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庭前评审工作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庭前评审是对于人民法院拟判处非监禁刑案件由相关司法部门予以评估的一项执法工作。2006年,江苏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拟判处非监禁刑进行庭前评审的规定。据此规定,凡是拟判处非监禁刑、罪犯将进入社区矫正的案件,人民法院将相关材料送达司法行政部门(基层司法所),由其进行调查并出具是否可以判处非监禁刑意见的评估报告,最终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从该规定已实施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情况看,庭前评审对被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认罪伏罪、做好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亦较好地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化,更多地利用了社会资源。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学生犯罪,对于其中罪行不是太严重以及虽然罪行较为严重但社会危害性小、没有再犯罪的对象更多地适用了非监禁刑,尤其是偏重地适用缓刑,对于促进罪犯的改造,减少改造(司法)成本,给相当一部分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为罪犯从法庭走向社会,减少漏管失控和不服管现象,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容否认,庭前评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加以解决。本文试就庭前评审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庭前评审工作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庭前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因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评估报告“走形式”。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需发函要求司法部门出具评估报告,但在实践中,有的地方并未把司法行政部门的评估报告真正当回事,存在着不尊重司法评估报告的现象;还有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司法评估所需材料按要求提交司法行政部门,有的甚至在司法评估报告未提交法院前,就已作出判决,最后只是将司法评估报告入卷,使评估报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判决并没有将社区、单位、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被告人的现实表现真正反映出来,往往会导致量刑的偏差。
  2、司法评估尚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从目前我省的相关规定来看,司法评估还处在探索与试验阶段,已有的法律与法规尚不足为司法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某些方面还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由此,导致有的地方的司法所对于人民法院要求的审前评估工作常常虚以待之,提供的评估报告也是应付了事。有的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甚至认为这是司法所份外的一项工作,对此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3、评估报告质量不高导致人民法院判决偏差,使被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违法犯罪率升高。从现状看,各地的评估报告形式各异,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地方提供的评估报告无论是从实质上还是从程序上来看均达不到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提供可靠依据的要求。从实质上看,有的评估报告并没有实事求是地反映被告人的现实表现,甚至故意违背事实,出具了与真实情况不相一致的情况反映。从程序上看,在出具报告前,有的司法所因为工作忙或出于图省事,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报告也写得较为草率,将严肃的执法工作变成了敷衍了事的应付。
  4、一些地方的司法行政人员素质尚不能适应评估办案的要求。就整体而言,目前司法所的人员无论是政治素质或者是业务素质尚难适应新的执法工作需要。一些司法所人员不是法律专业毕业,对于办案不懂或不精,有的司法所尚不具备“二人办案”的要求,一些人只能是应付工作。也有的是政治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接受说情,出具的评估报告有随意性,偏多地出具了能适用非监禁刑的意见,存在“人情”和“关系”现象。对于司法所出具的报告,没有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将报告内容告诉被告人或其亲属,还认为是无所谓。结果法院判决后,如果司法所建议适用了缓刑,法院采纳并适用了缓刑,被告人一方就会“感激”司法所的同志,如果没有适用就会产生矛盾。
  5、评估时间紧有时存在“来不及”的情况。目前在基层司法所普遍存在着人少事多的现象,普法宣传、民事调解、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基层司法所工作千头万绪,使人员本来就少的司法所疲于应付,力不从心,故而对于评估工作存在着应付现象。尤其对于多被告人的案件,涉及文书的送达,调查走访工作的完成,报告的形成,均需要时间,由此必然影响工作,导致报告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是不能很好地完成。
  6、司法所的工作条件尚不能满足评估工作的需要。评估需要调查,没有专门的资金开支,要进行评估活动也相当于办案,除了正常的工作开支外,还应该有相应的办案开支,但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司法所并没有具备必要的工作条件。经费上如此,人员配备上也存在不足。有的地方基层司法所还没有配备专门的办案人员,现有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有的人员素质偏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有的缺少法律知识,且因乡镇人少事多,常常被抽调去搞其他工作。故要想搞好庭前评估工作,尚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
  
  二、解决庭前评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庭前评审工作是一项探索性的执法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正确面对,着力解决。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好:
  第一,要加强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世间万物,人是第一位的,庭前评审工作同样如此,首先要解决好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问题。要改变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在司法所工作的现状,提高准入门槛。今后凡是进入司法系统工作的,必须要法律专业毕业,具备大专甚至本科以上学历,要通过招考等途径进人,以保证人员的高素质。对现有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培训工作不能走形式,要重效果。培训不仅要从业务着手,还需包括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把基本的政治与业务素质作为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必备条件放在重要位置。
  第二,把评估工作前置,对拟判处缓刑等非监禁刑的对象的评估工作,可以提前到公诉环节。目前采取的案件到了法院阶段才开始该项工作的方法,存在着时间短促,评估质量不易提高的弊病,如能将评估工作提前到检察院公诉环节,既可以解决时间短促,评估来不及的问题,从而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还能解决在评估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也符合检察职能。检察院是国家公诉机关,在这个阶段解决评估问题符合法律规定,有利于案件的顺利办理。
  第三,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扩大评估范围。可考虑将适用评估的对象扩大到可能判处非监禁刑的成年被告人。以体现出台该规定的初衷,也为罪犯被判处非监禁刑后与司法做好衔接做准备,可以促使这些对象将来更好地参加社区矫正。此外,适当延长评估时间。对需要评估的案件明确给予专门的“评估时间”以保证案件质量。需要评估的案件,如果是一人犯罪且属于本地的案件,规定法院或检察院可以延长办案时间7天,对于团伙犯罪案件,且属于本地的,延长办案时间15天,对于外地的案件,需要外地协助评估的,延长15天到20天。但“评估时间”也不宜过长。
  第四,内容上予以细化规范,明确固定格式减少随意性增加严肃性。如必须走访的部门、人员是必不可少的,出台的评估报告要达到什么要求,要反映事实情况,避免出现说好话、做好人的情况,以保证案件质量。要改变现在各地做法不一的状况,就要有统一的格式,而这样的格式要符合现实的办案需要,既然简便可行,又能反映真实情况。同时可考虑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对于工作不负责的人要体现惩罚政策。对于没有实事求是出具评审报告,甚至违背事实出具“人情报告”和“关系报告”的,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对于因为法院采纳了出具的可以适用非监禁刑的报告而判处了非监禁刑,而这些对象又是劣性较深的,又不服从管理,甚至违法犯罪的,要追究参与调查违背事实出具评估报告的人员的责任。对于明知“评估报告”失实而故意采纳,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官,也要严格责任追究制。
  第五,健全评估机构。可考虑由司法行政机关成立专门部门完成这项工作,在司法局设置专门的“评估科”,配备专门办案人员,去完成本地区的全部庭前评估工作,以统一尺度,统一标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要求司法所协助配合。办案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办案人员关于回避的规定,防止出现“关系案”、“人情案”,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回避的规定,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办案人员回避的规定,对于属于案件的当事人、与被害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等情形的,属于回避的范围。同时,建议上级司法机关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要加强调研,及时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以使庭前评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
其他文献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规定所要求的,证人的出庭作证能够把侦查机关的取证过程纳入审判的视野,这样摒弃封闭、隔离的侦查阶段的取证模式,让证人能够接受找控辩双方的交叉诘问以及被告人与证人之间的对质,如此法官更能看到犯罪事实的本来面貌。证人出庭作证,在诉讼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增强诉讼活动的透明度、保障诉讼司法公正有着巨大的意义。然而司法实务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检察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检察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平顶山市检察院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保证检察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检察工作;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推进检察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重大
期刊
诉讼权利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存在厌诉、畏诉的心理;另一方面,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愈演愈烈。恶意诉讼现象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公害。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对恶意诉讼的明确规定,使得恶意诉讼人能够肆无忌惮地以诉讼之名,行侵害之实。因此,在建设法治社会的的进
期刊
建立适应检察业务需要的司法警察工作管理方式,解决当前“有警不用、检警不分、以检代警”的突出问题,实现司法警察职能回归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利检察官专注于法律监督工作,是当前检察工作改革的重要问题。从高检院的规定和外地实践经验看,构建“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司法警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管警、用警、育警的各项制度体系并努力建成功能齐备的警务区,是完成这项改革的根本途径。  目前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管理,普遍
期刊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肩负着维护法律公正实施的职责,但其实施执法的行为由谁监督,如何监督,历来是相对薄弱和不到位,不断完善健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建立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严格实施,促进执法活动的文明、公正、清廉,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治本之策。    一、做好三个结合,完善纪律教育机制,做到警钟长鸣    业务部
期刊
去年是中国检察事业恢复重建30周年,在全国检察系统上下为30周年庆生之时,关于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讨论的声音来自理论界、实务界,所提出的论点也大相径庭,有主张检察权扩权的,有主张限权的,有主张分权的,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检察制度是一种缺少制度正当性的设计,应当进行彻底的改造。这些声音给刚过新生后“而立之年”的中国检察事业的的继续前行带来了一些迷惘。    一、检察制度改革争论的原因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案件情况的复杂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如毒品犯罪、贿赂犯罪、有组织犯罪等,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和嫌疑人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对传统的侦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于是,诱惑侦查,这种特殊的侦查手段逐渐被运用于这些犯罪的侦破当中。对传统的侦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诱惑侦查的概念与分类    诱惑侦查是刑事诉讼上的概念,在法学理论上又称陷阱取证、侦查诱
期刊
腐败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腐败是阶级孪生兄弟,它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社会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有。  我党历来是把预防腐败作为党一项战略任务摆在重要的位置,把他引申到到我党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为预防和惩治腐败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也成立了预防腐败的相关组织,为预防腐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认真总结了反腐败的
期刊
一、我国检察权的概述    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检察制度。中国的以分权理念为指针的检察制度起始于清未的司法制度改革,封建政权迫于内外压力才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式的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在各级审判庭内附设同级检察庭,以作为各级检察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提起公诉。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国家权力配置时首次实现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分离。众所周知,建国以后,我国的检察制度包括公诉制度是在参照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
期刊
国家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历来是人们深恶痛绝的,极易引发和激化矛盾的腐败行为。它扭曲社会价值观念,败坏社会道德、阻碍社会文明进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严重的不稳定因素。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民检察院,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惩治此类犯罪,维护公平和正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法制环境责无旁贷。但是,由于职务犯罪的主体特殊,产生的内外原因复杂多变,加之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给侦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