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撬动古罗马帝国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罗马人对丝绸又爱又恨
  中国的丝绸轻盈、精细,跟欧洲人惯常穿的亚麻和毛呢相比,色泽和触感简直是云泥之别。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巨头恺撒有一次穿着丝袍去看戏,光耀夺目、艳丽华贵的中国丝绸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人们沸腾了,贵族男女争相穿着丝绸衣袍以显示高贵的身份。
  中国丝绸的价格被炒得几乎等同黄金,曾达到12两黄金才能买1磅丝绸的天价,绝对是有钱人才追求得起的高档奢侈品。
  著名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抱怨说,罗马每年至少有价值相当于今天2000万美元的黄金,在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生意中丧失,其中大多用来购买丝绸。以至于很多人担忧,丝绸会把罗马经济搞崩溃。
  还有人觉得丝织品太薄透,有伤风化。为此,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穿丝绸。但是,有钱人的爱美和奢靡之心又岂是法令禁止得了的?
  到罗马帝国末期,公元301年,戴克里先皇帝不得不强制性地把中国生丝的价格规定得高高的,每磅约合274个金法郎,以期遏制丝绸的消费。
   丝绸之路是战事副产品
  中国丝绸源远流长,丝织技术最早出现在5500年之前,人工养蚕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早在春秋战国时,发展农桑就成为许多国家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当时丝绸已经被人带到了国外。
  据西方史书记载,罗马人第一次见到丝绸在公元前53年。与恺撒并称罗马“三巨头”的克拉苏由于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失利,负气率军出征东方,与西亚的帕提亚王朝开战。在著名的卡雷战役中,帕提亚人突然展开鲜艳的军旗,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挥舞着。旗子耀眼刺目,晃得罗马军心大乱,仓皇溃逃,克拉苏本人也死于这场战役。据考证,那些鲜艳的旗子就是罗马人以前没见过的丝绸。
  帕提亚位于波斯地区,与中国的交往始于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到11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新疆两通西域。他本人没有到过帕提亚,但他派的副使去过。在给汉武帝的述职报告中,张骞将帕提亚翻译为“安息”,说,汉朝使者到达安息时,安息国王派了两万人迎接!
  虽然学者们认为这个数字不靠谱,但从此,丝绸作为昂贵的国礼和重要贸易商品进入西亚。本意是为了军事战略的意图,却搞出个副产品丝绸之路,这可能连张骞自己也没想到。彼时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官府有规模宏大的官营丝绸场;在民间,有丝织作坊甚至打出了品牌和知名度。丝绸品种多(包括绢、罗、纱等),产量大,当时给戍边的士兵们发的工资常常就是成捆成捆的平纹丝绸织物,士兵们可以与到长城关口来出售马匹和皮毛的游牧民族进行交换。
  皇帝的馈赠和民间交换带来了丝绸之路最初的繁荣。很快,各国陆续派使前来和汉朝建立关系,中国人从此吃上了黄瓜和葡萄;中国的丝绸则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中亚、西亚销往欧洲。
   谁赚走了罗马人的金子
  罗马人因购买丝绸而流失的大量财富,其实并没有多少落到中国人手里。以唐代为例,丝绸运抵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时,价格等同黄金;然而在高昌,每斤生丝仅相当于4钱黄金。
  丝绸之路的路线几经变化,但主要如下: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再跨越帕米尔高原,然后经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到达波斯,再经波斯转运至罗马。走完全程大概要花一年的时间,但很少有人能走完全程,货物往往会被转手好多道。在丝绸产地中国,西域人赶着骆驼或驴,从中原商人手中交换来丝绸,大概一个奴隶可以换来41卷丝绸。到西州(今吐鲁番)后,商人们会把丝绸的价格上涨数倍。再往西走,到达关卡林立的两河流域时,波斯人会征收10%以上的过境关税。绝大部分人走到这里便打道回府,由波斯人把丝绸转卖到罗马。可见罗马的金子,多半是落入了西域商人和波斯人之手。
  占着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的波斯坐收渔利,成最大受益者。它的许多城市如木鹿、泰西丰、米底亚、巴比伦、苏萨等,都是丝路必经之地。公元226年,帕提亚被波斯萨珊王朝推翻时,中国已经陷入分裂战乱,陆路丝绸贸易受阻,波斯人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方进口大量生丝和素锦,进行织染加工,然后转手高价卖给罗马。为了保障货源,萨珊很注意跟中国搞好关系。北魏时,波斯使者到中国10次,隋唐时入使近40次,基本上都是官方贸易代表。“波斯胡”一直是丝路上最忙碌的外国商人,唐时,光扬州一城就曾活跃波斯胡商数千人。
   丝绸终使东西方海路对接
  波斯横在丝路要道上,等于扼住了罗马人的钱袋子。罗马人希望与中国直接贸易,但波斯人一直从中作梗,唯恐丝绸出产国与消费国接上头。
  公元前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罗马。当时波斯还是帕提亚王国统治时期,甘英到达波斯湾一带,打算乘船去红海和叙利亚。波斯人故意说,海水宽广无边,如果遇上狂风大浪的恶劣天气,则要两年才能抵达彼岸,所以大凡渡海者要备足三年的食需;而且海中特别容易让人思乡,好多人抑郁而死。甘英听了之后忐忑不安,最后决定放弃。当然,有一点是波斯人没有告诉甘英的:其实去罗马还有一条陆路,完全可以不走波斯湾的水路。
  不过无论如何,经过几个世纪的接触,在第一个世纪的初期,中国的丝绸终于使东西方的海路通道对接上。
  为了保障独家经营,中国向来把丝绸生产技术视为不外传的绝密。蚕卵、桑种和缫丝工都被严密管控,出境客商在边关口岸都要被搜身检查。
  至于丝绸生产技术后来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有好几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的一段传说:瞿萨旦那国(古于阗国,今新疆和田附近)原无蚕桑,听说东邻小国已有蚕桑丝织,便遣使至东国求获蚕桑种子,但被东国君主回绝,并严令关守,禁止蚕桑种出关。瞿国无计可施,便谦恭备礼与东国求亲。东国君主为了睦邻友好,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瞿国国王派使迎亲时,嘱咐迎亲者密告东国公主,瞿国没有蚕桑丝绸生产,请公主自带蚕桑种子来完婚,今后方能自制丝绸服饰。公主离开东国时,将蚕桑种子密藏于头上的帽子内,出境时,守将搜遍了所带物品,只是不敢检查公主的帽子,从而使桑树和蚕种带入了瞿国。   波斯人很快从于阗获得了丝绸生产技术,开始发展自己的丝织业,织造出类似中国细罗纱的织品。不过花样完全是萨珊式的联珠纹、对羊、对鸟、对树纹,富有异域风情。这种丝绸在中国统称为波斯锦,5世纪后风行中西亚,甚至卖到中国西北地区和长安。
  此时的欧洲人还不知道怎样获取那么细的线,后来两位僧人告诉拜占庭的查士丁尼大帝(公元526-565年在位),丝是由一种虫自然吐出来的,并承诺可以从中国偷出蚕卵。他们的目的地可能就是于阗。两年后,这两位僧人把蚕卵藏在竹杖的空心里,沿着高加索山路返回君士坦丁堡。这一年在西方史料记录中的是公元552年,欧洲本土开始生产丝绸,中国失去了丝绸生产的垄断地位,在唐宋时期,只能靠规模化生产把自己重新打造成最大出口国。
   拜占庭与波斯为丝绸开战
  拜占庭虽然有了丝织技术,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种植的原因,还不能大量生产蚕丝,所以当地工场多半进行的还是加工业务。蚕丝的加工,成为拜占庭帝国一宗重要的收益。
  罗马分裂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也一直处于分裂战乱中,不可能像西汉那样派出大批商队穿越中亚和南亚,去与西方贸易。拜占庭需要的中国丝绸,只能依赖波斯进口,所以拜占庭打破波斯垄断远东贸易之心始终不死,对波斯发动过9次战争,不料屡败屡战,只好心有不甘地继续接受波斯人的盘剥。
  查士丁尼试过曲线救国,打算靠埃塞俄比亚帮忙,绕过波斯走红海向印度购买中国丝绸。结果被波斯人知道后以武力威胁埃塞俄比亚,只好作罢。由于两国关系恶化,一时间东罗马境内丝绸短缺,价格暴涨,1磅紫色的丝绸售价相当于现在4000美元以上,普通的1磅中国生丝涨到8个金宝石(约4.13克黄金)。查士丁尼代价惨重:每年付1.1万磅罗马金币给波斯,作为波斯继续供应丝绸的中介费。
  公元568年,拜占庭又拉来突厥人做盟友。西突厥此时已经控制了西域诸国,成为丝路一霸。西突厥通过北齐北周获得了大量丝帛财物,也正想越过奸商波斯与东罗马直接交易。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由西突厥向拜占庭提供中国丝绸。波斯人得知后,照例从中作梗,甚至铤而走险鸩杀了突厥使团。这下祸惹大了,在西突厥的支持下,拜占庭于公元571年攻伐波斯,战争长达20年之久,未分胜负。
  中国丝绸在欧洲成风潮
  7世纪下半叶,阿拉伯人吞并萨珊后,把养蚕业传播到了整个地中海沿岸。12世纪南意大利王罗哲儿二世俘虏了2000名丝织工人,把他们带回意大利去养蚕、缫丝、织绸。到13世纪,热那亚、威尼斯和米兰都有了丝织业。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和中国的贸易再度活跃。从1580年到1590年,中国每年运往印度果阿的丝货为3000担,1636年达到6000担。
  17世纪时,欧洲本土生产的丝绸在质量上已与中国货不相上下,但在贵族们心目中,只有用中国的丝绸才有面子。18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每年的丝绸进口量最多竟达75000余匹。利益驱动下,许多本土欧洲丝绸也开始绘制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并且注明“中国制造”假冒中国原装进口。为了更好地进行仿造,欧洲各国丝织厂的丝绸画师甚至人手一本《中国图谱》。
  如今从西安到伊朗以至罗马,坐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丝绸之于中国和欧洲的命运在跌宕的历史中已经改变。中国丝绸的奢侈品地位不再,但仍然是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制造”的代名词。有统计数据显示: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购买最多的中国商品就是丝绸。
  ——《文史参考》
其他文献
1.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2.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同时对于保留机会等到阅读的最佳时机来临的读者而言,经典所蕴含的丰富体会也丝毫不减。  3.经典之书能带来特别的影响,无论是它们深深铭刻在我们想象之中难以忘却,还是隐隐藏匿于层层记忆之下伪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  4.经典是每次重读
期刊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地表现。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盘
期刊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本文拟从《春秋公羊传》的视角切入,来谈一下中国的统一思想的经典根据。  ?筵 《春秋公羊传》出现的政治文化背景   《春秋公羊传》最重要的思想是“大一统”,了解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我们才能体会“大一统”思想
期刊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以东莞地区为最,在莞邑流行的历史可溯达四百多年。然而世事变迁,如今的木鱼歌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人亡歌息,人走技失的现状。现在东莞地区真正能唱木鱼歌的人只剩十几人。   新中国成立之前,劳动妇女绝大多数不能入学,虽目不识丁但却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传唱的木鱼歌中得来的。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说,小时
期刊
中国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写道: “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晋商的宅院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而今,晋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已随历史远去,晋商大院却在历经风雨洗礼后风韵犹存。   在晋商大院中,出名最早的是乔家大院,没有哪座晋商大院有它那么高的出镜率,先后有30多个剧组在此取景拍摄,例如张艺谋的
期刊
中国古代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
期刊
中文成语里面,形容人口才好,常常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类字眼。   我觉得错了,这些字眼只能说明这个人“话多”,“话多”当然不等于“口才好”。更多的时候,“话多”等于“口才差”“讨人厌”。   古时候,有个皇帝问他的御厨:“什么东西最好吃?”御厨回答:“启禀皇上,‘饿’最好吃。”   皇上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欣然领会,笑着赏赐了御厨。   你一定像这个皇帝一样,有过饿得半死时猛吞一碗
期刊
孔子云: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是公正适宜的道理,是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崇高性。同时,古人认为财利是养命之源,勤劳、勇敢、智慧,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追求财富天经地义。  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义与利的关系处理显得很暧昧。怎么全面认识并运用好义与利的对立统一性,给“利”一个扎实的学理位置,同时又发扬“义”的规范功能。这需要我们从经典哲学的角度进行明理。 
期刊
【陌生者,横行天下之技术也;熟悉者,杀人与归隐也。】  施耐庵笔下的孙二娘是英雄豪杰,板桥三娘子只能归为志怪小说里的黑店老板娘或者女巫。   侯孝贤把聂隐娘与唐传奇捧成了热门。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唐传奇里走出的这些侠客,陌生又熟悉。  ?筵 侠客的技术  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文中提到唐传奇中侠客所擅长者三:技击、道术、药物。他说,“唐宋传奇中的侠客的武功,一为技击,一为道术,两者的区别在于前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既有开国之君,也常常有中兴之主。何谓“中兴”?一般来说,指的是中途振兴。《诗·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这说的是周王室靠了选拔、任用人才,从而重新振兴起来。南宋人王观国在其《学林·中兴》中,有更为详细的解释:“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那么,究竟都有哪些中兴之主呢?  ?筵 周朝:宣王中兴  周宣王继位之时,经历了周厉王统治下的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