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开启“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外阅读备受关注的今天,语文课后作业也承担了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为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的任务。但作为作业的一种形式,延伸阅读只能在课后进行,加之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并要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如家长的支持、阅读的环境等)的制约影响,因此这种阅读虽能统一布置,却很难做好反馈与评价工作。那么,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后延伸阅读呢?
  一、广泛推荐,保障阅读内容的有效性
  1.以作者为基点拓展阅读
  课本中选用的教材,有许多都是名家之作。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后,不妨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作者的资料,让他们在阅读中对课文与作者获得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如教学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给巴金的颁奖辞。读着这样具有震撼力的话语,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巴金的品质与精神,也会由于对“颁奖辞”的浓厚兴趣而去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又如在教学一些古诗后,我也经常介绍学生阅读有关诗人生平、作诗风格的资料,让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
  2.以内容为基点拓展阅读
  课文的内容往往是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在教学完成后,孩子们会觉得意犹未尽。这时,若能推荐一些阅读内容,对文本作更为详尽的补充介绍,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也能认真地完成阅读。
  我在教学《孔繁森》一文以后,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孔繁森由衷的敬佩,于是适时收集了一些介绍孔繁森几十年如一日为社会作奉献的故事,使学生对孔繁森的认识变得更生动、更全面;在教学完《狼和鹿》以后,我又推荐了几则描写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以体裁为基点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文质兼美,文风清新,实在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佳作。当学习了诸如散文、诗歌之类体裁的文章后,推荐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给学生,引导他们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顺利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以后,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泰山云雾》《游庐山记》这类游记散文,让学生对此类风格的文体有更好的驾驭能力。
  二、全面品析,保障阅读过程的有效性
  1.通过评论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摘抄是教师给孩子们布置课外阅读时最常见的任务,但这种任务类的消极的摘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阅读与积累并无真正益处。如果在摘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评论自己摘抄的片段,表达独特感受,既能使摘抄因为有针对性而落到实处,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文本专心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现举一例。
  摘抄:瀑布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直捣潭心,如轰雷震天撼地,那气势才雄壮呢!
  评论:用比喻的手法具体描写了瀑布的形态。“猛扑”“直捣”更突出了瀑布雄壮的气势,生动传神。
  2.通过仿写内化语言的表达形式
  因为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浮光掠影式的浏览不能使精彩沉淀,采用仿写的方式则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摘抄:大雪花,漫天飘,好像一群洁白的蝴蝶从山谷里飞出来;又像小朋友们自己制作的贺年卡,相互赠送着,告诉大家:新的一年来到了!
  仿写:树叶儿,漫天飘,好像黄色的蝴蝶从树上飞下来;又像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走街串巷,告诉大家: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
  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本身就有创新的成分。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若经常练习这样的仿写,那么精彩片段的用词特征、造句特征、结构特征就会逐步被学生内化吸收并掌握。
  3.通过对比体悟文章的写作风格
  如果在课后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是与课文体裁类似的文章,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跳出内容与语言形式,体悟文章的写作风格。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布置学生阅读时就导明方向。这种阅读品析方式在高年级比较适用。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以后,推荐学生品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两首词词牌名相同,所咏之物同为梅花,但在风格上却有天壤之别。陆游词中的梅花形象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词中的梅花形象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若学生能带着这样的理解去读,必能锻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注重反馈,保障阅读评价的有效性
  1.组织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的阅读活动。它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或相关主题的书),共同阅读,然后在班级上进行讨论和延伸的活动。在班级读书会上,讨论是核心。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共同读完一本书或一些相同的阅读材料后,交流心得、碰撞观念,在交流与讨论中比照和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方向、阅读体会,由此可以为孩子们找到比较恰当的同时又是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打开更多地进入课外阅读的通道,共享阅读的体验,体会阅读的乐趣。
  2.开辟宣传园地
  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读书笔记”等园地,每学期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举办一两次成果展览。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作的摘抄、仿写片段,评论以及自己的读书格言等内容制作成比较精美的卡片,或出手抄画报,在宣传园地内展出。这样学生可以走出相对封闭狭小的自我阅读的空间,去借鉴别人好的读书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3.开展竞赛与表演活动
  读完优美的文段,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以此鼓励学生多积累;读完寓言、童话,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师生采用即兴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丰富、到位,使快乐的体验始终伴随着孩子们的阅读。
  有效的课后延伸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精彩延续,更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引领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增长智慧,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为此,我们将不遗余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桃溪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山东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圣贤辈出。12月3至5日,由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组织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诸城市举行。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毕唐书总编、马红芳执行主编引领,各诸城各实验校慷慨地呈现了多年来的实验成果。两三天的学习,令我等受益匪浅。  学 习 篇  12月3日,揭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我们来到潍坊昌邑市一所初级中学——李家埠初级中学,与该校的师生进
期刊
如何让一年级孩子喜欢上语文?如何让看似单调的语文课变得趣意盎然?如何 “让生活无处不阅读、无处不语文”成为现实?《秋姑娘的信》的教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  一、“罗琦常拥乱书堆”,在阅读中感受秋天  1.用绘本引发孩子阅读兴趣  开学第二周,我就用法国绘本作家埃尔维的《点点点》引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一次的读书课上,我们一起“玩”了这本书,从按点点、吹点点到抖点点,每一页都是惊喜,孩子们玩得爱不释手
期刊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讲的是巴金通过一封书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课文是巴老的笔墨凝铸的,应该有他的生命显现,那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只是蜻蜓点水,仅仅只关注文字的表面。再与这一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联系起来看,《给家乡孩子的信》不仅是一篇书信体的范文,更加是一
期刊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都是服务于学生学习质量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来看,“合作”应当是与“自主”相对应的,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之间开展的互助学习方式,如果小组讨论不能使成员从彼此中获得收益,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所以在一节课上,对是否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及怎样运用,我会首先考虑学习目的是否需要,其次要顾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最后结束
期刊
“上课吃东西”,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演示实物的一类课例,教师把一样食品带进课堂,比如糖果、豆子、瓜果甚至茶水等等,在具体观察食物的过程中,让学生摄取到习作素材,达到完成习作的目的。  “上课吃东西”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调动他们的五官功能,获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多种体验,有利于学生掌握观察实物的一般规律,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写真”和“真写”的习作观。  “上课吃东西”的教学模式,与一
期刊
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体现在钻研教材,在慧眼灵心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捕捉文本中的教学价值,并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为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抓“教眼”,悟品质  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这也是语文课堂的“教眼”。《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着手抓“
期刊
纵观课堂教学,最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与提问设计的有效与否密切相关。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索在“支架”指引下推进教学目标生成的教师提问设计。  一、提问设计的准确性  提问设计的准确性要求问题紧扣教学目标。以《孔繁森》教学为例,这堂课的提问设计均要围绕“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把话说具体”展开。  在教学本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开始,让学生以“谁做了什么”(“孔繁森抚养孤儿”)的语言形式概括
期刊
汉字是由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具有典型的图形特点。孩子们把汉字当成一个个完整的图形来记忆,像这样的识字现象我们称为图式识字。  图式识字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发挥汉字的图像优势,通过汉字在语境中的反复呈现,在运用中接触生字,在情境中体验词语的温床,达成识字目标。图式识字结合联想记忆、分散记忆和重复记忆,开发孩子平时不常用的右脑,激活孩子全身细胞,让他们处于一个非常轻松的学习状态,并感觉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次实验和改革,它凸显了语文的自身特点,让语文回归到本位,我觉得这才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最大的革新和贡献。它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了条件,让有限的课堂实现了无限阅读的可能。  孩子们的阅读量太少了,尤其是我们山区的孩子们。一学期死啃一本教材,既乏味又劳累。阅读少了,作文就缺少了“源头活水”,作文故事老套,语言艰涩,缺少思想,
期刊
书法是汉字之美的艺术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修炼和精神的陶冶。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书法教学是有所编排的:七上要求写好硬笔行楷字,附有丁永康、司马彦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