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由于阅历、经验、心理等原因,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抓不住要领,导致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目标阅读法、感同身受阅读法、个性阅读法进行阅读,使他们能够高效率的阅读,进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目标阅读;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51-01
调查表明,多数小学生不知该如何阅读。他们所谓的阅读,基本上都是采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进行,常常忽视对文章脉络、主题、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作为教师,应当精心研究教材,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一、目标阅读法,提高效率
目前的阅读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都是让先学生自主阅读,却不告知学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这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去阅读,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目标阅读法去阅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防止有他们产生怠慢的心理。
目标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之前,为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目标,使他们明白该读哪些内容,读后应该收获哪些知识。比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把阅读目标确定为以下点。一是自主学习课后的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等;二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三是读后总结出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动态;四是归纳出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文章标题“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确阅读目标后,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翻开课文后面的生字词,自主预习一遍,根据上下文猜测理解新词的其含义;接着,读课文用笔将文中描写事物静态、动态以及榕树的特点笔画下来,并分段,概括出大段落的主要内容;最后,思考“鸟的天堂”的含义。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得有条有理,不浪费一分一秒的阅读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学生确定阅读目标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尽可能的详细、具体、有序,以方便对学生的閱读情况进行检查,查优补缺,完善阅读进程。
二、感同身受法,加深理解
孟子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阅读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推测作者的思想,这就是感同身受阅读法。对一些内容深奥的文章,采用这种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十分高效的。
如何运用感同身受阅读法呢?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文章中。比如,《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文章,描写了三个男孩受到一个美丽姑娘的启发而去寻找幸福的含义,最后明白了怎样获得幸福的道理。为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教师用一个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经历的哪些事使你们感到幸福?老师先说,我认为每天能够看到可爱的你们,教给你们丰富的知识就是幸福。”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说使自己感到幸福的事。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再带领他们学习文中三个孩子对幸福寻找,使他们对幸福是为他人奉献的文章主题理解得更深刻。
这种阅读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融入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局限于字、词、句的理解,而是趋向于对文章内涵的感悟,从而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三、个性阅读法,培养情操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个性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公的地位。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力,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主、自由地阅读,获得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比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读后的心得。学生可以与周围的小伙伴讨论,也可以站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进行朗读展示。接着,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时间的认知。有的学生认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应当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要去奋斗拼搏;有的学生认为,时间是漫长的,我们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变得更精彩。
由于个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不一样。教师要允许并鼓励这种不一样的存在,利用开放的、独立的阅读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不局限于课本,而是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怀有研究探索的精神,不断发现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以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阅读方法;目标阅读;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51-01
调查表明,多数小学生不知该如何阅读。他们所谓的阅读,基本上都是采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进行,常常忽视对文章脉络、主题、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作为教师,应当精心研究教材,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一、目标阅读法,提高效率
目前的阅读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都是让先学生自主阅读,却不告知学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这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去阅读,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目标阅读法去阅读。这样能够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防止有他们产生怠慢的心理。
目标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之前,为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目标,使他们明白该读哪些内容,读后应该收获哪些知识。比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把阅读目标确定为以下点。一是自主学习课后的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等;二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三是读后总结出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事物的动态;四是归纳出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文章标题“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确阅读目标后,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翻开课文后面的生字词,自主预习一遍,根据上下文猜测理解新词的其含义;接着,读课文用笔将文中描写事物静态、动态以及榕树的特点笔画下来,并分段,概括出大段落的主要内容;最后,思考“鸟的天堂”的含义。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得有条有理,不浪费一分一秒的阅读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学生确定阅读目标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尽可能的详细、具体、有序,以方便对学生的閱读情况进行检查,查优补缺,完善阅读进程。
二、感同身受法,加深理解
孟子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阅读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推测作者的思想,这就是感同身受阅读法。对一些内容深奥的文章,采用这种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十分高效的。
如何运用感同身受阅读法呢?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文章中。比如,《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文章,描写了三个男孩受到一个美丽姑娘的启发而去寻找幸福的含义,最后明白了怎样获得幸福的道理。为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教师用一个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经历的哪些事使你们感到幸福?老师先说,我认为每天能够看到可爱的你们,教给你们丰富的知识就是幸福。”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说使自己感到幸福的事。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再带领他们学习文中三个孩子对幸福寻找,使他们对幸福是为他人奉献的文章主题理解得更深刻。
这种阅读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融入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局限于字、词、句的理解,而是趋向于对文章内涵的感悟,从而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三、个性阅读法,培养情操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个性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公的地位。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力,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主、自由地阅读,获得属于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比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读后的心得。学生可以与周围的小伙伴讨论,也可以站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进行朗读展示。接着,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时间的认知。有的学生认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应当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要去奋斗拼搏;有的学生认为,时间是漫长的,我们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变得更精彩。
由于个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不一样。教师要允许并鼓励这种不一样的存在,利用开放的、独立的阅读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不局限于课本,而是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怀有研究探索的精神,不断发现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以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