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底了,又是一年。
要说“再见”了,告别这一年,迎接新一年。所有的再见,都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2018年,关于家庭教育内容的下旬刊(最初叫“最家长”),不再单独成本,将与上旬刊合刊,成为一本全彩80页的大刊。
打个广告,如果你想看,请去订阅哈。
犹记得2010年迎春花开的时候,凝聚了很多人心血的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杂志诞生。当时,我们的编辑还开玩笑说,“以后一看到迎春花,就能想到咱们杂志……”。
那是必须的。我们心里始终种着一个春天。
本来我是个挺能煽情的人,可是在做个“再见”专题的时候,内心非常平静、冷静。平静和冷静从哪儿来的?
这得感谢我做这份杂志。在2010-2017年我做家庭教育刊物的这7年,我由一个感性的人,逐渐走向理性。就好像我的好搭档周璇跟我说的:家庭教育这事必须得严谨,虽然要带着情怀去做,但不能情绪化,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深度思考,必须科学、理性、冷静,说错一句话都不行。
深深赞同。这事就跟养孩子一个道理。
可是,反思一路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们难道就没有说过错话吗?至少,我们做过有失偏颇的稿子——虽然这一路我们也听到了读者的各种谬赞。
比如,創刊之初,我们快意恩仇地颠覆了那么多伪概念只顾口舌之快;比如,我们过于相信了那么多西方教育的“传说”;还比如,做杂志做到第四年,我们出现了瓶颈期,质量停滞不前……
不过呢,从长远来看,这未必不是好事。不痛苦,怎么成长;不反思,怎么前行?
我以前写了很长时间的“卷首”,后来不写了,因为觉得“不大行”。也想把更多的说话机会,给我们更高明的作者。尤其是我们的专栏作者,每次读罢他们的稿子,我和周璇都要不断讨论:跟人家相比,咱们差的太远,看看他们的深度、高度、胸怀,暴露出我们读的书太少、经的事儿也太少,咋办呢?咱们还是潜下心来多学习吧!
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度讨论过:一份家教杂志,就是每个编辑的能力再强,思维和侧重点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发挥平台优势、媒介优势,努力寻找特别优秀的作者来我们杂志发声,更多的思想碰撞,更多的深度探讨,更多的令人深思。
所以,2018年,杂志会找更多的更好的作者,把合刊后《祝你幸福》中的家庭教育部分,做成有深度、有思想、有思考的部分。
一切,将重新开始。
这个纪念版专题,邀请了我们的一些作者、读者还有我们编辑自己写了一点与和这个杂志、和家庭教育有关的事儿。
篇幅有限,不能尽言,但这份情怀,却是满的。
感谢。
要说“再见”了,告别这一年,迎接新一年。所有的再见,都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2018年,关于家庭教育内容的下旬刊(最初叫“最家长”),不再单独成本,将与上旬刊合刊,成为一本全彩80页的大刊。
打个广告,如果你想看,请去订阅哈。
犹记得2010年迎春花开的时候,凝聚了很多人心血的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杂志诞生。当时,我们的编辑还开玩笑说,“以后一看到迎春花,就能想到咱们杂志……”。
那是必须的。我们心里始终种着一个春天。
本来我是个挺能煽情的人,可是在做个“再见”专题的时候,内心非常平静、冷静。平静和冷静从哪儿来的?
这得感谢我做这份杂志。在2010-2017年我做家庭教育刊物的这7年,我由一个感性的人,逐渐走向理性。就好像我的好搭档周璇跟我说的:家庭教育这事必须得严谨,虽然要带着情怀去做,但不能情绪化,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深度思考,必须科学、理性、冷静,说错一句话都不行。
深深赞同。这事就跟养孩子一个道理。
可是,反思一路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们难道就没有说过错话吗?至少,我们做过有失偏颇的稿子——虽然这一路我们也听到了读者的各种谬赞。
比如,創刊之初,我们快意恩仇地颠覆了那么多伪概念只顾口舌之快;比如,我们过于相信了那么多西方教育的“传说”;还比如,做杂志做到第四年,我们出现了瓶颈期,质量停滞不前……
不过呢,从长远来看,这未必不是好事。不痛苦,怎么成长;不反思,怎么前行?
我以前写了很长时间的“卷首”,后来不写了,因为觉得“不大行”。也想把更多的说话机会,给我们更高明的作者。尤其是我们的专栏作者,每次读罢他们的稿子,我和周璇都要不断讨论:跟人家相比,咱们差的太远,看看他们的深度、高度、胸怀,暴露出我们读的书太少、经的事儿也太少,咋办呢?咱们还是潜下心来多学习吧!
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度讨论过:一份家教杂志,就是每个编辑的能力再强,思维和侧重点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发挥平台优势、媒介优势,努力寻找特别优秀的作者来我们杂志发声,更多的思想碰撞,更多的深度探讨,更多的令人深思。
所以,2018年,杂志会找更多的更好的作者,把合刊后《祝你幸福》中的家庭教育部分,做成有深度、有思想、有思考的部分。
一切,将重新开始。
这个纪念版专题,邀请了我们的一些作者、读者还有我们编辑自己写了一点与和这个杂志、和家庭教育有关的事儿。
篇幅有限,不能尽言,但这份情怀,却是满的。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