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四读”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读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读通、读顺,中年级的读懂或你读懂了什么,高年级的读透彻了没有,也可以归纳为“初读、细读、精读、深读”形式的“四读”语文教学法。这种读书方法反映了学生对读、悟、理解的基本层次,决定了阅读的基本方向。但从语言文字训练角度看,上面四个层次的划分对读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不很明确。
  下面我们就从读的四个基本层次分别探索它们的内涵及其相应的操作方法:
  一、在读中明确含义
  阅读是学生从一定的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一种特殊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把看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通过对所读材料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其中的信息。学生读文章实际上是在体验生活,只有在语言文字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算读出了文章的意思。所以,要求学生读书时,首先要求逐字逐句往下读,做到“字字入目,句句过心”,从而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同时,还要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腦中再现作者用语言文字所描绘出来的事物、情景等。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所以,读书首先应在读正、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来。
  二、在读中理清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法是决不乱走的。”张志公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所以在读中理出文章的思路,也就是沿着作者认识事物的道路走一走,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也就归到了作者的思想轨道当中,从而达到“言皆出于吾口,意皆出于我心”的理想境界。
  这一层的读,要在读出意思的基础上,读出这个意思是怎么个说法,要一字一句地读出来,看作者说出一个意思用了什么词儿、什么句式,看作者是怎么思考的。这样一面读一面疏理、领会,同时分分层、划划段、列列题纲,自然会把握文章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对于作者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三、在读中感悟思想感情
  “情”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这里的“意”也即“情理”。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不是用技巧,只是用作品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感情打动读者,鼓舞他们前进。”古人作文也有“意在笔先”、“文以载道”等精辟论述,所以叶圣陶先生说:“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因此,对学生来说,阅读也是一项复杂的情感活动。学生阅读文章,正是与作者无声的交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作者“情动而辞发”,读者只有“披文以入情”,方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记得有一位老师执教《题西林壁》,走的大约就是这样一个路径。保护“诗”,就是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这种保护的最佳策略就是诵读。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题西林壁》在诵读中流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这是对诗作为一种完形存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而情自在其中。
  朗读是领悟作品情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如同处于作者的地位,替作者表达,学生才能揣摩作者的心境,感受作品的韵味和气势,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学生才能在读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体会到文章的中心。
  四、在读中品味、推敲
  “读中品味、推敲”即指“品读”。名人佳作情铸成,或思想深邃,或见解独到,或情深意远,教学时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咀嚼、比较、推敲,读出其中丰蕴的内涵,同时感受语言文字巨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诗人袁枚解释:“……‘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所以读中品滋味首先要独具慧眼,辨识出文章的经典语言,然后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去品读。
  对学生而言,必须在读懂、读熟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并转述。内化与转述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转述可检查自己对阅读材料的内化程度,找出其中的差距,并在与原作的比较鉴别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读是学生对作品的认识过程,所以学生的读是有层次的。但我们又不能过分限制于上述四个层次,因为它们之间是既循序渐进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存在明确的划分界线。读是语感训练的最佳途径,而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感受能力,学生读的四个层次的语感训练以后要继续加强。
其他文献
孩子总有一天会立足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就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于孩子今后的生活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我们在幼儿园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幼儿玩完玩具后不收拾,看完书后到处乱放,掉了饭菜不擦干净,随地丢垃圾,老师布置的任务完不成,作业要父母帮助记录,完不成作业埋怨父母等,这些情况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入手,教会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必须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主反馈的训练和指导,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自我评价 合作探究    21世纪的教育是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一门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充
期刊
物理是一門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情境,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才会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中学物理既是入门课又是基础课,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有严密的理论和逻辑体系。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
期刊
摘 要: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就尤为重要。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创新教育,创设情境教学对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理念 创新 情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学习内容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老师要注重学
期刊
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是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难,要想培养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不好就会变得费解。低年级怎样进行閱读教学呢?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中,我觉得下面的措施常常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灵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乐学、会学、学会。  一、让挑战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激活悟性的灵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反复地阅
期刊
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求异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一、创设宽松氛围,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因素 生活化 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期刊
摘 要:如今,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把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