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价值及其演进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构成及其表现,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内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内容,论述了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演进机制及未来发展过程中价值演化的趋势,可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价值;演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153-04
  Analysis on Value and Evolution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Shan Fubin1,Wang Gang1,Feng Hongying2
  (1.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 China;
  2. Management Schoo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value were pointed out, and its the cont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trend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value was also put forward. All these could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Rural tourism; Industrial valu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正面临优化升级的挑战,正确认识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构成及其演进规律对于探寻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消费需求角度看,旅游产业的价值是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消费环节所产生的价值,是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企业在目标顾客选择、产品定位、产品设计与生产、价格制定、渠道选择和形象推广等活动中所创造的。从旅游产品供应角度看,旅游产业的价值是在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创造的。从旅游体验的角度看,旅游产业的价值包括旅游体验产品设计与生产、环境制造、信息传递与服务、旅游运输服务、旅游产品消费服务等所有相关环节所创造的价值。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旅游产业价值的构成及其演化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乡村旅游产业价值演化机制的讨论,以探寻乡村旅游产业价值演进的趋势,找到推进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规律。
  1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构成及其表现
  价值是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而呈现的用途和作用。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就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态、文化、农业生产以及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给游客、经营者、管理者、服务者等主体所带来的功能和效用,也就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给相关主体带来的各项收益。乡村旅游业作为融合了农业、旅游业及关联产业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其价值来源于产业内各项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惠及游客、经营者、政府、村镇居民等多类主体,产业发展为这些主体带来的收益是多方面的。从价值来源看,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包括旅游景区(项目)发展所产生的价值、基于产业链的纵向价值和基于产业集群的横向价值三部分。景区或项目所创造的价值指景区或项目运营给各主体带来收益;纵向价值指乡村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活动给各主体带来的收益;横向价值指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内各景区或项目相互竞争合作给各主体带来的收益。
  从价值表现来看,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产业内经营主体的经营收入和政府的收税,包括乡村旅游景区(项目)经营者的收入、农副产品和工艺品生产者的收入、餐饮住宿和运输经营者的收入、旅行社的收入,以及景区和关联企业内员工的工资收入等。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地区发展,以及就业和创业机会增加等,包括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审美素养的提高和文化体验、知识增加,以及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的知识、技术、信息交流,村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生态效益则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改善、动植物保护等。
  2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阶段及其价值表现
  2.1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深圳市为招商引资举办了荔枝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深圳荔枝节的示范和带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这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此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又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内,乡村旅游项目集中在大城市郊区、特色农业生产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则是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驱动力量,旅游项目以农业观光、绿色农产品的品尝和采购为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华夏城乡游旅”作为该年的旅游主题,农家乐、村寨风情游、农业科技游等乡村旅游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传统农业观光项目,具有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感知体验、科普教育作用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出现。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拉动成为这一阶段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产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强,除游览环节外,乡村旅游产业链其它环节所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突出。   进入21世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进入深入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的特色村、特色乡、特色县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推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成为此阶段乡村旅游消费的主导需求,游客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完整、体系化的享受,区域内外的乡村旅游景区(项目)纷纷通过合作来建立产业集群或乡村旅游综合体。
  2.2不同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以其独特的地方性和乡村性特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构成不断变化,从产业价值来源和构成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特色资源为主的发展阶段、以旅游产品创新为主的发展阶段、以区域间合作为主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产业价值持续演进的过程,如表1所示。
  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
  以特色资源为主的发展阶段价值来源:依托乡村内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乡村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发展。
  价值表现:产业的价值结构单一、整体价值水平较低,产业价值主要表现为乡村旅游景区(或旅游村镇)所产生的收益,主要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发展机制:公益目标是产业发展的主导目标,政府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主体,政策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以旅游产品创新为主的发展阶段价值来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被广泛应用,通过对各种特色资源的科学配置以不断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价值表现:产业价值结构逐步完善、整体价值水平逐步提高,产业价值主要表现为乡村旅游景区(或旅游村镇)所产生的收益,同时,乡村旅游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的价值趋于明显;产业的经济效益强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较小。
  发展机制:除公益性目标外,盈利目标性得以强化,政府和各类经营者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主要主体,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拉动并存。
  以区域间合作为主的发展阶段价值来源:除传统资源外,人造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在区域内外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利用,以实现资源的融合开发利用。
  价值表现:产业整体价值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产业链价值和产业集群价值所产生的收益越来越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实现。
  发展机制:盈利目标和公益目标并重,经营者和中间服务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主体;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经营者内生需求的作用下,区域内乡村旅游景区间、景区和非景区间合作紧密。
  3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演进机制
  乡村旅游产业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原有供给和需求平衡的打破,促使产业生产效率的上升和新型业态的出现,这也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基本特征。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价值的演进体现在两个方面:完善价值体系和保障价值实现,即完善产业的整体价值结构、提升产业的价值水平,构建价值实现的组织体系、健全价值实现的保障条件。
  游客需求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在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和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各级地方政府产生变革的动机,期望通过创新以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从而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益回报。
  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收益回报水平和回报的稳定性,首先需要引入新的资源要素,包括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新政策以及知识、人才、资金等,通过新的资源要素引进,以创造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新项目、新产品。而新的资源要素吸引离不开“中介物”的桥梁作用,在实践中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或乡村旅游合作社通常就是“中介物”。这些主体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将新的资源要素吸引、集聚到乡村旅游产业中,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新资源要素的投入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产生转变,产生新的“生产函数”,即通过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和组织关系的变革,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产生新的旅游产品。新资源要素的投入和新“生产函数”的作用,提高了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使产业的生产效率逐步提升、产业收益逐步增强,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也就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演进,如图1所示。
  图1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演进机制
  4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演进趋势
  4.1乡村文化资源将成为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重要来源
  乡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保持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创新乡村旅游产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和新的渠道。民俗风情、宗教礼仪、民间技艺、地方文艺等将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文化资源;乡村文化节庆、乡村文化主题公园、特色乡村文化小镇(或特色村)、乡村文化博物馆、乡村文化娱乐舞台等将成为乡村文化开发的主要形式。通过塑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乡村文化精品线路”、“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使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4.2更加注重项目和业态的创新来培育产业的新价值
  升级乡村旅游的传统业态、培养新业态,将是乡村旅游产业价值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将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健身旅游、文化艺术旅游等融合,发展乡村专项旅游产品是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新项目的方向。乡村汽车营地、葡萄酒庄、创意农园、教育农园、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国际驿站,以及乡村内的各种休闲度假,如温泉度假、森林度假、滨水度假、乡村俱乐部度假、乡村会议度假等,将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新业态,通过对新业态、新项目的培养以增加乡村旅游产业的新价值。
  4.3更加强调产业内各项活动的协调以增加产业整体价值
  产业价值是产业内相互关联经营主体基于总体目标所创造价值的集合。乡村旅游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将更加强调不同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产生联动效应,进而扩大产业收益。经营主体的合作在组织形式上将突破行政界限和产业界限,构建战略合作联盟和产业集群;在功能定位上将更强调差异化和彼此互补;在空间布局上将以“带”、“片”等形式形成乡村旅游聚集区。通过合作使各类资源、知识和信息在相邻地区之间、关联产业之间、不同经营主体之间顺畅流动,从而实现产业整体价值提升,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4.4强化游客体验将是乡村旅游产业价值实现的有效保证
  强化游客的旅游感知水平是乡村旅游产业价值转化成产业收益的根本保证。在未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为游客创造体验的途径将集中在教育性体验、娱乐性体验、美学性体验和探索性体验等方面。通过教育性体验活动让游客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熟悉乡村生活方式;通过娱乐性体验丰富游客旅游乐趣,创造畅爽感觉;通过美学性体验让游客感受乡村优美风光、感知乡村文化魅力;通过探索性体验让游客在乡村探奇揽胜,获得内心满足。
  4.5生态环境在乡村旅游中的基础作用将更加重要
  乡村旅游业的兴旺得益于乡村优良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本质是对产业价值的突破和创新,而优良的生态环境将是价值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乡村旅游产业未来发展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杜绝项目开发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枫,覃峭,张林.利用品牌延伸整合旅游产业链的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9(1):98-101.
  [2]何建民.奥运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功能及方式——基于常规旅游价值链与全面营销导向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7(3):7-10.
  [3]王保伦,王蕊.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本质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76-80.
  [4]张朝枝,邓曾,游旺.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J].旅游学刊,2010,25(6):19-25.
  [5]单福彬,周静.基于价值体系的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7):248-250.
  [6]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1,32(7):114-118.
  [7]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 1597-1605.
  [8]程巧莲,刘宝巍,马春野.基于价值创新的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重构[J].技术经济,2009,28(2):86-90.
  [9]蒲姝.以乡村旅游价值要素为基础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探索[J].商业时代,2010(22):129-130.
  [10]曹辉,陈秋华,陈平留.乡村旅游发展PPT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2006,25(7):1-3.
其他文献
摘要:为明确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及其在茶叶、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最终残留量,解决茶树害虫危害及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吡蚜酮田间药效试验、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能有效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防治效果在75%以上;吡蚜酮在鲜茶、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0 d和6.5 d;25%吡蚜酮悬浮剂200 mg a.i./L 2次施药处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温室通风方式费事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或卷轴因受力不均易折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日光温室通风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电机、支架、滚轴、卷绳、卷轴和控制器等组成,通过采用多路“平拉”的通风结构,采用手动、遥控、短信和自动方式控制通风口薄膜的开启范围,实现快速降温和降湿。该系统安全可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关键词:日光温室;通风;遥控;短信;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S625
期刊
摘要:  2014年9月14~18日连续阴雨天导致玉米茎腐病大发生。调查结果表明,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的13个参试品种,从发病到收获6 d内,其茎腐果穗千粒重比正常果穗减少3.28%~9.56%,其中晚熟、灌浆时间长的品种1-11的茎腐病果穗的千粒重减少最多,达9.56%,灌浆开始晚的1-2、1-7、1-12的茎腐果穗千粒重减少在7%以上,也高于其他品种;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区域筛选试验
期刊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钾肥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钾处理鲜烟中总氮、粗蛋白含量在各时期最为适宜,烟株的氮代谢最为协调,并提高了鲜烟中还原糖、有机钾含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其比值中,硝酸钾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硫酸钾处理钾含量最高,但有机钾含量最少,氯离子、硫酸根含量最高;柠檬酸钾处理氯离子、粗蛋白含量最少,有机钾、还原糖、总糖含量最多,K2O/Cl
期刊
摘要:  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材料,采用3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对公顷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品种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00万、300万、225万苗/hm2,因品种特性的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主
期刊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山东地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以37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依据进行控水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品种有鲁单9088、连胜188、天泰33、郑单958,抗旱强的是东单60、三水218、济玉96,德利农988与登海661为不抗旱品种,其它玉米杂交种抗旱性一般或者较弱。  关键词:玉米;抗旱鉴定;抗旱指数;抗旱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号:
期刊
摘要: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二元土地困局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诱因。通过分析我国特别是西安市城乡统筹规划中二元土地问题形成的原因,基于产权理论及土地产权属性的视阈,对西安土地改革的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进行了梳理,最后从完善土地产权法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坚持统一城乡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管理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西安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产权理论;土
期刊
摘要: 以早熟5号和863快菜两种早熟型大白菜为试材,对其苗期叶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播种后0~25 d内,两个品种均表现为第1叶生长最慢,第6叶生长最快;出叶呈逐渐加快的趋势;植株鲜重的增长随叶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快。  关键词:早熟型大白菜;苗期;叶片;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S634.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27-03  Growth
期刊
摘要:  以‘首都’豆梨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以园土为对照,对4种不同基质配方下豆梨的生长状况、光合性能及根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豆梨在4种配方基质中的表现均优于园土,C配方比较适合豆梨容器栽培。  关键词:‘首都’豆梨;基质;容器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1.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3-0033-04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
期刊
摘要:  为实现甘薯耐旱性品种的快速筛选,本试验采用室内PEG模拟连续干旱法对22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1、12057、11001和零9281等品种(系)的根系持水力、根系活力和幼苗成活率较高,具有较强的苗期耐旱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根系持水力、薯苗质量和含水量、根系活力等可作为重要的苗期耐旱性筛选指标;干旱胁迫下根系的持水能力和采苗后薯苗状况是影响甘薯苗期耐旱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