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现状与创新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现状与现存问题分析着手,结合国内外对高校贫困助学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方法,提出了建立高校贫困助学体系创新构想,以及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工作机制创新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助学工作 工作机制创新
  
  关于贫困学生的认定问题,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据了解,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校所在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依据。高校贫困学生是高校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各方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贫困高校学生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也是一个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大问题。解决贫困高校学生问题不仅仅是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生活问题,还包括其思想方面的问题,从重庆贫困大学生“资助门事件”上,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从长期或根本上解决这些贫困生助学问题,需要高校助学工作的观念、思路、手段、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校贫困生助学的工作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助学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只有两种。 
  (1)国家助学渠道。多年来,在政府方面,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貧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现已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为保证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学习,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资助。这个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
  (2)民间助学渠道。“不让一名贫困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是高校助学的宗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还要大力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也就是民间助学,也叫个人助学。民间助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复杂。从助学主体来说,有的以个人形式,有的以团体形式的;从助学目的来说,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有偿的;从助学范围上来说,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从被资助对象来说,有针对公办高校的,也有针对职业教育的。
  2.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国家助学渠道存在的问题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国家助学贷款一方面显得很是“官僚”,另一方面由于受助学生的“失约欠贷”使“落实力度”大打折扣,其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助学工作体制问题。我国的助学体制由于其建立时间不长,同时受财政资金来源的限制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贷款标准过低;二是绝大部分学校让学生毕业前还贷,还贷期过短,失去贷款本来的意义;三是借贷关系不明确,缺乏法律保障;四是学生贷款意识不强等等。归结起来,在于政府资助来源不广,回收渠道不畅,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②助学工作实施问题。少数地方按新机制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一些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仍然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采取了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但在一些地方,国家已出台的资助政策并未落实。特别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发放额度依然偏低。有些地方竟然出现了申请助学贷款比讨饭还难的说法。一些必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包括配套教育体制上的政策,社会助学体制,勤工助学体系的建立等;一些贷款逾期未收回,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愿继续提供贷款。造成现在一方面学生申请贷款未获批准,另一方面,银行不愿贷款。当年新生上大学,国家和学校对贫困家庭因交不起高额学杂费而申请助学贷款的,而且上学后,每学期还总得付数千元高额费用,在学生毕业前,他们既没有工作,又没有收入,还不出助学贷款是情理之中的。
  (2)民间助学渠道存在的问题
  在个人助学这块,虽然有许多助学机构,但有的时候因为渠道不畅通,也使“助学”变成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好心人难当,被捐助对象鱼目混杂,资助者分散,没有一个相应的中间机构来协调和组织。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比多一笔捐助资金更为重要更为急迫。
  
  二、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创新方案体系构想
  
   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依托巨大的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拓展助困渠道,以多种教育资助的方式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把贫困教育与贫困资助、无偿资助与社会资助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实力雄厚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同时国家可以考虑把贫困生资助体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快法制化,从根本上全面的解决贫困生助学工作问题。
  1.改革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和体系
  (1)扩大资金来源。由财政部门将原有分散的财政支持资金整合,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准备金,降低银行承办助学贷款的风险和成本,增加银行贷款供给;减缓贷款行的资金压力。
  (2)成立专门的“教育银行”或银行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执行贷款的审批和发放,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简化贷款手续。
  (3)高等学校和中学以及学生的就业单位、以及社会结合起来,负责对贷款前后学生的资信、贫困程度、还款能力进行核实,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协助助学贷款的归还。
  (4)在还款方式上,也应该根据学生毕业后的经济状况,来决定还款的年限和利率状况,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分期定额还款和按收入比例还款、累计支付、社会保险金、国家服务和雇主贡献等方式。如英国政府的“公营贷学金有限公司”要求毕业生5年内分60期还清贷款,日本的还款年限为11~20年,美国为10年。对于学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则可以申请推迟偿还期限,总之不能一刀切。
  (5)制定相关资助和偿还法律,使学生资助贷款申请及回收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在现在法制观念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坚持依法办事、以法治教的原则开展助学工作,大力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全面保障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构建社会民间力量集资助学平台,完善助学工作创新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已建立起一套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但仍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这还需要由社会或政府出面来构建一个民间力量集资助学平台,完善助学工作创新体系,让更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扶贫助学中来,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助学工作创新方案。
  (1)以企业和社会团体成立的的基金来实施。如:“东方红慈善助学基金”,“朝阳助学”工程,“新长城2007贫寒学子新春关爱活动”。 
  (2)职业教育推行助学券形式。为鼓励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及早到中职就读,山东济宁市从2007年起,以发放助学券的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人1000元助学金,这是山东省首次将助学券推及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也开了先河。
  (3)有偿助学。这是一种需要偿还的助学形式。如山东艺术设计专修学院实施的“阳光助学工程”,学生在学院接受5年教育,前三年为函授、自学或远程教育,后两年脱产学习,学费全部由学院垫付;学生毕业后,学院为学生推荐工作,学生以所得收入分期返还学费;加强对学生的跟踪辅导与管理,帮助完成本科学业。
  (4)其他爱心捐款。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经济问题,也关注到了学生的精神问题经,如春节回不了家的问题。2007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校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学校师生通过开展捐款、义卖等活动,为40名特困生筹集了每人200元的返乡路费。
  (5)建立“服务契约奖学金”,其意在使受资助者接受指定的培训,毕业后从事指定的工作,作为对出资者的回报。例如,2005年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李书福出资210万元,设立“未来人才基金”,定向资助100名家境贫寒、无力求学的学生,到其下属的北京吉利大学、浙江吉利技师学院、三亚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就学,毕业后即可进入集团工作。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还减轻了就业压力,可以大力推广。
  
  三、完善助学创新机制,加强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创新实践
  
  扶贫助学工作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要解决好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和学习社会问题。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政府的责任,而要把它提到战略的高度。针对当前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与创新。
  1.精神激励与基金资助并行,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扶贫助学工作机制
  (1)大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各项政策,积极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社会氛围。据了解,近些年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并没有一例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取消学习资格的个案。新闻媒体可以在宣传自立自强,在逆境中成才的典型案例方面加大力度,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关注,同时也感染和激励贫困学子树立远大目标,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顽强奋斗。广泛推动全社会形成合力,以高尚的公德心感召人,积极带动社会团体、个人参与公益事业,鼓励多主体助学。
  (2)高校以高度的责任心关爱贫困生,树立经济扶贫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的资助理念。高校作为扶贫助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树立“经济资助、精神激励”理念,即在物质上给予贫困生资助保障,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关心和激励,正确引导贫困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在一定意义上讲,精神激励也许更为重要,要努力实现贫困生精神的富有。
  (3)贫困生要自立自强,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积极培养挑战逆境的勇气和信念。贫困生要正确看待贫困,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变压力为动力。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勿盲目攀比。贫困生更要弘扬民族文化,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一味“怨、等、靠、要”终究是没有出路的。同时,“吃水不忘挖井人”,经济困难学生更要学会感恩,要抱着感恩社会的心态,用自己积极进取、发奋成才的行动回报学校和社会。
  2.充分利用高校优势智力和人力资源,完善高校扶贫助学工作创新机制
  (1)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规范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制度。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相应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一定的资助报酬,并优先安排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同时适当提高其资助报酬。将“资助”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各高校要切实提供资金保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认真组织好、落实好。同时,通过提倡社会捐助、师生互助、学生互助等方式,扩大对贫困生的资助渠道和力度。
  (2)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吸纳校外资助资金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的捐助,学校还应该发挥专业知识优势,组织学生在校外建立勤工助学基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的资助。例如:武汉大学多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都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广东相关部门做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或测绘工作,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科研实习机会,还为学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可谓两全其美。
  (3)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确保高等学校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用于资助贫困生。各高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必须从本校有关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严肃执行,足额提取,专款专用。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所属高校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执行的高校,将予严肃处理。
  (4)助学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使助学变得有法可依。建立与助学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学生资助贷款申请及回收建立在法律基础上。这样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以“助学”为晃子的欺骗行为。
  
  四、结束语
  
  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够很好的完成。对于高校更需要长期探索一个全面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方法体系。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具体工作机制创新实践问题,在此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加大研究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梦奎.和谐社会的治理之道―领导者的讲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2).
  [2] 吕澜,林良夫.加强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若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3] 周翔.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与成才引导[J].消费导刊,2007,(1).
  [4] 刘彦.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江苏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2014高考满分作文快递》与湖南教育出版社的(2014--2015高考满分作文特辑》两书中,有各地“名师”写的高考作文题的下水之作。出于好奇与学习的目的,再三拜读,感
内蒙古工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根据内蒙古实际条件,要推进工业化进程,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速工业结构高速,抓好工业产品质量,改善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活动,为天铁庞小的发展腾飞提供了机遇,经过达标验收,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漂亮的塑胶操场、标准的专业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整洁美丽的校
[摘要]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否,对医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着重强调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以及详细的阐明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 思维方法 思维模式    思维方法,是人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医学思维方法,是作为医学主体的工作人员,在某一
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对范宣子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我们理解,“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
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幼稚园任何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时至今日,家园教育必须密切
有机磷是一种毒性剧烈的农药,近年来在农业上和生活中被广泛用作杀虫剂。有机磷农药可以引起多种家畜中毒,其中以猪、禽最敏感。1病因 中毒的原因主要因为畜禽采食或饲喂了喷
在鸡饲养生产过程中,常发现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的腿病,影响鸡正常生长发育及生产能力,可导致生长迟缓、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出现死亡。
教学质时是评价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在现代化学校管理的背景下各学校住师资、生源、设施疗面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在教学质量上仍存在不小的差异教学管理的粗放与精细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