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燃导火索的特赦法案
回溯事件的发展,一项特赦法案草案是点燃这场乱局的导火索。
11月1日,泰国国会下议院通过由执政党提出的特赦法案草案。根据这份被称作“一揽子赦免”的法案,从2006年9月19日军事政变至2013年8月8日期间,所有涉及政治集会的罪犯将获得赦免。但反对党认为,特赦法案是为英拉哥哥、前总理他信量身定做的。随即宣布将在曼谷街头举行“持久战”式的集会示威活动。
他信下台后,泰国政治就不断陷入“红”“黄”争斗之中。“红衫军”是他信支持者,大都来自乡村或城市平民阶层,支持他信具有惠民性质的经济政策;“黄衫军”是反对他信者,多数为城市精英或中产阶级,指责他信集团大权独揽、贪腐严重。
“在泰国,这两种颜色简直势同水火。每当他信的人执政,黄衫就走上街头;反之,红衫登场,轻则闹闹哄哄,重则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泰国记者李宋说。在2006年以来的多次抗议中,流血冲突时常发生。
泰国问题专家、前总理他信的传记作者之一克里斯·贝克更清楚地看到,红黄阵营各自人数众多,“一次暴力事件就可能导致局势失控”。
就这样,泰国的政治分裂与社会矛盾,被清晰地标明在衣衫色调上。 就在英拉推动特赦法案之际,他信11月初接受韩国媒体采访,也不讳言回国“时机成熟”。消息传回,反对阵营怒不可遏,11月11日上万名示威者在曼谷集会,向政府施压,要求停止审议并撤销特赦法案;同一天,泰国国会上院全票否决法案,英拉也承诺放弃。
但示威者并不买账,要求英拉下台。“最重要的是推翻整个他信集团,希望能使所有和他信有关的政治人士从此清除出政界。”一个头戴“英拉下台”标签的示威者对BBC记者说。
“英拉在推动特赦法案时,严重误判的公众的情绪和反对派的力量。”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价。
局面逐渐不可控制
11月15日,泰国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分别向国会上下两院提交针对英拉和多名政府高级官员的弹劾案和不信任案,表明这场政治纠纷的矛头已从阻止特赦法案,转向推翻英拉政府。
11月25日,成千上万的示威者包围财政部、内政部、警察总署以及电视台等地。一些政府部门因示威游行无法正常办公。同日,英拉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政府决定将在首都部分地区实施的国内安全法扩大到全城。
11月26日,示威者强行进入农业部、旅游和体育部以及运输部,切断电源,要求工作人员立即离开大楼。也是这天,法院批准对反政府集会领导人素贴的逮捕令。
11月28日上午,国会下议院(500个议席大部分由英拉领导的执政联盟控制)投票否决对英拉的不信任案。数小时后,警察总署电力供应被人切断。抗议示威蔓延全国。
这是英拉上任以来第二次遭遇不信任动议。去年11月底,民主党对英拉提起不信任案,但英拉也凭借多数议席顺利过关。
11月29日,示威者蔓延至军方“地界”,要求军方就支持示威者还是政府表明立场。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党首、前总理阿披实当天出现在人群中。英拉同日表态,不会解散议会、提前举行选举,因为是这种做法也可能无法令示威者“满意”。
11月30日,上万名“红衫军”聚集在泰国国家体育场,声援英拉。当晚,他们与附近蓝甘杏大学反政府学生发生冲突,发生枪击事件。曼谷城市管理局紧急医疗中心确认,冲突已造成包括1名学生在内的4人死亡,57人受伤。
国家警察发言人比耶·乌塔约当晚宣布,“从今晚起,将有军人值勤,协助维持治安”,来自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大约2730名军人将参与治安值勤。
令人困惑的政治缠斗
“自1932年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以来,泰国已经经历了18次政变或未遂政变。”加拿大《国家邮报》这样总结“泰国历史”。如今,随着“街道政治”日益失控,人们又一次嗅到了政变的味道。
期间,他信又一次成为“关键先生”。“他虽然失掉了一次战斗,但却通过吹口哨,赢得了整场战争。”《经济学人》如此描述这位流亡前总理掌控政坛的能量。
尽管上台两年来英拉不厌其烦地对媒体表达“独立执政”的立场,但舆论认为,她与哥哥他信的执政理念如出一辙。
有观点认为,此番反政府示威,表面上是要“清算他信”, 深层次矛盾在于2001年他信上台后推行“惠平民”政策。他信把国家资源分配到不发达地区,使得泰国不同阶层对立更加严重,社会矛盾加剧,“只要他信问题没有解决,泰国政治分裂就会持续下去。”
2011年,英拉政府制定了大米收购政策——通过政府收购提高米农收入。但实施期间饱受争议。“很多人都有疑问,政府开出了巨额财政预算,说是用在帮助农民卖大米,但真正落到农民手里的钱很少,这些钱哪里去了,政府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媒体认为这里面有腐败嫌疑。”泰国法政大学政治学者蓬猜分析说。
于是,大米收购政策成了民主党抨击英拉政府的又一焦点问题。民主党指责英拉同他信一样,拿国家政策和国家财政当收买人心、买选票的本钱,甚至把国家财产投入家族商业活动中。
贪腐是围绕他信的最大争议。2008年因涉嫌滥用职权和贪污,他信被泰国最高法院缺席判决有期徒刑两年。两年后,最高法又没收他信及其家族14亿美元财产。作为他信的妹妹,英拉也被贴上同样标签。
“你或许认为一届政府在选举中获胜,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他们,你错了。事实上,政府花钱买选票,而且破坏了最后的选举。”示威运动首脑素贴称。
“他信是导致泰国贪污腐败及社会分裂的源头,为实现民主,必须彻底清除他信政权。”素贴多次在人群中高呼,甚至公开表态,“我们需要做点违法的事,以实现目标。”
据德新社报道,这名最大在野党的核心成员已辞去议员职务,以专心领导示威。法新社评论说,素帖领导反政府运动,成功点就是让民众意识到政府贪腐问题非常严重。
然而他本人并非无可挑剔。2008年,一份美国外交电文中,素贴被描述为“幕后交易者”,电文指出他与包括军方在内的多个政治阵营存在秘密交易。2010年民主党阿披实政府面对“红衫军”大规模示威时,素贴担任分管国内治安的副总理,据传他与军方签署秘密协议,允许军队武力驱散占领曼谷重要区域的“红衫军”。
“无辜民众被煽动走上街头后,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有人能有某种标准衡量腐败的话,泰国反对党又比为泰党清廉多少呢?”《外交家》杂志一篇分析文章反问,“所以,泰国政治的颜色是令人困惑的灰色。”
泰国《民族报》也在文章中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不要一再被政客们牵着鼻子走。泰国之所以一次次陷入政治分裂的恶性循环中,正因为无论“红”“黄”,所有政客都标榜要力推政治改革、寻求政治和解,但他们都不清楚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以弱制刚”的英拉
11月30日,英拉哽咽着恳请示威者放过她10岁的儿子,“求你们,如果你们有孩子,就会知道母亲的心情。有怨气,请向我发泄吧,请不要给我的儿子压力。”泰媒报道,一些示威者找到她儿子就读的学校,试图骚扰。
危机发生以来,英拉始终以“软弱”示人。“我不愿见到噩梦般的局面。我们不动用武力,宁愿被视为软弱政府,也不做伤害人民的事情。”面对国内外记者镜头,她多次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以忍耐以求得民心及舆论支持,进而争取转机,这是英拉的现实选择。
美国《时代》周刊相信,英拉并非“无路可走”,主动解散国会未尝不可:政府可以援引国内安全相关法案来限制民主党发动民众的手段,今后形势如何将取决于两派国内政治势力的持续博弈;他信和英拉的支持者力量仍旧不小,即使英拉政府解体,下届全国选举“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据报道,109名被禁从政5年的原人民力量党、泰国党、中庸主权党的成员本月将获得政治解禁,这批亲他信派老牌政客中的部分人有可能代表为泰党再次从政。因此,即便重新举行大选,为泰党自信胜算很大。
而在熟悉泰国政治的人士看来,陆军态度可能决定着泰国政治危机的突破口。
《民族报》评论文章认为,示威者目的并非夺取军权,而为刺激军方介入,再一次以军事政变的方式结束“他信领导下的政权”。 2006年,“黄衫军”凭借大规模集会和占领主要街道等活动触发军事政变,导致他信下台。
陆军司令一直是政府和反对派拉拢的对象。英拉上台以来也积极改善与军方的关系。泰国军方素有干政传统。有媒体介绍说,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泰国武装也分作海陆空三军,统管于最高司令部,最高司令为统军人物,总参谋长为副将。但最高司令从来就是虚职。每年4月和10月,泰国军队两次高层人物改组,众人争夺的是陆军司令一职。
据报道,泰国陆军11月26日已把司令部转移到曼谷北部的一座兵营。三天后11月29日,上千名示威者闯入陆军总部大院,要求军方选择“站队”。但巴育当晚称,陆军将在示威浪潮中保持中立。
12月1日,泰国陆军司令巴育呼吁警方停止向示威者投掷催泪弹,示威者也停止冲击政府部门的行动。巴育愿帮助双方开展对话,但前提是双方停止冲突。
这是军队迟到的表态。
应警方请求,军方派出数千名士兵,帮助加强安全。路透社报道,军方出动17个营,每个营150人,另派出180名军警。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现,军方领导最终同意派兵,条件是这些士兵不携带武器,且仅作为后援帮助警方守卫主要政府机构。
12月1日晚间,素贴透露,当天在军方领导人安排下,他与英拉秘密会面,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后者两天内“把权力还给人民”,成立“人民议会”,“没有谈判,不会妥协。英拉解散议会或举行新的选举都不会让我们满意”。
英拉转天在电视讲话中回应,无法接受示威者违背宪法的种种要求;只要能使国家恢复平静,她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接受反政府的合法要求。
12月2日,曼谷街头,怒火继续燃烧,总理府、皇家警察总署及国会大厦成为占领目标。
英拉另一个希望,寄望借12月5日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生日之机结束对峙局面,呼吁各方结束分歧与矛盾,共同庆祝。
自1932年起。现任国王普密蓬是登基时间最长的在位国王,深受国民爱戴,地位不可撼动。历史上,每每政变结束之际,政变者总会觐见国王。只要觐见成功,就自认为政变成功,民众也接受事实。如果觐见不到,政变一般以失败告终。
国王依宪法不问政事,所以一般不就政治事件发言。但也有例外,在1991年社会政治危机时刻,普密蓬国王出面,把反对派领导和军政府首脑唤至宫中,推心置腹。第二日,军政府宣布辞职,集会者卷铺盖走人,危机顷刻化解。
但这类奇迹在过去8年间都没有出现。据说,国王目前正在中部海滨胜地华欣度假,宣布暂时不会返回曼谷。
曼谷街头,一切事态仍在不确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