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进行情感教育渗透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i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是一门富含人文内蕴与情感价值的学科,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相比,大学语文不仅承载着工具性的职能,更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性教育功能。本文以《郑伯克段于鄢》教学为例,对大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帮助和启示,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语文 郑伯克段于鄢 情感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高级形态,它与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教育是不同的。“中小学语文课相对而言偏重工具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人文性只是兼顾。而大学语文课重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更有其独特的审美性和情感性教育功能。笔者试以《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的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经验。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情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受,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感情碰撞。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渗透,需要适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郑伯克段于鄢》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同学们欣赏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当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地沉醉在清澈动人的歌曲中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讲解了《天亮了》背后的感人故事。一对年轻父母在生与死的瞬间,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爱、母爱!我接着说:“母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具有这样的牺牲精神,世界上还有一种另类的母亲,她们自私、偏心、固执,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在母亲截然不同的“爱恶之偏”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个具体的案例:郑伯克段于鄢。”
  二、打破一言堂,师生互动交流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他们不再满足被动接受现成答案,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这就要求必须打破沉闷的教师一言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提一些具有启发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或参与讨论,经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形成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初,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叫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通过这一段的描写,我让同学们分析姜氏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大家通过课前对两位不同母亲的解读,对姜氏的评价是自私、偏心、固执。我进一步启发大家:“哪个字非常充分地表现出了姜氏的性格特征?”大家很快找到“遂恶之”的“遂”字,把姜氏的自私、偏心、固执暴露无遗。正是由于母亲的偏爱,才导致了兄弟之间残酷的战争。寥寥几笔生动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在小组讨论环节,小组之间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既然文章的题目是“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却略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的具体经过,而将主要笔墨详写兄弟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呢?一个小组抛出问题,其他小组踊跃发言:“作者醉翁之意不在战争,而在于刻画人物,揭示引发战争的社会原因。”同学之间的一问一答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还有的小组提出郑伯和共叔段本是血肉至亲却挥戈相向,导致战争的悲剧原因是什么?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是姜氏之过,有的认为是共叔段之过,还有的认为是郑伯之过,还有的认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脱离不了干系。互动交流不但使同学之间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加深,更是一种相互启发的互助学习。在《郑伯克段于鄢》的结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郑伯克段于鄢》整个事件到第4段也就结束了,即使后面不写这个事件也是完整的。那么为什么要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呢?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也是大相径庭,有的说详写郑庄公与母亲在隧道和好这件事件表面上是在探讨“孝”,其实揭露的是统治阶级虚伪性的一面!有的说是为了突出喜剧性的结尾,对于庄公和姜氏来说,他们本是母子反目,最后终于冰释前嫌。所以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同学们对于庄公是真孝还是伪孝?也发生了分歧,并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庄公的孝顺是伪孝,是别有用心的,是故意做给天下老百姓看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民心,有助于稳定当时的政局稳定;还有的同学认为庄公是真孝。郑伯可以说等于从出生就失去了母爱,因为生自己造成母亲难产,从此母亲就毫无道理地讨厌他,弟弟出生以后自己更加成为母亲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于这个从他生下来就没有爱过他一天的母亲,在自己刚刚登基为王就产生非分之想,让他把军事要地赏给弟弟,庄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呢?特别是“颍考叔舍肉”的细节描写,看见颍考叔把肉留给自己的母亲,庄公感慨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不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叹吗?有效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针对学生争论的问题,我给予充分肯定。有发现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会有碰撞,有碰撞才会有思想。大家的看法各有道理。庄公的孝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可以说真假皆有。说其真,是因为他发誓再也不见自己的母亲,在没有别人的指责下,不久就后悔了,说明血浓于水,他也许天性未泯;说其假,是因为他的孝里面不可避免地参杂了一些政治因素,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二人积怨已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冰释前嫌似乎不符合人们的惯常心理,“隧中相见”其乐融融的场景也显得有些尴尬和不真实。郑伯真孝也好伪孝也罢,重要的是他做出了行孝的举动,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索,使同学们受到有效的情感教育。
  三、讲解课文要适当联系当今现实
  《左传》站在儒家立场,从伦理道德出发,把郑庄公刻画成了一个完全反面的形象。大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提示里面是这样评价郑庄公的:“阴险狡诈、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工于心计、伪孝伪悌、善于应变的政治家。”针对教材的阅读提示,我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郑庄公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
  自始自终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自由交流和相互辩论,从不同的角度对郑庄公进行了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有的同学说郑庄公的成长充满了艰辛,如果他不学会保护自己,皇位早已被弟弟取代了。问题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如果得以继承皇位结果会不堪而想。因为母亲的溺爱,使他贪得无厌、有勇无谋、狂妄自大,怎凭简单教育就可挽救?在斗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郑庄公等待时机制服兄弟,并没有乘胜追击,以杀死对方为后快,这难道不是对他最好的教育么?这足以说明庄公的目的只是制止叛乱,并不是手足相残,这种以德抱怨的行为,还不足以说明庄公有智慧,宽厚仁慈吗?何谈“伪善”、“奸诈”、“狠毒”呢?还有的同学认为郑庄公的所为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又为郑国的稳定、发展、强大作出了贡献,应该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在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年代,人们把人物的“道德”评价推向了极致,取代政治评价和历史评价,成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所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学语文》选这篇文章,让当代的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家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同学们通过文本的深入学习、通过与作者的情感碰撞,能够学会理性思考,不再盲从权威。而且能够做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去评价历史人物,无疑更客观、更公正、更值得可喜可贺。同时故事中的善与恶,冷与暖,美与丑,对当代大学生亦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都说90后的孩子敏感、多疑、冷漠、缺乏安全感和责任心,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是片面的,缺乏对他们的沟通和理解。学完这一课,我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感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账’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当亲情和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讨论亲情、友情,到讨论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让同学们参与讨论,合理引导,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起到了课本上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情感教育的价值。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尊重他们的个性及主体思想,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才能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参考文献:
  [1]杜红蓉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3]石耿立 董业明 大学语文[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主管单位:达州市达川区委宣传部  达州市达川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达州市达川区作家协会  符纯荣  FUCHUNRONG  《川东文学》执行主编。曾用名符纯云,笔名远帆、巴山石头。四川省作协会员,达州市诗词协会副主席,达州市达川区作协副主席。先后策划、主编《秋韵诗报》《碑河风》《蒲江势》《川东文学》等多种文学报刊。  寄语  达州市位居川东偏北、巴山南麓,巴河、州河、渠江终年流淌,得益于
摘要:莫言在小说中的语言运用独树一帜。他勇于在创作中突破语言常规,灵活搭配和重组词语,以自己敏锐的主观感受,自由发挥对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莫言风格。本文试结合莫言小说,总结分析其中语言使用特点。  关键词:莫言小说 语言  引言  莫言是当代著名作家,自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和他的作品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聚焦莫言,仔细品味其创作的小说,从《红高粱》到《透明的红萝卜》,再到
从2004年开始,我国香港地区开始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territory-wide systemassessment,简称TSA)。TSA为低风险评估,旨在评估学生的基本能力。TSA于每年5月举行,评估的范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评估的对象包括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以语文学科试题为例,TSA试题设计包括阅读、写作、聆听和说话四个方面,其中说话评估的设计颇有特色。本文以201
冠毒肆虐起尘嚣,神州大地顿寂寥。滚滚云霾生魅魎,灼灼心潮灭瘟枭。八面四方援三镇,万众一心筑爱桥。军民融合擎天柱,天使奋力斩毒妖。   古风.静待花开   早春二月待花開,万物复苏放眼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都是爱!   廖赤军   1962年生于成都市,现任成都电力行业协会会长,曾任四川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科技委委员,省民革委员,四川省税务局特邀监察员,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委员,2019年被市经信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皮连生等编著的《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论》基于教学心理学,采用了语文能力分类与课型相结合的全新思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教学将课本的内容与形式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读写综合能力。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语文教学科学化方面探索十年的结晶,旨在通过把握教学目的与学习规律,利用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引导教育工作者走出当前“高耗低效”的课程设计困境。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已经走过两年多的时光。两年间,“新”的不只是教材,更伴随着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向。在所有的这些“新”中,一线的语文教师无疑十分关注新教材背景下的“新测评”。学业水平测试无法像新教材在开学时便可揭开面纱,总在学期末才姗姗来迟,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笔者真切地体会到,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们,这两年,常常是在“战战兢兢”的状态中度过。教师们的焦虑,不仅源于新教材所带来的观念革新与调整
四川谐剧创始于1939年,1943年定名为谐剧,也是诙谐之剧、和谐之剧。它由一人独演,通过演员与虚拟的人物对话来完成故事的叙述。它以诙谐、幽默为主要手段,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谐剧创始人王永梭1939年在四川合江县各界庆祝新年游艺晚会上,自编自演第一个谐剧《卖膏药》。他扮演了一个跑江湖的流浪汉,运用虚拟手法,使空旷的舞台上显现出众多人物,从而烘托了所表演的角色。  笔者写到这里,已然双目含泪。谐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几个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忽视学段特点;教学内容杂乱无章,忽视训练系统;教学策略本末倒置,忽视思维训练;教学模式缺乏变化,忽视学生心理。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20年来的习作教学研究,首先认真研读课标,梳理写作目标体系;然后立足年段差异,厘清教学内容;最后根据学段特点,选择教学策略,借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分三个学段进行具体阐述。  一、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策略
歌剧《同心结》合唱作为全剧音乐的组成部份,与乐队、独唱、重唱等完成了合唱演出的本职功能,同时也完成了多重表演功能,为剧目的整体呈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歌剧在艺术表现和意义作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从艺术精品的角度,肯定还有很多可再提升的地方,这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助力。  “歌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以“音乐”为核心,融合了戏剧、舞蹈、美术、灯光等艺术门类。歌剧起源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