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归藏》“苍苍其羽”新证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e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家台秦简《归藏·师》有"(龙)飞而冲天,苍苍其羽"一句,该卦辞亦见于传本《归藏》。句中"苍苍"不应训为青(青黑)色,该句也并非形容飞龙翅膀的羽毛颜色或翅膀受伤发青。从先秦两汉文献描述神物(动物)和飞龙羽翼时的描述重点、主要描述目的以及"苍苍"在上古汉语的语用习惯看,"苍苍"应训为"广阔"或"繁盛"义,"苍苍其羽"描述的应是飞龙羽翼的宽广宏大及其气势,或是翅膀羽毛的繁盛,目的是通过描写飞龙羽翼的宏大气势来凸显飞龙一飞冲天的恢宏气象。
其他文献
"神"是易学哲学论域的重要概念之一,神论是中国传统儒学天人之学内核的一部分。对易学哲学史中"神"之诠释的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呈现易学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天人之学中关于本体的思想。分疏而言,关于"神"的关键解释包括九种类型:一是《易传》以神为本体的思想,二是王弼、韩康伯、孔颖达基于"贵无论"的神论思想,三是邵雍先天本体之神的思想,四是张载气本论视域中本体之神和圣人之神的思想,五是程朱理本论视域中以"用"为主的神论思想,六是罗钦顺理学强调神为气之神、属于形下之"用"的神论
作为孔门的哲学方法,正名具有校定语义与效法类推的逻辑功能。胡适将正名的两种功能渗透于以"易""象""辞"为基本观念的孔子易学建构中:(一)生生变化之"易"包含由简至繁的发展秩序,为易学中的效法、类推提供逻辑基础;(二)效法自然之"象"的卦爻"象",是圣人效法、类推从而创造种种器物制度、伦理道德的根据;(三)揭示卦爻象吉凶善恶以指引人类行动的"辞",作为逻辑判断命题,其效用的发挥有赖于语义的校定。然而,胡适以正名方法进行的逻辑建构并不局限于易学,他进一步将易学推扩到人生与政治领域
《易传灯》一书,四库馆臣辑自《永乐大典》,当时已不知撰者名号,惟据书中徐子东识语,简称徐总干,则撰者当做过总领所干办公事一职。考此时任总领所干办公事一职徐姓者,且与吕祖谦、唐仲友从游者,只有婺州东阳人徐翦。《易传灯》一书撰者,应为徐翦。
民国时期学者缪篆平生精于易学,他以"德"这一哲学范畴作为解读《周易》的核心理念,认为《易》之"元亨利贞"即相应于道德论上的"仁义礼智",系中国道德哲学的基本原理所在,可统御三教九流众家学说。并从《周易》中演绎出一套庞大严整的囊括"主德目""从德目"之道德哲学体系,兼与西方伦理学思想进行比较,寄托以经世致用的文化观念。
朝鲜时期士人赵斗淳认为北宋司马光于人君三德"仁明武"中尤重"武",这与北宋以降士人以《中庸》"知仁勇"之说解读"仁明武"的观念颇为异致。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引《易》论"刚",与司马光《易说》的重武倾向相呼应,对赵斗淳颇有影响;除此之外,赵斗淳还吸收了朝鲜儒学界对朱熹"刚果"说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上述途径,赵斗淳间接地接受并强化了司马光《易说》的尚武倾向,形成了宋臣"惓惓于武"的说法。
论文考察茶山丁若镛《易》注关于社会政治的思考,突出论述其对君臣之道、为民教民的看法。茶山将儒家"仁政"思想和卦象的爻位联系起来,使个人身份和完满德性结合成就出理想的君臣、君民关系,儒家本体论式的价值观念为实践性的存在论所取代,形成一种独特的交互性的儒家角色伦理学。茶山《易》注的政治思想可被视作茶山实学思想的一个早期型态,他以儒学资源为本,将先验性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经验性的现实行为和制度措施,注重将儒家伦理政治向制度落实,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试图避免性理学所造成的空疏之弊病。茶山易学在朱子易学的基
与前人相比,杨时以经子证《易》、解《易》表现出关联巧妙、新义迭出之特色,其背后蕴含着深具启发性的经典诠释意向与方法论自觉,即不满足于注《易》时那种添饰式或总结性的文献引证,而力图在《易》与其他经子文献形式较为相近的前提下,根据某种义理将诸文献融为一体。此法无疑是对传统以经子证《易》、解《易》的一种深度推进,并一般性地为经典互诠提供了二个重要启示:其一,引证或互诠须高度重视文献间形式之相似;其二,引证或互诠不能止于简单援引,须有根据义理使诸相关文献有机融合之自觉。
对于禅宗与《周易》的关系,前人多追溯到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云岩昙晟是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的三世法孙。禅易关系其实还可以上溯到青原行思,多种资料表明,青原行思乃禅易关系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本文通过行思道场"青原"山名之考辨,证明行思道场在他本人时代由安隐山更名为青原山,这其中具有深厚的易学背景,进而揭示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初期禅易关系,不仅可以为研究早期禅宗的发生打开新局面,也可以为研究魏晋隋唐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日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报告显示,《周易研究》广受关注,关注度指数名列前茅。为反映用户对各期刊的关注和使用情况,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综合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在线阅读量和下载量两项基本指标计算出“关注度指数”,并据此进行了排名。在纳入统计的1881种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中,《周易研究》当年关注度位列第8;近三年总关注度位列第12;在哲学类期刊中,《周易研究》当年关注度名列首位。
帛书《缪和》《昭力》中的传《易》者言语客气、推诿、不自信,而孔子传《易》时则直接、自信。在《缪和》《昭力》传《易》者所处之时代,《周易》被君主运用于治国,而孔子之前和之时没有这种情况。从这两个方面可以推断,《缪和》《昭力》中的传《易》者当不是孔子,而是战国晚期儒门一位传《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