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模式探讨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农村中,劳动力过剩现象十分严重,阳光工程培训的发展与实施对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农民劳动能力,引导农民掌握快速致富的方法,推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就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确保阳光工程培训收到实效。
  [关键词]新形势 阳光工程 培训模式 探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68-02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缺乏有效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很难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也难以在城镇中实现稳定就业,更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新形势下,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模式,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激发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积极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探索出了一套新的培训方式,以期通过合理实践,让阳光工程培训在农民中取得预期效果。
  一、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一)培训组织困难
  当前,适合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数量非常有限,培训组织相对困难。通常来说,阳光工程培训对象要有农村户口且年龄在16岁以上,能在农村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劳动或毕业后返乡青年。每一年的初高中毕业生有不到一半的人愿意回到农村,有的在朋友帮助下自行转移,有的在一些项目培训下转移,还有的思想比较守旧不愿意进行转移,这就导致了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不足,培训组织比较困难。
  (二)前期调研不足
  在一些农村进行阳光工程培训时,不能拿出有效的决策和分配根据,对阳光工程培训的需求调研不够,造成了可以转移的农村劳动数量被过高估计。同时,对一些单位的用工需求了解不深,造成了在培训的时候培训内容严重与用工单位需求相脱离,影响了阳光工程后期培训专业就业率。
  (三)用工单位良莠不齐
  当前,很多的用工单位在选人的时候都不与农民工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在工作过程中恶意加班加点,随时终止双方雇佣关系,这就让一些农民工丧失了信心,增加了合理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机构的信誉风险,严重影响了培训农民工的转移就业率。
  (四)政府监管不到位
  这里所说的政府不够重视,首先,是对培训的配套资金不到位。当前很多的阳光工程培训单位的资金不足,没有一些培训的专业人员以及配套的培训经费,甚至在个别地区,培训配套资金到位率低下,出现了地方财政套取中央补贴资金的严重现象。其次,是落实环节不到位。在培训中,很多受训学员来自一些贫困山区,没有身份证号码,参加培训人员的资料上很多都是同姓名、同性别,但是身份证又对不上号的现象。再次,是监管不到位。地区政府对阳光工程培训能不能落到实处,对让农民真正获益监管不力,有些地区的监督单位对监管人员都是临时抽调,这些人员在时间上的投入非常有限,难以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最后是验收监管不到位。由于一些地区阳光工程培训专业人员比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工作经费,常常使培训流于形式,在后期的跟踪上也难以实施,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效果的监督难以实现。
  二、新形势下增强阳光工程培训策略
  (一)注重实用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在我国,农民是一个特殊教育对象。新形势下的农民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者有着很大区别,前者是新农村生产力的卓越代表,是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经营理念于一身的新型劳动者。然而,在当前的农村中,很多农民受旧思想观念影响比较深,教育程度比较落后,科学素养难以提升,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对于这样的情况,在培训过程中,要尽量使培训内容简单与实用化,合理地将科学技术传授给受训学员,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生活特征以及经济资源发展优势来适当选择培训内容,尽量使培训与当地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融合。如在讲到“沼氣的应用”时,对于“甲烷形成三阶段”等难以理解和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省略掉,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传授知识;由于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个体差异比较大,知识技能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时就需要培训者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遵循实用性原则,在培训中尽可能地解决受训学员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受训学员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二)利用科学技术,增强培训效果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培训手段比较单一,培训效果也不尽理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多媒体科学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培训者在阳光工程培训中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丰富的场景向受训者传授专业知识,让受训者置身于一个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培训氛围中。如在阳光工程沼气工培训现象,培训人员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受训者展示在农村中常见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柴草乱垛、粪便乱堆等,然后再用多媒体技术向受训者展示出沼气在这些垃圾中产生的过程,最后总结出沼气生产发展成为农村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肥的积极纽带,成为实现农村燃料、农村肥料和农村饲料转化的最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方式,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受训者的兴趣,增强了阳光工程培训效果。
  (三)运用现场观摩,增加实践经验
  运用现场观摩培训方式,可以让广大受训学员直观感受阳光工程的培训魅力,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受训学员很好掌握理论知识和做好创业准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模式中,除了安排理论讲课以外,还要抽出更多时间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培训教师在现场边讲边进行科学演示,最大化地向受训学员提供实践经验。在教师示范完成后,要请受训学员中的科技能手充当模范,向其他受训学员讲解理论基本知识,积极鼓励和引导学员进行发问。在现场观摩教学中,受训学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员也愿意参与进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受训学员的实践经验。
  (四)加强服务跟踪,解决后顾之忧
  在传统的农村培训中,培训人员仅仅向农民提供培训前期的指导与帮助,忽略了培训后期的保障和管理。因此,在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模式中,要加强培训后的服务跟踪,与受训学员进行长期联系与指导,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受训学员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同时,加强服务跟踪可以有效掌握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人员要及时总结与分析,提高自身的培训与科研水平,以期在以后的培训中能够有效运用。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模式中,培训人员要积极培养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模式,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创业和致富的领路人。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完善培训机制,充分拓展培训内容,提高现代农民的就业水平。由于我国农村农民数量多而复杂,发展也非常不均衡,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对那些有潜力的农民先进行良好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地文化知识和成为劳动能手,然后带动其他农民参与到培训中来,从整体上促进农民知识的提高。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的关键在农民,农民科学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成长有赖于阳光工程培训政策,因此,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寻求适合农民发展的培训方式,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按照农民需求做好阳光工程培训[J].农民科技培训,2012(11).
  [2]贾永华.阳光工程培训——坚持“四个结合”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02).
  [3]刘红旗,韩漠,蔡臻,刘芳,孙瑞平,张春雷,李进林.加强培训针对性,探索培训新模式——阳光工程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
  [4]吴玉坤.洮北区农广校针对农民需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J].吉林农业,2013(01).
  [5]范春阳.阳光工程下的电子政务监控系统建设[J].中国公共安全,2007(10).
其他文献
“十五”期间,四川省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7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072项,获专利2万余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8.9亿元,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课.而体育学习活动是群体性的学习活动,为了生成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教师要想更好地
体操是一种综合性、广泛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小学进行体操教学和体操活动业已常规化.体操能促成学生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提升,能够增强身体技能.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
追溯当今牟平的由来,是一部两千多年的演变史.rn古为嵎夷地,夏属青州地,商为莱侯国地,西周属莱子国地,春秋时,先后属莱子国和牟子国地,战国时属齐地,秦代属嵎县地......rn汉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2005年9月11日,源自重庆的“诸葛烤鱼”落户天津并引爆当地餐饮市场.刘先生180平米的烧烤涮烫老店自从增加了“诸葛烤鱼”后,每到饭时都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一
中国住房政策在1949-198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房产市场实行了接管,没收与整顿从1958年起,开展了对城镇私有出租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房产经济活动形成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 ,主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东坡就独自斟酌,不 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有了元的诗一首。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东坡见诗写得颇有哲理,但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