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一刀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82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一刀本是城郊一村夫。祖上传下剃头手艺。常年挑着剃头挑子行走江湖,闯荡过大码头,见过大世面,后来因为时局动荡,才回到家乡,在小城里觅得一间店铺,安顿下来。因为技艺精湛,剃头时,与普通剃匠不同,刀快手轻:古木盘根,从上往下旋;盘龙绕柱,从下往上旋,一刀下去,刀不离头,发已剃净。
  剃头小店仅仅两间,分里外,里边是贵宾室,智一刀见过世面,摆设自然与众不同,从天津卫买来的可升降的皮转椅,白陶瓷的盥洗盆,明晃晃的理发镜,铮铮响的钢推子,这些在石城可是新鲜玩意。外间就简陋很多,放一排竹椅木凳,摆几个木桶木盆,随来随剃。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你说人家别的剃头的就叫一个“剃头铺”啥的,他偏偏弄了一块木匾挂在门楣,上面黑底金字,古朴的隶书“一刀居”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子不凡和牛气。
  生意自然兴隆。剃头的排着队,看剃头的比剃头的还多。每当一个顾客被小徒弟用热水净了头脸,热毛巾焐软毛茬,智一刀就气定神闲地持刀过来,先用刀在磨刀布上“噌、噌”两下,此为“杠刀”,杠过之后,刀锋锐利,吹毛断发,然后,随着顾客的脑袋形状,或“古木盘根”或“盘龙绕柱”。
  那年,华北沦陷。日军占领了石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天,在一刀居门口,几个日本鬼子调戏一个卖菜的村姑。当街剥去衣衫,就要行禽兽之事。有人看不下去,前去劝阻,竟被当场枪杀。最后村姑咬舌自尽,几个日本鬼子才淫笑着离去。当街横尸,血溅十步,那个惨啊!当时,智一刀就在店内,目睹了一切,却一声未吭,面不改色,握着剃刀的手连抖都不抖一下。义愤填膺的顾客们纷纷摇头,觉得他面冷心硬,毫无血气。之后,大都不再来此剃头,一刀居生意自是冷落不少。
  不想,过了一阵儿,一刀居竟然起死回生,生意火爆。原来,驻石城的日军纷纷找到这里来剃头。智一刀毕竟商人本色,来者不拒,只要给钱,尽心侍奉。尤其是对日军石城最高长官牛岛大佐,更是礼遇有加。每次都请到贵宾室,香烟好茶热毛巾地伺候着,待吸够喝足,一头刺猬似的硬毛茬也焐软了,智一刀将雪白的披巾轻轻围到牛岛大佐的身前,施展绝技,“古木盘根”——一刀下去,头上就锃明瓦亮;然后再来个“张飞打鼓”——用刀背在头部几个穴位上轻重缓急地敲过去;最后又一个“叶底偷桃”——用刀尖在耳朵眼里快准稳地那么一旋,掏出垢污,舒服的牛岛大佐直哼哼。每次大佐享受完都要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醒来,看到智一刀还毕恭毕敬地在旁边候着,就会大笑着拍拍智一刀的肩膀,智,你地,大大地好!皇军不会亏待你地。然后,扔下几张军用票,大摇大摆地离去。托牛岛大佐的福,日军来剃头的都规规矩矩给钱。当然,没有一个能享受大佐的待遇,那待遇是蝎子的粑粑——独(毒)一份。
  看到智一刀对待日本鬼子的那些嘴脸,连街坊邻居都嗤之以鼻,更不用说剃头的老主顾们。到后来,一刀居简直成了日本鬼子的俱乐部。智一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买了香烟瓜子免费供应,哄得那些日本鬼子嘴里一个劲儿“吆西、吆西”。靠着这个关系,智一刀在石城俨然成了个人物,走在街上,那些大小汉奸见了,大老远就智哥、智哥地叫着凑上来敬烟。出入城门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守城日军一见他立即免检放行。
  第二年春天,栽在石城日军军部门口的两株樱花吐露芬芳,如火如荼。据说这时节在日本正是什么樱花节。傍晚,几个喝得烂醉的军官在牛岛大佐的带领下,摇摇晃晃来到一刀居。大佐对智一刀說,今天高兴,请几个部下享受一下你的贵宾式服务,麻烦您了。智一刀连忙将他们让进贵宾室,反手轻轻闭紧房门。一阵忙活之后,智一刀出来轻轻关上了门,对守在门口的卫兵说,大佐他们要眯一会儿,让我去买几盒好烟,醒了抽。卫兵赶紧放行,智一刀飘然而去。
  等了一会儿,卫兵不见智一刀回来,心中生疑,急忙推开贵宾室的门,发现大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其他人在旁边榻上似乎也睡着了,用手一碰椅子,大佐的脑袋“咕噜”一下掉了下来,血喷了卫兵一脸,卫兵像见了鬼一样“哇、哇”怪叫着跑了出去。随即,城门四闭,戒严搜捕,却连智一刀一根毛儿也没捞到。
  后来据说,石城抗日武装西山游击队里新增了一名高手,专门刺杀鬼子汉奸头目,功夫了得,手法利落,每次出手杀人,只一刀。
其他文献
1970年,马三立全家被下放到津南北闸口务农。朋友见面时问他:“怎么样啊?”怎么回答?说“不好,委屈”,肯定遭批判;说“好”,又很违心,但还不能不回答。  马三立高明,他说:“哦,我呀……嗯,昨天还有人敲门呢。半夜了,问:‘马三立在家吗?’我赶紧说:‘在家,什么事?’‘你从现在起不许出门。’我也不问,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不让我出门呢?因为西哈努克亲王要路过我们村附近的公路,那个公路离我这儿还老远呢
期刊
清末,山东滕州聚鑫酒家老板王聚鑫得了头疼病,一疼起来脑袋就像要炸开,自觉生不如死。他儿子王良才找了很多医生,开了一服又一服的药,喝了却没有什么效果,看着父亲痛苦的样子,王良才焦急万分。  王良才听说离滕州不远的微山县有一个名叫胡华雀的大夫,有起死回生之医术,号称当世华佗,就赶紧骑马去请。胡华雀就跟着王良才去了他家,给王聚鑫诊了诊脉,说:“你这病说重也重,说轻也轻。”王良才忙问:“还请胡神医明示!”
期刊
遇上雇车女  这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那时天津还是县,县城有个杨老大,成天迷迷糊糊的,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诨名,叫“杨迷糊”。杨迷糊以驾车为生。他的马车油壁青毡,坐在里面胜过坐轿,远行更避风尘烟雨,所以雇他车的人很多,生意十分兴隆。  这天不知怎的,他待了大半天也没个主顾。反正这不耽误他迷糊,没主顾便坐在他的驾驶台上打瞌睡。他正睡着,来了位身着重孝的年轻媳妇,热孝在身,看来是刚死了亲人。但这位妇人,脸
期刊
汉桓帝延熹年间,南阳郡涅阳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张员外的小儿子张小毛。他是被捆在树上,堵住嘴后,活活勒死的。  张员外报官后,涅阳县令带着衙役和仵作前来破案,却发现中午刚刚下了一场暴雨,现场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找不到凶手杀人的一丁点儿证据。仵作验尸后报告说,死者的死亡时间是午时左右。  张员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大毛,是原配所生,32岁;小儿子张小毛,为二房姨太所生,只有9岁。二姨太年轻貌美
期刊
小叶村依山傍水,茶事很盛。制茶高手柳公,年过九十三,早年丧偶,终未续弦,一手抚养独苗,也儿孙满堂。柳公平生不嗜烟酒,唯好茶。他喝茶有很多讲究,四季里他都有自己特定的茶具,壶、盏、盅、吊,又分铜、瓷、紫砂诸种,从不混用。他用的茶叶,一律是自家茶园里亲手培植、采摘并自己焙制的,采摘时辰又有好些讲究,雨前、雨后,明前、明后,这只是粗略时间,而子、丑、寅、卯……各时采摘的各式茶叶又从不相混。他道是地有地气
期刊
在解放大西北的一次持久战中,王震一连三天三夜没合眼,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一天,他到各个掩体去检查,路过一个连队,炊事班长老赵正在烧火做饭。  王震见到笼里的馍馍,就顺手拿了一个,刚准备咬,只见老赵眼睛一瞪。王震也不知他是为啥,边转身边咬了一口馍馍。老赵走过去就给了王震一耳光,夺下馍馍说:“战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三天三夜没吃一口饭,你倒好,悄悄钻到这儿,也不问问就吃,这馍是给战士们做的。”王震听
期刊
李大军的母亲快不行了,这可急坏了他,不是因为母亲病入膏肓,而是母亲留下的三个存折不知道密码。  李大军天天守在母亲病床前,舍不得离开半步,送饭提水的活都由老婆干。李大军瞧着脸色蜡黄的母亲,眼都不带眨的,不时轻轻地唤着母亲,盼望昏迷中的母亲有奇迹出现。医生、护士和一些病人都唏嘘不已,直夸李大军孝顺。  可母亲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就像一盏油灯,在慢慢地熬干。  终于,医生告诉李大军,老人病危,做好心理准
期刊
一  万历援朝战争爆发后,明朝提督李如松收复被日军占据的朝鲜陪都平壤后,想乘胜收复朝鲜都城王京,他为此先后派出3500名骑兵南下勘探王京道路,为自己进兵做好准备工作,碧蹄馆是去王京的必经之路。当明军侦察队越过碧蹄馆,行至王京城外的砺石岭时,在此遭遇日军先阵立花宗茂并将其击破,由此,李如松的家丁查大受和朝鲜人都向后方的李如松报告了王京空虚可以拿下的消息。李如松误信了这一错误情报,继明军侦察队之后,亲
期刊
八国联军进北京,幸亏甘肃布政使岑春煊领兵前来护驾,慈禧这才能全须全尾地到达西安。岑春煊为了讨好慈禧,曾经请来京城的名厨,为慈禧太后制作满汉全席,可是李莲英却在最后一道菜上,发现了一个大错误,岑春煊急忙将这个错误改正了过来,否则他的脑袋难保,这个鲜有人知的错误是什么呢?  岑春煊一路护驾有功,来到西安后,就被慈禧太后封为陕西巡抚。岑春煊为了报答慈禧,不惜高价,从京城请来了两名厨师,这两名厨师有十多年
期刊
在古代,自秦惠文王二年(前338年)铸造“秦半两”开始,至1916年袁世凯的“洪宪通宝”止,其间虽有王莽一度推行刀布的插曲,但方孔圆形铸币的霸主位置从未被撼动过。  方孔钱上的文字,常规中还有例外  明朝弘治年间的某日,时任大学士刘健和丘睿曾结伴游襄阳。他们来到一口古井边,刘健碰巧踢着一枚方孔圆钱,便随口说:“丘兄,你的学问像这古钱,传世如今,可惜没有一根绳子将它们串起来,四处散落也。”丘睿反击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