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改善睡眠效果,提高睡眠质量。
方法:对57例存在睡眠障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改善舒适的睡眠条件及环境、心理指导、合理使用药物、减轻疼痛等系统护理。
结果:通过应用各种护理对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47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8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充足的睡眠可降低心脏的负担,对心功能及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若睡眠质量差,心脏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肌缺血,甚至猝死。有研究表明:50%以上的住院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更高[1]。为此,我们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探索减少睡眠障碍产生的有效护理对策,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其中73例为首次发病。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1.1岁。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持续胸痛≥30min;②常规心电图中至少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2.0mm;③典型的心肌酶谱学改变;④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我们通过观察及沟通获知,5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 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2.1 住院环境。患者住院后面对新的房间、病床、陌生的环境及护理人员,以及病室内的抢救设备、监护仪的噪声、导联线引起翻身活动的不方便,治疗护理操作,如服药、注射、更换液体、测量血压的干扰,或者因持续输液限制体位等,这些因素常常使患者容易惊醒或者出现醒后难以入睡[2]。也有研究指出,由于医院特殊的环境,很容易使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减弱,和兴奋过程增强,生理平衡遭到破坏,精神状态受到影响而导致睡眠障碍,从而引起精神倦怠、身心疲乏而危及生命。
2.2 心理因素。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残率和死亡率高。当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疾病,可产生心理紧张、恐惧,加上治疗过程中近乎苛刻地强制性措施及频繁的检测和治疗,疾病本身引起 疼痛和胸闷等症状所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均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并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使交感神经兴奋及血中儿茶酚胺增高,造成血压不稳定,心绞痛症状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令患者悲观,认为随时有生命危险,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这些心理的患者表现为抑郁、孤独、悲观,对周围事物冷漠、食欲不振、睡眠差,最终使病情加重[3]。已有报道:不良的情绪能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促进儿茶酚胺及TXA2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和血液粘滞度,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疾病的症状[4]。
2.3 药物因素。有研究表明有些心血管药物有影响睡眠的副作用,如治疗高血压的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治疗心律失常的苯妥英钠、β受阻滞剂,信他乐克、阿替洛尔等[5]。另外,利尿药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常常会因服药时间不当引起夜间排尿次数过多或精神兴奋而影响睡眠,还有,有些患者过分依赖催眠药物,每晚表现使用,越用剂量越大,有些患者又过分恐惧催眠药物,宁愿痛苦地辗转反侧,也不敢使用,结果影响睡眠质量。
2.4 疾病因素。由于疾病本身的症状,如反复出现心绞痛,以及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往往导致患者难以入睡。
3 护理对策
3.1 改善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条件。①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洁净,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以18-22摄氏度,湿度以50-60%为宜。夜间使用柔和的壁灯,减少室内亮度,提供松软舒适的床铺、被褥。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视。②做好入院宣教,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室内设施及使用某些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进行特殊检查和治疗时耐心解释,讲明其应用目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噪音,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减轻心理压力。③合理安排医疗护理措施,各项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应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的治疗、护理尽量排得紧凑些,以减少对患者的睡眠干扰。在执行治疗护理时,护理人员做到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做到走路、说话轻,关门轻,操作及取放物品轻,注意减少和避免音响。④妥善安置管道,向患者解释不同管道、静脉通路及仪器使用的意义和必要性。固定好各种管道,如氧管、输液管等。整理好各种监护仪的线路、管道,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活动的限制,告知患者护理人员会经常巡视,让其放心入睡。
3.2 心理指导。由于患者身体不适以及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等使其出现焦虑、失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主动自我介绍,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给患者以积极的疏导与暗示。多关心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同时,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是方式工作,不要紧张忙乱,以免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心理压力。另外,不要在患者面前谈及不良的预后和手术或检查的危险。为了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护士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前提下,也可根据个体心理差异,选择性的告诉一些信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获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理社会因素、情绪、情感有关。
3.3 合理使用药物。首先护理人员对有些可直接影响患者睡眠的药物要有充分的了解,避免造成因服用时间不当而影响睡眠,对于使用利尿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睡眠过程,了解失眠状况,或者放在早饭后使用,避免因多次排尿或精神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正确选用催眠药物和制订合理用药方式,有的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必经服用药物才能入睡,有的患者又担心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坚决不服用催眠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好宣教,告诉患者合理的应用药物不会使睡眠依赖于药物,能起到重新建立睡眠的正常规律作用。指导患者间断性合理应用催眠药物。
3.4 减轻疼痛。轻微疼痛不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可不追加药,在疼痛有加重趋势时,即可按键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接受正确地对疼痛进行评估,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常规给予安眠药物及高流量吸氧,以减轻心肌耗氧量,缓解疼痛。
4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的现象较为常见,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我们运用了各种护理对策,因人而异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效果,提高了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emr,Annas,Uifd,et sl:Ps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srt failure and their and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ir sleepsion[J],Adv Nuts,2001,34(4);520
[2] 张媛,叶正红: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16):1768-1769
[3] 张爱英,赵锦国: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22
[4] 张作计,崔立谦,孙树印.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5,20(15),43-44
[5] 范玉红、王亚丽: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睡眠型态改善相关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58-59
方法:对57例存在睡眠障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改善舒适的睡眠条件及环境、心理指导、合理使用药物、减轻疼痛等系统护理。
结果:通过应用各种护理对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47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8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充足的睡眠可降低心脏的负担,对心功能及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若睡眠质量差,心脏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肌缺血,甚至猝死。有研究表明:50%以上的住院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更高[1]。为此,我们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探索减少睡眠障碍产生的有效护理对策,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其中73例为首次发病。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1.1岁。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持续胸痛≥30min;②常规心电图中至少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2.0mm;③典型的心肌酶谱学改变;④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我们通过观察及沟通获知,5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 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2.1 住院环境。患者住院后面对新的房间、病床、陌生的环境及护理人员,以及病室内的抢救设备、监护仪的噪声、导联线引起翻身活动的不方便,治疗护理操作,如服药、注射、更换液体、测量血压的干扰,或者因持续输液限制体位等,这些因素常常使患者容易惊醒或者出现醒后难以入睡[2]。也有研究指出,由于医院特殊的环境,很容易使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减弱,和兴奋过程增强,生理平衡遭到破坏,精神状态受到影响而导致睡眠障碍,从而引起精神倦怠、身心疲乏而危及生命。
2.2 心理因素。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残率和死亡率高。当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疾病,可产生心理紧张、恐惧,加上治疗过程中近乎苛刻地强制性措施及频繁的检测和治疗,疾病本身引起 疼痛和胸闷等症状所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均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并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使交感神经兴奋及血中儿茶酚胺增高,造成血压不稳定,心绞痛症状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令患者悲观,认为随时有生命危险,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这些心理的患者表现为抑郁、孤独、悲观,对周围事物冷漠、食欲不振、睡眠差,最终使病情加重[3]。已有报道:不良的情绪能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促进儿茶酚胺及TXA2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和血液粘滞度,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疾病的症状[4]。
2.3 药物因素。有研究表明有些心血管药物有影响睡眠的副作用,如治疗高血压的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治疗心律失常的苯妥英钠、β受阻滞剂,信他乐克、阿替洛尔等[5]。另外,利尿药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常常会因服药时间不当引起夜间排尿次数过多或精神兴奋而影响睡眠,还有,有些患者过分依赖催眠药物,每晚表现使用,越用剂量越大,有些患者又过分恐惧催眠药物,宁愿痛苦地辗转反侧,也不敢使用,结果影响睡眠质量。
2.4 疾病因素。由于疾病本身的症状,如反复出现心绞痛,以及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往往导致患者难以入睡。
3 护理对策
3.1 改善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条件。①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洁净,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以18-22摄氏度,湿度以50-60%为宜。夜间使用柔和的壁灯,减少室内亮度,提供松软舒适的床铺、被褥。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视。②做好入院宣教,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室内设施及使用某些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进行特殊检查和治疗时耐心解释,讲明其应用目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噪音,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减轻心理压力。③合理安排医疗护理措施,各项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应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的治疗、护理尽量排得紧凑些,以减少对患者的睡眠干扰。在执行治疗护理时,护理人员做到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做到走路、说话轻,关门轻,操作及取放物品轻,注意减少和避免音响。④妥善安置管道,向患者解释不同管道、静脉通路及仪器使用的意义和必要性。固定好各种管道,如氧管、输液管等。整理好各种监护仪的线路、管道,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活动的限制,告知患者护理人员会经常巡视,让其放心入睡。
3.2 心理指导。由于患者身体不适以及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等使其出现焦虑、失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主动自我介绍,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给患者以积极的疏导与暗示。多关心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同时,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是方式工作,不要紧张忙乱,以免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心理压力。另外,不要在患者面前谈及不良的预后和手术或检查的危险。为了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护士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前提下,也可根据个体心理差异,选择性的告诉一些信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获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理社会因素、情绪、情感有关。
3.3 合理使用药物。首先护理人员对有些可直接影响患者睡眠的药物要有充分的了解,避免造成因服用时间不当而影响睡眠,对于使用利尿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睡眠过程,了解失眠状况,或者放在早饭后使用,避免因多次排尿或精神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正确选用催眠药物和制订合理用药方式,有的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必经服用药物才能入睡,有的患者又担心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坚决不服用催眠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好宣教,告诉患者合理的应用药物不会使睡眠依赖于药物,能起到重新建立睡眠的正常规律作用。指导患者间断性合理应用催眠药物。
3.4 减轻疼痛。轻微疼痛不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可不追加药,在疼痛有加重趋势时,即可按键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接受正确地对疼痛进行评估,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常规给予安眠药物及高流量吸氧,以减轻心肌耗氧量,缓解疼痛。
4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的现象较为常见,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针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我们运用了各种护理对策,因人而异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睡眠效果,提高了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emr,Annas,Uifd,et sl:Ps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srt failure and their and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ir sleepsion[J],Adv Nuts,2001,34(4);520
[2] 张媛,叶正红: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16):1768-1769
[3] 张爱英,赵锦国: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22
[4] 张作计,崔立谦,孙树印.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5,20(15),43-44
[5] 范玉红、王亚丽: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睡眠型态改善相关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