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浮士德》是歌德根据德国民间传说,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展现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画卷。在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契约中,体现出鲜明的资本主义视角。
  【关键词】《浮士德》;资本主义视角;资产阶级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首先,《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本书立足民间传说,却杂糅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将梅菲斯特等神话人物与现实资产阶级代表浮士德相结合;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中突破了题材的限制,表现出了对神学的质疑与资产阶级崛起的呼唤。
  其次,《浮士德》的资本主义视角体现在内容中。本书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部分,即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和社会理想。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浮士德满腹经纶却仍然坚持走出书斋,浮士德曾说过:“唉!我但愿能在你的清辉中,漫步山巅,伴着精灵在山隈飞舞,凭借幽光在草地上盘旋,涤除一切知识的浊雾浓烟,沐浴在你的清露中而身心康健。唉!我还要在这监牢里坐待?”浮士德的种种呼唤更是资产阶级对于学究的反思与对实干的追求,带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在追求爱情中,浮士德对玛格丽特展开了狂热的追求。“欢迎,你这甜蜜的朦胧天光, 你交织在圣地之上! 你这甜美的相思之苦,快要扼煞我的心房, 你是靠希望的甘露而勉度时光!”从浮士德激动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到他对爱情的渴望与歌颂,这是借浮士德之口表现出的对个人欲望的歌颂,更是资产阶级的诉求之一。在从政的道路上,浮士德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教堂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腐朽。浮士德在起伏中看清荣华富贵的本质,也看清了封建社会的本质。他的放弃是早期资产阶级对贵族的放弃。在找到海伦后,浮士德再次陷入了相思。他与海伦的故事中,一方面通过海伦的消失与浮士德的远离表现出对于人性的追求和以海伦为代表的古典美的必将衰落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以浮士德与海伦的儿子——欧福良的坠空死去向浪漫主义大师拜伦致敬,表达出作者对于浪漫主义的支持与资本主义崛起的迫切希望。在建造人间乐园时,浮士德找到了真正的追求与目标。他最终明白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劳动才能真正获得满足,其人文精神之体现正如其所说,“人要立定脚跟,向四周环顾!”
  再次,《浮士德》一书中更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自我剖析。曾经说着“我要赶去啜饮她那永恒的光源”的浮士德,在不断追求着自我的完善与价值的实现;而在最后,他却献身于人民安居之事业,在微笑中死去。如此前后冲突,表现出了资产阶级要求满足私欲与无私奉献的矛盾。从全书来看,不管是追求爱情、寻找海伦,还是小朝廷的政治与后来的工程,浮士德始终表现出坚定的乐观和冒险精神;而全书体现出的无不是梦想的破灭、现实的黑暗和悲剧的无可避免。这同时也是资产阶级自身的疑惑,更是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前途的探索与思考。
  此外,《浮士德》一书更是明显地表现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朝气蓬勃和软弱并存的两难境界。在资本主义大步前进时期,资产阶级始终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描写上,“旋舞迅速开了场,左旋右转人成双”的朝气是当时社会最好的写照;而对小朝廷皇帝“狂欢节要更加热闹才行”的讽刺,则毫无保留地表现出对于封建社会的厌烦,在梅菲斯特对于教士“你们这些大孩子招我喜欢,却切不可板起教士嘴脸!”的嘲弄中,表现出对教会的不屑,传达出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与此同时,历史悠久的封建制度对于资本主义的阻挡也显得尤为有力。从题材上对于神魔的采用与内容中不可避免的悲剧色彩,也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以浮士德为例,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追求政治,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他的人生正是资产阶级当时状况的浓缩。
  最后,《浮士德》中体现出资产阶级的不断追求与战斗力。他们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在现实生活中跌跌撞撞,挣扎生存,却又始终顽强地爬起,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丝光亮。
  《浮士德》是一部宏伟的史诗。莱辛说过:“人的可贵不在于拥有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浮士德就是一个永远追求的资产阶级典型。他不局限于从书本里去了解世界,而渴望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去改造世界。他追求过知识,追求过爱情,追求过美,他为了有所作为不惜与封建统治者妥协,造成了悲剧的结局。前进的东西总是要胜利的,不过它是以无数悲剧为代价的。《浮士德》中的资本主义视角,正是资本主义胜利的前兆。
其他文献
一想起我的故乡,哪怕仅仅是故乡的单纯的词汇,心头便氤氲起暖暖的惬意的情感。纵使在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纵使是“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的状况,这种情思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浓浓的,化也化不开。  异地求学,常常在中天月明,夜阑人静的时候,想起的满是故乡。望着窗外的霓虹灯,总会想到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我那三面环水的村庄一定还在熟睡吧:一轮满月从后山升起,落下丝丝清辉。月色下的村庄,就像安宁世界中铺展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能美化环境,满足人们观赏需要,更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基于对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原则。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意义;现状;原则  1、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意义及作用  随着环境建设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
期刊
《梦》拍摄于1900年,是黑泽明经过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职业生涯的幻灭重生后,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他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梦》讲述了黑泽明的八个梦,其实只是一场大梦,这个梦关于人生关于世界也关于黑泽明自己。这个梦不论自然战争还是社会人生它向我们讲述着人生的迷途。黑泽明用其鲜明的主题、具有深意的画面以及色彩的完美搭配完成了这部成功的电影。  主题是一部电影的精华。黑泽明的《梦》在思想内容上由八个梦境组合串
期刊
陈玲大学毕业后就托关系进了一家私立医院,成了一名真正的护士。工作上,马马虎虎,胆小怕事,连血管都找不准。许多人都好奇的问她大学四年都干了什么,她却骄傲地告诉每个人四年自己得了个众人羡慕的老公。陈玲的老公是做建筑的工程师,结婚十多年陈玲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全都靠老公孙波来照顾。  一天早晨,陈玲睡过头,老公孙波做好饭,叫醒陈玲并催促她吃饭后,出门上班了。陈玲不慌不忙的吃完早饭,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又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在这个变动、充满矛盾和困苦的社会,人们越来越疲惫不堪,急迫想找到一个自救的方法。而道家学说似乎是个体生命寻找的理想归宿。道家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普遍意义,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道家能缓解人与自然的过分紧张关系,消解人过分膨胀的欲望,缓和人与人之间由于过分欲求所带来的冲突,安抚人们疲劳的心灵。道家主张修身,老子说“虚其心”、“复归于婴儿”,庄子说“心斋”、“坐忘”。这
期刊
那把梳子梳过阿婆的头发,梳过妈妈的头发,也梳过我的头发。每次一梳头所有的发结都梳开了。  梳子是阿公给阿婆的,不是什么特意定做的梳子,就是一把普通的木梳,却梳走了所有的不顺。  1968年的夏天,村里的人大炼钢铁,男人都去了山上,女人留在了家里。山上的树被砍得精光,田里的水稻被留在水中,无人问津。阿公是村里的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又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被叫去炼铁,有时间会和阿婆一起收稻子。正是阿公的先
期刊
开封临黄河,风大,放风筝的人也多。  初春的三月,天气并不冷峭。柳枝吐出嫩芽,遥遥相望,一树柳色如烟。陌上花开的悠闲,不声不息,点缀春天的美丽。一席绿草闯进春天的梦里,铺展向远方,点染到天际。一脉草木的清香,混着土地苏醒氤氲的香味,淡淡的,赐予人生自然纯情的享受。一声燕妮的惬意,一抹桃花的嫣然,和着唱戏大爷一平一仄的韵,春意,在这古城之中,渐渐酝酿。而在春意梢头,飘在白云蓝天之下的风筝,做着带有隐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格局下,越来越多的流水线上的产品和各种商业场合的人员需要进行自动计数,基于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器有直观和计数精确的优点,目前已在各种行业中普遍使用。本文所设计的计数器是采用红外对射式方式,并将其放大、整流形成高电平信号,当有人或物挡住红外光时,接收管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放大器将输出低电平,同时将这个电平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控制计数,并经译码驱动电路使数码管显示数值。
期刊
【摘 要】国内关于巴什拉的物质想象的诗学理论中,对于“物质”这一因素的探究是比较少的。巴什拉认为,在诗意想象的形象深处,隐藏着有一种深不可测的,取之不竭的物质力量,正是这种物质的力量,培育着一种敞开的想象。本论文旨在探究巴什拉哲学美学中之物质,试图挖掘这种物质因子对诗学想象的价值。  【关键词】巴什拉;物质元素;诗学想象;审美救赎  国内在巴什拉的诗学理论研究中,一般重点探讨“想象”这一行为,即我
期刊
【摘 要】《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驼侠》、《钟楼怪人》,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并且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原则,将人物伽西莫多和克洛德描绘的淋漓尽致。他们“似善非善,非善似善”的矛盾性格的平衡状态因一个少女的出现被打破。这两个怪人,他们或是非善似善的行动派;或是似善非善的隐藏者;或是似善非善的隐藏者;或是非善似善的行动派。  【关键词】钟楼怪人;伽西莫多;克洛德;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