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动物来说,很难像人类那样很精确地使用手指,并做出各种抓握等复杂动作。这是因为我们拥有灵活的“大拇哥”,而灵长类动物猴子,之所以能剥香蕉,上树摘无花果都是依靠灵活的拇指。除了灵长类,其它哺乳动物,比如熊,它们手指头的排列方向和我们的脚丫更相似,都是向前的,因此让它们用“手”抓支笔,那可真是太难了。
大小熊猫的“假拇指”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身为熊中的超级巨星,大熊猫就以整天抓着竹竿、平和憨厚的模样闻名海内外。大熊猫还有一项绝技,就是把竹叶一片片从竹竿上整齐地捋下来,卷成青翠碧绿的竹叶卷当点心。你可能会奇怪,大熊猫怎么就不像其它熊一样,有双像我们脚丫子这么笨的手呢?
原来,大熊猫的手上还长着一对“六指儿”,刚好可以帮它握住竹子。这对指头长在熊猫大拇指的外侧,位置比所有指头都低。当五只手指蜷起来攥着竹竿时,另外的那只六指儿刚好可以支住竹竿下部,稳稳固定。
大熊猫可不是生理异常,它手指的数量和熊一样是五个,那另外的“六指儿”是根假指头。这只“假拇指”和其它的手指完全不一样,它原本是手腕处的一块小骨头,没有关节不会弯曲。千万年来,随着这块小骨头逐渐长大成型,大熊猫也慢慢适应了它以竹子为主食的特殊饮食习惯。
大熊猫并不是唯一吃竹子的食肉动物,它的邻居小熊猫,也是竹子爱好者。虽然都被叫做熊猫,小熊猫和大熊猫之间可很难攀得上亲戚。从长相上就能看出来,小熊猫更像浣熊,但它在演化上属于独立的一支,被单独列为小熊猫科。
小熊猫手上也有一对从手腕小骨头长出来的假拇指,而这对儿拇指就更神奇了。
研究古生物化石的科学家发现,小熊猫古时候的亲戚也长着这样的假拇指,可它们是吃肉的。如果不用抓竹子往嘴里送,为什么这些祖宗还要长着便于抓握的假拇指呢?科学家们推测,小熊猫的这些古代亲戚喜欢在树上捕猎。为了抓住树梢上的猎物,它们必须能在更细的树枝上走得更稳更远才行,而这对假拇指刚好帮了大忙。到后来,小熊猫虽然不再需要上树梢捕猎,但假拇指还可以帮它们抓竹子,也就保留了下来。大熊猫和小熊猫不约而同用假拇指来帮助吃竹子,在生物学界被称作趋同。
鼹鼠和大象的“籽骨”
这些长成假拇指的小骨头可不是凭空出现,它们曾经是肌腱中的小铆钉加滑轮,可以帮助动物减轻牵拉骨头时肌肉使用的力道。这些小骨头散乱分布在各种动物身体中的各个部位,被称作“籽骨”,鼹鼠和大象也利用籽骨打造出了各自的“六指儿”。
鼹鼠的手就像两只小蒲扇。它们的手掌向外撇着,最方便舒适的活动方式恐怕就是像船桨一样前后拨动了。当小鼹鼠还在鼹鼠妈妈肚子里时,在真手指长出很久后,这些小籽骨才开始慢慢长大。它们手腕处的籽骨长成长长的镰刀型,外面包裹上皮肉,手掌面积一下就增大很多,而鼹鼠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方便挖掘地道。
很少有人想到,大象也有“六指儿”。其实早在300多年前,一位苏格兰医生就这么认为了。这位名叫帕特里克·布莱尔的先生解剖了一头死亡大象,在图上给大象画了六支指骨,并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象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在正常情况下,最多只能有五个指头。但后来还是有人会像布莱尔医生那样,偶然在大象脚上解剖出额外一个被软骨包裹着的小骨头棒。这个骨头棒到底怎么来的?有什么用?这个谜团,直到最近,才被瑞士的科学家解开。
一切要从大象特殊的站立姿态开始说起。大象是现在陆地上存活着的最巨大的动物,它们的四肢随时都在负载着几吨重的身体。别看大象四条又粗又直的腿就像四根大柱子,但从支撑身体的骨骼看,它们四肢着地的方式,却有点像指尖触地。还好大象掌心有厚厚的脂肪垫,但脂肪毕竟没有骨头坚硬,而弥补这个负重缺陷的关键,就是手腕籽骨特化出的假拇指。
如果把大象踮着脚尖的走路方式比作穿着高跟鞋,那么假拇指的作用就是高跟鞋鞋跟,支撑着大象身体从脚后跟传到地面的重量。这个适应方式太重要了,以至于上溯到四千万年前,现代象的祖先也要依靠这根增大的籽骨。
虽然没有高跟鞋根,但是大象有籽骨变成的六指;虽然没有小铲子,但鼹鼠有籽骨变成的六指;虽然没有灵活的手,但熊猫有籽骨变成的六指。不需要寄希望于发明创造,自然大师只是利用籽骨这个老旧构件,在时光中修修补补,就开发出了各种新功能。不禁让我们惊叹,生物演化真是太神奇了!
大小熊猫的“假拇指”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身为熊中的超级巨星,大熊猫就以整天抓着竹竿、平和憨厚的模样闻名海内外。大熊猫还有一项绝技,就是把竹叶一片片从竹竿上整齐地捋下来,卷成青翠碧绿的竹叶卷当点心。你可能会奇怪,大熊猫怎么就不像其它熊一样,有双像我们脚丫子这么笨的手呢?
原来,大熊猫的手上还长着一对“六指儿”,刚好可以帮它握住竹子。这对指头长在熊猫大拇指的外侧,位置比所有指头都低。当五只手指蜷起来攥着竹竿时,另外的那只六指儿刚好可以支住竹竿下部,稳稳固定。
大熊猫可不是生理异常,它手指的数量和熊一样是五个,那另外的“六指儿”是根假指头。这只“假拇指”和其它的手指完全不一样,它原本是手腕处的一块小骨头,没有关节不会弯曲。千万年来,随着这块小骨头逐渐长大成型,大熊猫也慢慢适应了它以竹子为主食的特殊饮食习惯。
大熊猫并不是唯一吃竹子的食肉动物,它的邻居小熊猫,也是竹子爱好者。虽然都被叫做熊猫,小熊猫和大熊猫之间可很难攀得上亲戚。从长相上就能看出来,小熊猫更像浣熊,但它在演化上属于独立的一支,被单独列为小熊猫科。
小熊猫手上也有一对从手腕小骨头长出来的假拇指,而这对儿拇指就更神奇了。
研究古生物化石的科学家发现,小熊猫古时候的亲戚也长着这样的假拇指,可它们是吃肉的。如果不用抓竹子往嘴里送,为什么这些祖宗还要长着便于抓握的假拇指呢?科学家们推测,小熊猫的这些古代亲戚喜欢在树上捕猎。为了抓住树梢上的猎物,它们必须能在更细的树枝上走得更稳更远才行,而这对假拇指刚好帮了大忙。到后来,小熊猫虽然不再需要上树梢捕猎,但假拇指还可以帮它们抓竹子,也就保留了下来。大熊猫和小熊猫不约而同用假拇指来帮助吃竹子,在生物学界被称作趋同。
鼹鼠和大象的“籽骨”
这些长成假拇指的小骨头可不是凭空出现,它们曾经是肌腱中的小铆钉加滑轮,可以帮助动物减轻牵拉骨头时肌肉使用的力道。这些小骨头散乱分布在各种动物身体中的各个部位,被称作“籽骨”,鼹鼠和大象也利用籽骨打造出了各自的“六指儿”。
鼹鼠的手就像两只小蒲扇。它们的手掌向外撇着,最方便舒适的活动方式恐怕就是像船桨一样前后拨动了。当小鼹鼠还在鼹鼠妈妈肚子里时,在真手指长出很久后,这些小籽骨才开始慢慢长大。它们手腕处的籽骨长成长长的镰刀型,外面包裹上皮肉,手掌面积一下就增大很多,而鼹鼠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方便挖掘地道。
很少有人想到,大象也有“六指儿”。其实早在300多年前,一位苏格兰医生就这么认为了。这位名叫帕特里克·布莱尔的先生解剖了一头死亡大象,在图上给大象画了六支指骨,并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象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在正常情况下,最多只能有五个指头。但后来还是有人会像布莱尔医生那样,偶然在大象脚上解剖出额外一个被软骨包裹着的小骨头棒。这个骨头棒到底怎么来的?有什么用?这个谜团,直到最近,才被瑞士的科学家解开。
一切要从大象特殊的站立姿态开始说起。大象是现在陆地上存活着的最巨大的动物,它们的四肢随时都在负载着几吨重的身体。别看大象四条又粗又直的腿就像四根大柱子,但从支撑身体的骨骼看,它们四肢着地的方式,却有点像指尖触地。还好大象掌心有厚厚的脂肪垫,但脂肪毕竟没有骨头坚硬,而弥补这个负重缺陷的关键,就是手腕籽骨特化出的假拇指。
如果把大象踮着脚尖的走路方式比作穿着高跟鞋,那么假拇指的作用就是高跟鞋鞋跟,支撑着大象身体从脚后跟传到地面的重量。这个适应方式太重要了,以至于上溯到四千万年前,现代象的祖先也要依靠这根增大的籽骨。
虽然没有高跟鞋根,但是大象有籽骨变成的六指;虽然没有小铲子,但鼹鼠有籽骨变成的六指;虽然没有灵活的手,但熊猫有籽骨变成的六指。不需要寄希望于发明创造,自然大师只是利用籽骨这个老旧构件,在时光中修修补补,就开发出了各种新功能。不禁让我们惊叹,生物演化真是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