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一课。临下课,刚布置完课堂作业,几位学生异口同声问道:“老师,这些题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今天学的是什么?你们说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我面带愠色地质问……
  从学生的问题中可知,他们没有体会到“简便方法”的价值所在,“简便计算”没有引发他们的内在需要。我觉得,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情感与态度,尤其要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因为有了需要,才会产生探索的动力,引发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总之,我们认为预习后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课”,教师应创设情境,提供学生活动机会和活动题材,让学生探索、研究、创造性地学习新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发展。
  一、沟通联系,在回忆中唤起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已有经验
  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和综合,而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学时,教师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利用之上的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知识。
  仔细研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一课,发现在三年级的口算乘法教学中,就已经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如23×4,口算时将23分成20和3,把20和3分别乘4,再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如果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搜寻到这一旧知,了解到以往的学习中已经运用“乘法分配律”,无疑会令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有效地促進新课学习。因此,课始可以组织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是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的,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经过相互启发,学生应该不难找到例子。
  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进行教学。”通过沟通,恰好帮组了学生将新旧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知识系统。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在选择中激起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自发需求
  把数学知识通过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呈现出来,易于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及各种个性化的理解。当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现差异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比较,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优化”的方法。
  如本课新授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校服的一件上衣66元,裤子34元,我们全班(48人)每人购买一套,共需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有的学生可能分别算出买上衣和裤子各需的钱,再相加求出“共需多少元”;也有的学生可能先求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48。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时,把它们先合起来再乘显得简便。显然,这儿的“简便计算”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产生于他们自己的解题需要,因此尽管老师没有强调,学生也能自如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这让我想起“教学无痕,教学也需无痕”这句话。学生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动下学习、研究的问题,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结合实际,在应用中加深对“简便计算”的内在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二生活又处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将生活事例引入课堂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可供学生探索的素材适当改造后引入课堂,以便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课上我们可以出示:(1)学校体育组要买12个篮球,每个篮球104元,一共需多少元?(2)我校举行团体操表演,男生有12行,女生有18行,每行都是16人,参加表演的学生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能使他们对解题策略有较深的体验,并为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将练习形式引向生活
  当学生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后,教师往往只布置相应的习题供他们练习,以求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获得技能。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解题的习惯,也容易使他们丧失学数学的兴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改变练习的形式,将练习置于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需要运用相应数学知识去解决的一些现象。如这节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实惠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帮组我们迅速解决问题,当学生举出实例后,可以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并做好记录。这样做,将学数学与用数学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增进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朗读;情感;技巧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初中生学习数学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关系,总结出以数学应用、数学语言艺术、数学教法、数学解题技巧、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面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来说,更加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确立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本文为语文阅读为中心,就如何加强完善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师指导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方法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基础能力。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这句话深入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掌握了读书的技能,切实熟读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阅读作为人类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获求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一段时期的研究,现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几点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可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在课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已全面铺开的今天,创新教育是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创新教育,是指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创造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作为一名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它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使其以学科教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主动性强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师生欢迎。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
期刊
摘 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物理兴趣性的点滴体会,导出兴趣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兴趣 ;物理教学;适时设疑;培养  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全新的课程,开始时学生信心十足,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不少同学对物理的新鲜感逐渐淡化,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教育体制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开展实施,中学体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教材和评价,对广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俄国教育之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综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的综合能力往往成为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和前提条件,体育教学以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为主,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新课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