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新形势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使党群干群关系发生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呈现新的情况,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法,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约束,提升工作水平,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建立起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工作协调、事业发展的前提。要完成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经济利益与政治诉求、价值诉求相互叠加,使党群干群关系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时代不同使党群干群关系出现新变化:首先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够生存。群众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社会分层并不复杂,并且亲身经历了翻身得解放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是直接的受益者,对党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党群关系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到了当前群众生活能否改善,生产能否顺利开展,多依赖于党的路线政策,依赖于党的各级机关的工作态度,依赖于广大党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原来的感情认同、“感恩性”的认同转变成了法理型认同和利益的认同。
(二)利益格局使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新挑战:随着社会的转型,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群众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择业者等等。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多样的利益格局,在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之间,高级干部与基层干部之间也有了利益的分化。而这一个问题对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挑战是在这样一种利益格局下,党能否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认同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利益冲突使党群干群关系呈现了新的情况: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干部与民争利、与民争地,导致部分群众仇官、仇富、仇警、仇政府,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已经演变成了“蛙水关系”,青蛙与水的关系,有的甚至变成了“油水关系”,互不相溶,相互融合不进去,有的甚至演变成了“水火关系”,视同水火,尖锐对立。这就容易引起党群干群之间新的矛盾冲突。
二、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利益的多元化。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分化和失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的客观现象。由于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中国当前出现的垄断国企利益集团,政府部门利益集团,官商勾结利益集团,身份血缘利益集团等四大利益集团,四大利益集团追求的利益不同, 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分化和失衡,同时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由利益关系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在明显增加。可以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将会成为我国今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正在进入利益分化、利益博弈和利益冲突的时代。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如何形成一种使得利益格局能够大体均衡的机制,将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当前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发展。
(二)公共权力的滥用。当前有一些干部与富人谋利,官商勾结,进一步地加剧了群众对富人的反感,当权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恶化。有一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等问题上面,侵犯群众利益,不能公正协调利益,使干群矛盾白热化,最终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由此导致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下降乃至缺失,党群干群关系激化。
(三)“四风”问题滋长。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严重,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淡漠,作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权力观念错位,有的人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成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腐败现象的蔓延加剧了干群关系紧张,进而危机到党群关系,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形象的认识负面化。同时由于我们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不力,惩戒力度不够,所以也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的矛盾。
(四)观念意识淡薄。部分群众也有政策观念、法治观念、是非观念淡漠的问题,有一些群众不愿意承担应尽的责任,不服从正当的管理,在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矛盾的时候,过于看重个人的利益。群众往往考虑局部实际利益的多,群众不同于干部,在一些问题的考量上,群众往往思维是直线式的,现实而又感性,特别是对一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往往缺乏理解,群众比较注重利益之间的比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的第一选择是实惠,特别是在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比较利益决定着群众的干劲和方向,所以群众和干部之间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要装着群众,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群众的利益是党的利益,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树立民主的理念,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来开展工作,要树立法治的理念,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依法办事。
(二)发展生产、惠及民生。当前,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地加快发展经济,提高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的水平。完善收入的分配调节机制,完善利益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衡利益分配的机制。全面贯彻好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决纠正侵犯农民权利的现象。加快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制定出台细则,让更多的改革成果和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三)畅通民意、健全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机制、体制做保障。首先一个机制,要建立健全民意畅通表达的价值,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的反馈渠道。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论坛发贴、发短信、写信、直接找有关部门等多种方式加强群众跟党委政府联系。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制度,机关党员干部要主动地去联系几户,乃至几十户的人民群众。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根据自己的联系点的实际,解决当地的突出的实际问题,建立民情登记,民意调查和公布的制度。把工作做实做细,真正地去登记、了解民情,了解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建立民情档案,同时还要搞好民意调查,通过民意调查来了解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存在着哪一些问题。要完善民情的恳谈制度,通过各种恳谈的方式、座谈会的方式真正了解老百姓心中所想。通过这些方式制度,真正畅通民情民意反馈的渠道。第二个机制,建立健全群众事项的督促办理机制,狠抓落实对群众提交的诉求要给予及时而周到的答复和服务。第三个机制,建立健全公众知情参与监督机制,拓宽公众的参与渠道。第四个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考评与责任追究的机制,把干部受理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情况作为年度工作目标的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创新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全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全面地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完善基层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健全责任制。我们既要有好的作风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又要有好的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特别要建立一些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政府出台法规和相关政策,要立足于民众立场,关注、重视民心民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从而杜绝或削弱目前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左右政策走向的状况。同时我们要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状况,政府要从市场主体、与民争利的角色当中完全退出来,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五)强化监督、提升水平。主要是完善政治监督机制,政权公共权力运行和监督的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严格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对影响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的干部进行问责,进一步地健全基层的民主的建设机制。同时,加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社会心理的疏导机制,特别是要在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让群众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社会整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习进平总书记谈的“两个务必”,强化整顿“四风”,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党的干部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依法行政、照章办事,让群众真正地得到实惠,从而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同时,从提高群众的思想政策水平和民主法律素质着手,进一步细致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像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除了政策的制定要合乎民主的利益之外,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也要向群众反复地宣传,讲政策、讲道理。要真正地做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和谐的方式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只有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立党兴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才能才能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践行中国梦,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工作协调、事业发展的前提。要完成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经济利益与政治诉求、价值诉求相互叠加,使党群干群关系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时代不同使党群干群关系出现新变化:首先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够生存。群众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社会分层并不复杂,并且亲身经历了翻身得解放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是直接的受益者,对党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党群关系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到了当前群众生活能否改善,生产能否顺利开展,多依赖于党的路线政策,依赖于党的各级机关的工作态度,依赖于广大党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原来的感情认同、“感恩性”的认同转变成了法理型认同和利益的认同。
(二)利益格局使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新挑战:随着社会的转型,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群众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择业者等等。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多样的利益格局,在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之间,高级干部与基层干部之间也有了利益的分化。而这一个问题对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挑战是在这样一种利益格局下,党能否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认同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利益冲突使党群干群关系呈现了新的情况: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干部与民争利、与民争地,导致部分群众仇官、仇富、仇警、仇政府,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已经演变成了“蛙水关系”,青蛙与水的关系,有的甚至变成了“油水关系”,互不相溶,相互融合不进去,有的甚至演变成了“水火关系”,视同水火,尖锐对立。这就容易引起党群干群之间新的矛盾冲突。
二、党群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利益的多元化。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分化和失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的客观现象。由于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中国当前出现的垄断国企利益集团,政府部门利益集团,官商勾结利益集团,身份血缘利益集团等四大利益集团,四大利益集团追求的利益不同, 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利益分化和失衡,同时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由利益关系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在明显增加。可以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将会成为我国今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正在进入利益分化、利益博弈和利益冲突的时代。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如何形成一种使得利益格局能够大体均衡的机制,将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当前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发展。
(二)公共权力的滥用。当前有一些干部与富人谋利,官商勾结,进一步地加剧了群众对富人的反感,当权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恶化。有一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等问题上面,侵犯群众利益,不能公正协调利益,使干群矛盾白热化,最终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由此导致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下降乃至缺失,党群干群关系激化。
(三)“四风”问题滋长。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严重,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淡漠,作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权力观念错位,有的人把手中握有的权力当成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腐败现象的蔓延加剧了干群关系紧张,进而危机到党群关系,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形象的认识负面化。同时由于我们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不力,惩戒力度不够,所以也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的矛盾。
(四)观念意识淡薄。部分群众也有政策观念、法治观念、是非观念淡漠的问题,有一些群众不愿意承担应尽的责任,不服从正当的管理,在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矛盾的时候,过于看重个人的利益。群众往往考虑局部实际利益的多,群众不同于干部,在一些问题的考量上,群众往往思维是直线式的,现实而又感性,特别是对一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往往缺乏理解,群众比较注重利益之间的比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的第一选择是实惠,特别是在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比较利益决定着群众的干劲和方向,所以群众和干部之间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要装着群众,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群众的利益是党的利益,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树立民主的理念,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来开展工作,要树立法治的理念,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依法办事。
(二)发展生产、惠及民生。当前,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地加快发展经济,提高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的水平。完善收入的分配调节机制,完善利益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衡利益分配的机制。全面贯彻好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决纠正侵犯农民权利的现象。加快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制定出台细则,让更多的改革成果和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三)畅通民意、健全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机制、体制做保障。首先一个机制,要建立健全民意畅通表达的价值,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的反馈渠道。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论坛发贴、发短信、写信、直接找有关部门等多种方式加强群众跟党委政府联系。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户制度,机关党员干部要主动地去联系几户,乃至几十户的人民群众。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根据自己的联系点的实际,解决当地的突出的实际问题,建立民情登记,民意调查和公布的制度。把工作做实做细,真正地去登记、了解民情,了解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建立民情档案,同时还要搞好民意调查,通过民意调查来了解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存在着哪一些问题。要完善民情的恳谈制度,通过各种恳谈的方式、座谈会的方式真正了解老百姓心中所想。通过这些方式制度,真正畅通民情民意反馈的渠道。第二个机制,建立健全群众事项的督促办理机制,狠抓落实对群众提交的诉求要给予及时而周到的答复和服务。第三个机制,建立健全公众知情参与监督机制,拓宽公众的参与渠道。第四个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考评与责任追究的机制,把干部受理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情况作为年度工作目标的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创新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全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全面地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完善基层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健全责任制。我们既要有好的作风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又要有好的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特别要建立一些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政府出台法规和相关政策,要立足于民众立场,关注、重视民心民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从而杜绝或削弱目前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左右政策走向的状况。同时我们要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状况,政府要从市场主体、与民争利的角色当中完全退出来,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五)强化监督、提升水平。主要是完善政治监督机制,政权公共权力运行和监督的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严格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对影响群众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的干部进行问责,进一步地健全基层的民主的建设机制。同时,加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社会心理的疏导机制,特别是要在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的教育,让群众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社会整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习进平总书记谈的“两个务必”,强化整顿“四风”,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党的干部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依法行政、照章办事,让群众真正地得到实惠,从而凝聚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同时,从提高群众的思想政策水平和民主法律素质着手,进一步细致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像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除了政策的制定要合乎民主的利益之外,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也要向群众反复地宣传,讲政策、讲道理。要真正地做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和谐的方式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只有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立党兴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才能才能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践行中国梦,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