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散文的眼光看儿童诗的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tian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诗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诗意、诗情、诗趣、诗味。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诗歌的情感线索,让学生朗读、想象、表达、创作,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样就会使诗歌课堂教学如散文一般行云流水,让人余味无穷。
  [关键词]儿童诗 散文 诗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4
  教学案例
  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内容是《一株紫丁香》。这首儿童诗语言清新流畅,想象丰富。出于对诗歌的喜爱,我对这堂课充满期待。以下是摘自这堂课的一个片段:
  师:(板书“紫丁香”)大家认识这三个字吗?谁来读一读?
  生:紫丁香。
  师:大家见过紫丁香吗?
  生:(齐说)没有。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紫丁香。(出示图片)
  师:(在原有的板书前加上个“一”,指着后面问)这里可以填什么?
  生:一束(朵、株)紫丁香。
  师:谁能说说它们的区别?
  生1:“一束”是捆在一起的花,“一株”是长在土里的花。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
  教学思考
  儿童诗,它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儿童诗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诗意、诗趣、诗情、诗味。那儿童诗该如何教?我联想到了散文。儿童诗的课堂也可以这样。
  一、神聚
  儿童诗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表现灵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将诗读透,在把握诗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有了贯穿课堂的情感主线,课堂何愁不紧凑、不合理?《一株紫丁香》表达的是学生爱老师这一主题。抓住这一情感线索,课堂设计还担心没有条理吗?
  二、形散
  要想让学生真切地、深刻地感悟儿童诗的魅力,就要发挥教师的智慧,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一)朗读
  儿童诗的语言精练,音韵优美,特别适合儿童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去理解着读,并有层次的读。在《一株紫丁香》第一小节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发现这样走路比较轻;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走进老师的小院儿脚步要轻。这样,他们就能体会到是学生不愿惊动老师。教师让学生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试读。这样,学生一下就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了感情。
  (二)想象
  儿童的想象力发展较快。教儿童诗时,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挖掘出来,发展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上例中,学生读了“紫丁香”三字后,可以引导学生从字面上想象紫丁香花会是怎样的。估计像“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的”“像满天繁星”“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些词句会很容易地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享受了诗意,又带来成功的体验,学习热情高涨,一举多得。
  (三)表达
  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学生的口语教学以能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为重点。因此,在学习诗歌时,教师要不断地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学生想象紫丁香的样子后,教师可把学生说出的只言片语适当板书,既肯定了答案,又鼓励了孩子。在此基础上再提升要求,让孩子根据板书把句子说完整。有了板书的支撑,孩子要把一句话说完整已不是难事。这样,表达能力在不露声色中得到提高。
  (四)创作
  低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只言片语,充满童真、童味。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串编起来,就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在儿童诗的教学中,通过朗读,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此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仿写。他说:教师节自己也收到了礼物,只是不知这些礼物代表着什么。一位学生根据自己送出的礼物,模仿第三小节,这样写:
  老师,老师,
  风铃在窗前叮叮,
  那是我们在给您朗诵诗歌,
  给您带来心灵的安慰。
  儿童诗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诗人的气质、诗意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出口成章的创作,这样会让课堂增色三分。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趋向仍是要求我们不断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即“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精讲精练促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以一颗真诚的心潜入文本、跟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师生和文本之间,自觉地达成一种心灵的默契,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论道、畅所欲言、交流互动、不断提升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实现师生生命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月光启蒙》为例,谈谈自己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直奔文眼,走近樟树  师:大家都读过课文了,那么,知道宋庆龄对樟树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生:她舍不得樟树。  师:是的,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其实这是两棵樟树。  师: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在文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还可以用一个词或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贯穿着整个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也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做了明确的定位。但是,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乏味为有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元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读懂这篇课文的金钥匙是要充分解读关键词语, 这些词语在阅读中起着穿针引线、激活文本、感悟寓意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解读“自由”“遥遥领先”,得奖杯是实力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凭实力获得了冠军奖杯。本环节充分解读“自由”“遥遥领先”这两个词对感悟蜗牛的飞行实力以及得奖杯的喜悦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教学中,课例的设计重在改进诵读与积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传承艺术经典,收获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最终促成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关键词]诵读与积累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传承经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彩色的非洲》一课,特别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读正、读顺、得法,在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学习课文的方法。在扎扎实实的“先不谈感情”的练习中,学生更真实地读出文章的内在感情。  [关键词]朗读指导;感情;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04-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童趣盎然。根据低年级的教学要求,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我积极开发语文资源,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识字、写字,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创设情境,指导方法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识字、写字贯穿始终,举足轻重,不可忽视。而识字又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根本,更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渗透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积
[摘 要]《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大都注重词语解析、朗读训练和人物形象分析等,学习域度较为狭窄,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上。推演教学新思维,将学生的学习认知从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不仅給学生创设了认知成长的空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反思;推演;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本色语文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本色语文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习得、思维的培养、人文的渗透。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自我。小学语文教学要的是本色语文,本真的师生和文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狐狸和乌鸦》原文)  2.给《蝉和狐狸》标出自然段,分段
[摘 要]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夕阳真美》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精读一篇,然后再带出一组课外内容文本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这样“一课带一组”的课型,将相关的学习素材串联起来,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产生关联和融合,让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载体和整体的学习素材。  [关键词]教学案例;精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