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治疗方法是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68例患者治疗方法选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妊娠情况以及康复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需要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住院时间、术后排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治疗中出血量和手术操作时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可以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
子宫肌瘤患者生育器官的功能完整性、子宫各项生理功能、患者生育能力都可以借助子宫肌瘤切除术保留[ 1 ]。在相关医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原理逐步受到重视[2]。为了探讨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文章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患者年龄范围是28岁至38岁,平均年龄35.4岁。试验选择标准:经过超声检查,患者浆膜下肌瘤直径应小于10cm,壁间肌瘤直径应该处于3cm至8cm范围内,不超过3个子宫肌瘤。102例患者中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有34例,68例患者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102例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不存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和宫颈恶性病变,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全部诊断为子宫肌瘤。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体重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全身麻醉。对观察组68例患者进行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在患者肌瘤切口处注入40IU缩宫素,将瘤体表面以子宫纵轴为参照进行深层切开,然后彻底剔除患者子宫肌瘤瘤腔,剔除过程中子宫肌瘤瘤体粉碎工具选用电动选切刀,手术过程止血选用双极电凝,瘤腔缝合需要连续完成,缝合方法为直褥式卷着缝合,缝合线采用华立康线1/0。为了手术后患者伤口出现较好的止血状态,对于较深的瘤腔手术一般要缝合两层,而且这种方法患者术后创面比较美观。
1.3 观察记录 实验中需要详细观察和记录统计的具体内容有:两组患者全部住院治疗时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术后至肛门排气时间长度为依据,记录两组患者肠功能术后恢复时间;如果手术后患者体温超过38℃,而且间隔4h后患者体温依然超过24h,则将患者计入术后病率中,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对于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肌肉注射镇痛药物或者采用镇痛泵静脉阵痛;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大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统计学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0.05统计学意义具备。
2 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与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和和观察组术后病率分别是35.3%、8.8%;术后镇痛用药率分别是41.2%和5.9%;住院平均时间分别是37.5天和25.5天;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是6.5天至3.3天。四组数据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是174.3ml和173.5ml;手术操作平均时间分别是105min和108.5min。两组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起源比较早,但是该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大量出血,而有没有良好的缝合技术而导致该种子宫肌瘤切除术没有得到普遍采用[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手术中止血和术后缝合技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与开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术后患者康复较快,疼痛较轻、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患者手术切口美观,疤痕较小等优点[4]。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基本手术指征有:子宫肌瘤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范围是7cm至10cm;肌壁间肌瘤之多4个,4个肌瘤直径小于6cm,大小为中等;阔韧带肌瘤或者浆膜下肌瘤。
本次试验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全部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开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切除治疗中值得选用的一种可行、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毅,曾园园,陈浮.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27-28.
[2]曾秀华,许学岚,王春平,石丽萍,周芸,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7):541-543.
[3]江道龙,赵玲.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57-58.
[4]马丽英.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89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6):1036-1036,1038.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
子宫肌瘤患者生育器官的功能完整性、子宫各项生理功能、患者生育能力都可以借助子宫肌瘤切除术保留[ 1 ]。在相关医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原理逐步受到重视[2]。为了探讨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文章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患者年龄范围是28岁至38岁,平均年龄35.4岁。试验选择标准:经过超声检查,患者浆膜下肌瘤直径应小于10cm,壁间肌瘤直径应该处于3cm至8cm范围内,不超过3个子宫肌瘤。102例患者中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有34例,68例患者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102例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不存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和宫颈恶性病变,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全部诊断为子宫肌瘤。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体重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全身麻醉。对观察组68例患者进行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在患者肌瘤切口处注入40IU缩宫素,将瘤体表面以子宫纵轴为参照进行深层切开,然后彻底剔除患者子宫肌瘤瘤腔,剔除过程中子宫肌瘤瘤体粉碎工具选用电动选切刀,手术过程止血选用双极电凝,瘤腔缝合需要连续完成,缝合方法为直褥式卷着缝合,缝合线采用华立康线1/0。为了手术后患者伤口出现较好的止血状态,对于较深的瘤腔手术一般要缝合两层,而且这种方法患者术后创面比较美观。
1.3 观察记录 实验中需要详细观察和记录统计的具体内容有:两组患者全部住院治疗时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术后至肛门排气时间长度为依据,记录两组患者肠功能术后恢复时间;如果手术后患者体温超过38℃,而且间隔4h后患者体温依然超过24h,则将患者计入术后病率中,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对于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肌肉注射镇痛药物或者采用镇痛泵静脉阵痛;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大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统计学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0.05统计学意义具备。
2 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与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和和观察组术后病率分别是35.3%、8.8%;术后镇痛用药率分别是41.2%和5.9%;住院平均时间分别是37.5天和25.5天;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是6.5天至3.3天。四组数据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是174.3ml和173.5ml;手术操作平均时间分别是105min和108.5min。两组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起源比较早,但是该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大量出血,而有没有良好的缝合技术而导致该种子宫肌瘤切除术没有得到普遍采用[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手术中止血和术后缝合技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与开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术后患者康复较快,疼痛较轻、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患者手术切口美观,疤痕较小等优点[4]。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基本手术指征有:子宫肌瘤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范围是7cm至10cm;肌壁间肌瘤之多4个,4个肌瘤直径小于6cm,大小为中等;阔韧带肌瘤或者浆膜下肌瘤。
本次试验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全部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开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切除治疗中值得选用的一种可行、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毅,曾园园,陈浮.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27-28.
[2]曾秀华,许学岚,王春平,石丽萍,周芸,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7):541-543.
[3]江道龙,赵玲.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57-58.
[4]马丽英.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89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6):1036-1036,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