺乏发展学生个性。
4.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并不让学生普遍参与知识的探索,而只限于一些“尖子生”。
(二)现代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1、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强调广泛运用自学式教学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半独立地实现教学目标),问题情境法(即用问题、设疑、激疑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现式教学法(即在教师启发、诱导、暗示下,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增长智慧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不仅把握知识的内涵,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
2、交互式学习。现代美术欣赏课强化了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这在前面基本特征中已详细介绍。
3、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如《走进民族文化村》这一课中,学生要解决的不只是认识某一民族的某一工艺品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工艺品对这个民族有大概的了解,并且通过准备一段语言描述出来,在收集过程中,学生还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4、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在欣赏课《画家笔下的人物》中,我让学生对一幅画进行小组式讨论它的特点,并派代表作总结呈词,学生讨论激烈,代表回答之后,又有学生作补充说明,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我在《走进民族文化村》一课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这种身份,课前提醒学生可以在哪些地方收集资料,对于他们收集的资料,我又做了大量的准备,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课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提问、回答,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6、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上课效率。我尝试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如《线条和形状》一课,由开始的《海底世界》的动画到课题的出示,不但色彩鲜艳,动态逼真,而且配以相应的弦律,让学生们对这节课兴趣大增。后来,我又设计了一只小鸟“衔”来一根根的线条的动画,使同学们对线条的认识加深了印象。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范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按素质教育对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构建一整套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是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因此,肩负的责任促使我利用现有的条件,依纲据本,摸索出一条逐渐趋向成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一、现代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的整体化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建构,首先需要人们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美术欣赏课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我们要培养具有“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的现代人。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单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注意对学生整体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建立整体优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具体制定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实质性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审美和情感方面的目标”的统一,并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为核心。
2、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我在研究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强化了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活动过程的研究,它揭示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以我上的一堂美术欣赏课《走进民族文化村》为例,我用活动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请学生们课前收集大量的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工艺品。课一开始,先请他们按民族分类布置教室,把教室装扮得仿佛我们走进了民族文化村。在尽情欣赏这些工艺品的同时,再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谁都不知道下面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答,所以学生们对自己收集的工艺品及其相关资料,必须在课前了解清楚,才能正确回答别人的疑问。为此,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动态化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过程性是强调介绍的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工艺品的知识不能以现成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应由学生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体验性则强调教学的情感因素,强调给学生体验机会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3、教学评价的综合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活动之一,它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我们力求建立全新的综合化的评价模式,其特点是:评价功能更加全面,不仅发挥评价的选拨功能,更注重评价的改进与调控功能,强调通过评价向师生提供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以便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学习活动。同时,特别是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教学评价在正确判断教学状况的前提下,给师生一种促进和鼓励。以我《线条和形状》一课为例,课堂中始终贯穿着评价。课开始欣赏动画片断《海底世界》,然后由学生根据记忆默画,再随意抽取几张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中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展现学习结果,并给他人进行评价,再由教师归纳。总之,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二、传统与现代两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比较
目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表明: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在内的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我把这两种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比较。
(一)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1.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过多于当静听的“观众”。
2.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法采用注入式。
3.教学中要求学生达到对知识统一的了解,而缺乏发展学生个性。
4.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并不让学生普遍参与知识的探索,而只限于一些“尖子生”。
(二)现代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1、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强调广泛运用自学式教学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半独立地实现教学目标),问题情境法(即用问题、设疑、激疑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现式教学法(即在教师启发、诱导、暗示下,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增长智慧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不仅把握知识的内涵,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
2、交互式学习。现代美术欣赏课强化了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这在前面基本特征中已详细介绍。
3、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如《走进民族文化村》这一课中,学生要解决的不只是认识某一民族的某一工艺品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工艺品对这个民族有大概的了解,并且通过准备一段语言描述出来,在收集过程中,学生还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4、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在欣赏课《画家笔下的人物》中,我让学生对一幅画进行小组式讨论它的特点,并派代表作总结呈词,学生讨论激烈,代表回答之后,又有学生作补充说明,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我在《走进民族文化村》一课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这种身份,课前提醒学生可以在哪些地方收集资料,对于他们收集的资料,我又做了大量的准备,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课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提问、回答,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6、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上课效率。我尝试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如《线条和形状》一课,由开始的《海底世界》的动画到课题的出示,不但色彩鲜艳,动态逼真,而且配以相应的弦律,让学生们对这节课兴趣大增。后来,我又设计了一只小鸟“衔”来一根根的线条的动画,使同学们对线条的认识加深了印象。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范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按素质教育对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构建一整套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是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因此,肩负的责任促使我利用现有的条件,依纲据本,摸索出一条逐渐趋向成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