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众之道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齐宣王喜欢听300人合奏竽乐,南郭先生混杂其中,充了几年的数,领了几年的赏,戏耍了齐宣王,欺骗了各位行家。可笑的是齐宣王,上当受骗,而浑然不知,一个组织,一个团体,能够藏垢纳污,绝非偶然。
  用众之道,就是如何恰到好处地用好组织中每一个人,使之各安其位、各尽其能。
  吕不韦认为:“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孟贲是古代的勇敢之士,乌获是古代的大力士,离娄是古代的“望远镜”,尧舜是古代的德智明君。
  用众,并不是无原则滥用,也不是随意拼凑。齐宣王没有建立用众机制,既没有严格考察选择,也没有认真考核履职情况,就给南郭先生大开方便之门。用众,要观其行,“临之以事”。
  天下断无不可做之事,人间没有无作为的人
  左宗棠是用众高手。晚年他曾问幕僚,他和骆秉章比,哪个更强。幕僚回答说:“骆秉章的幕府有您这样的人才,而您的幕府没有您这样的人才。”这话很高明,骆秉章个人才智没有左宗棠高,但是他用了上智的左宗棠;左宗棠属于上智之人,但是他没有使用上智之人。的确,左宗棠所用之人,大多是普通人。
  左宗棠常常笑曾国藩,笑他有“水陆万馀人矣,而谓无人”。左宗棠比曾国藩、胡林翼出道晚十年,哪里还轮到他挑肥拣瘦?他有一个矮子里选大个的办法,即十选一、百选一、千选一。他所用的人才,大抵如此。
  他给骆秉章当“秘书长”的时候,所用之人,“皆涤公用之而不尽,或吐弃不复召者”。1860年,他在长沙招兵买马,以至于后来当巡抚,当总督,平定太平军、收复新疆,使用的就是这些人。
  杨昌濬做曾国藩幕僚时并没有突出表现,在浙江巡抚任上时,因为没有处理好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被对手利用,受到免职处分。他当闽浙、陕甘总督时,对当时亟需改革的国家没有什么突出的措施,时人据此评价他昏聩无能。然而,在左宗棠眼里,他却是“英雄”“知己”。
  左宗棠用兵陕甘新疆,他酬饷上千万;左宗棠收复新疆、建立行省、创建福建船政局制造轮船,杨昌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刘锦棠对左宗棠发生误解,两人关系面临破裂时,他及时出面解释、协调,确保了湘军团结。
  天下断无不可做之事,人间没有无作为的人。左宗棠善于用众,根本原因是他善于把握大计方针,又能够亲力亲为督办。一经确定的事情,他过问到底。迫使手下人开动脑筋,下功夫去做。
  大厦非一木所支,宏业以众智而成
  一人之智再长也短,众人之智再短也长。《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本书中有很多领导艺术,其中用众之道,就值得把玩。王熙凤得病在家调理,荣府的管理工作由王夫人负责。王夫人本来不太喜欢管事,加上怕累,于是找来李纨、探春、宝钗、平儿几个助手。正好王夫人出去有事,这几个人就真枪真刀干起来了。其中有一件事是做得很好的,那就是改革大观园的管理。过去院里的花啊,草啊,树啊,竹啊,果啊,田啊,土啊,都是花钱请专人负责。探春给改革了。她将这些项目承包给大观园中的工作人员。不仅省了钱,而且管理得比以前更好了。
  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善于使用普通人才。吕不韦本人也是如此。他的府中人才成百上千,各色各样,为他出谋划策,为他东奔西走。正因为有这些人才,才有《吕氏春秋》传于后世;才有本事培养了一代伟大的雄主秦始皇。我们在赞叹吕不韦的时候,绝不要忘记他背后之众,他们才是吕不韦成功的依托啊!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代有传承,延泽数千年,究其原因,书院可谓功不可没。著名的书院,无论是东林书院,还是岳麓书院,抑或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我们都能看到其清楚的文化传承。而其自身文化传承对社会普遍性的文化影响则是不可估量的。从书院走出的文化巨匠不可胜数,范仲淹、司马光、朱熹、顾宪成,这些文化史上的大师级人物,不仅延续着中国文脉,他们对中国政治史的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史的升华,也起着深远的影响。  书院模式:构建与
期刊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则云“良禽择木而栖”。乐毅早年的频繁跳槽,正是后者。事实上,作为中山人的乐毅,在亡国后已无了家国
期刊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的每一件大事在她的身上都有投射。她对那个时代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政治、制度、文学、宫廷、女性地位等诸多领域都受其泽被。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主持风雅、“称量天下士”。  这样一位奇女子,正史中的传记却只有不长的篇幅。拨开迷雾、去伪存真,抛开史书中男权社会对女性从政者的
期刊
有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那就是——愤怒。  当我们感到内心的期望没有达到,意见没有被接受,看到了不满意的事,或是听到了不合意的话,就常常会感到愤怒。愤怒,也许会持续很久,也许只有一瞬,就消失不见。  但是,愤怒的当下,会让我们的身心产生急速的变化。心跳加剧,呼吸急促,脸色巨变,眉头如锁,眼神似刀,讲话如子弹扫射、亦如炮弹出膛,同时,配合手臂挥舞、双脚蹬地等肢体动作。如此巨大的身心激荡,让我们
期刊
想到东林书院就总会想到那些虽不同却相似的眼神。  想到杨时学成将归,程颢望着他说出“吾道南矣”时满蕴信任与嘱托的热忱的眼神。也有杨时感念师恩道不完珍重又坚定了信仰的眼神。  想到杨时与游酢立于程颐门外,霰雪纷飞,将二人塑成雪人却仍屹立不动,恳切真诚尊师重道的眼神。  想到二程撒手归西后,中原之地屡遭金兵进犯,北宋江山危如垒卵,举国上下人心惶恐之时,毅然肩负起整理师说重任的杨时那壮士断腕般决绝的眼神
期刊
壮哉东林: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直到今天,人们参观东林书院后,还由衷地赞叹道:“东林精神永垂不朽!壮哉东林魂!”  记者:朱教授,您好,作为东林书院研究专家,请您给我们讲讲东林书院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又是如何达到这种地位的?  朱文杰: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是创办较早的我国古代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思想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创办人杨时,是宋代一位伟大的爱国学者、著名的理学家
期刊
无锡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近百年的繁华历程。千百年来,无锡不仅在民族工商业、民族音乐、绘画艺术、经济理论研究等领域人才喷涌,呈现出巨大的历史作用,享誉全国,在国学研究方面,这座城市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影响力。  创建于公元1111年的东林书院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明朝中后期东林学者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在此聚众讲学,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国学研究重镇和针砭时弊的舆论中心。  经典
期刊
现在爱吃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人无辣不欢,这跟人们普通体质偏虚、体内湿气重很有关系。你看小孩就不吃辣的,因为他们自身的阳气已经很足了。  辛味,实际上包含了好些不同的味道,麻味、辣味、辛香味,都属于辛味,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气味浓烈。葱、姜、蒜、辣椒、各种香料,还有许多气味独特的中药,都带有辛味。  辛味属金。五行中金有沉降肃杀的特性,但辛为阳金,反而有上升发散的作用,就像烧红的铁锅,撒点水进去马
期刊
顾磐曾:东林精神的现代意义  顾磐曾,江苏无锡人。中学高级教师,文史爱好者,无锡市政协原副主席。现任无锡市东林文化研究会会长。  记者:东林文化研究会在发展历程中是否经历过挑战?  顾磐曾:东林文化研究会于2011年12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是由热衷于东林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和社会热心人士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和地方性学术研究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挑战倒没有什么。东林书院对无锡人来说是
期刊
不了解现实,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不理解现实,是因为不理解历史。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更预示着人类的未来。“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古今”。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们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和成功的哲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