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限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频繁出现,成为社会人民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未成年人来说,这些报道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教育挽救的原则,以减轻对未成年人所造成的伤害。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刑诉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本文就刑诉法的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完善了不公开审理制度展开说明,阐述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限制。
  关键词:刑诉法;未成年人;犯罪报道
  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报道法律就要有严格的限制。本文就刑诉法中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公开审理制度阐述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限制。
  一、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
  一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在早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报道中,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很多媒体对报道的细节处理不够重视,有的甚至直接将未成年人的名字进行曝光,对犯罪未成年人重回社会后的生活造成了及其负面的影响。
  此后,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方式有了一定的修正,在进行此类报道时,媒体开始对敏感信息加以处理,但是为了能够吸引眼球,开始对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生活细节下文章,导致了报道在形式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一些报道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刑诉法对犯罪报道的限制
  (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规定,犯罪不满18周岁且被判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有关机关应对犯罪记录封存,只能根据规定在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办案时可查询使用,依法查询的单位应当对封存的犯罪记录予以保密,除此之外不得向任何个人和单位提供[1]。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界获取犯罪记录的途径,但是在特定情况下某些特定单位依然可以查询犯罪记录。法律明确规定,对犯罪记录司法机关以及有关单位可以查询使用。但是法律并未对媒体是否在有关单位的范围内给出结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不让外界得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媒体的报道作为人们了解外部信息的途径之一,如果媒体可以查询获知犯罪记录并将其报道出去,那么建立记录封存制度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所以媒体不应该在有关单位的范围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将会不断完善,届时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将会更加倾向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达到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绝对封存,就会大大得限制媒体的报道空间。
  (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附条件不起诉,又称为暂缓起诉、缓予起诉、暂缓不起诉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格、情况、犯罪性质和情节、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的悔过表现等,对较轻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设定一定的条件,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犯罪嫌疑人履行了相关的义务,检察机关就应做出不起诉的决定[2]。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有助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矫正,促使其尽快、顺利地回归社会,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由于刑诉法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增设,将会导致媒体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选题范围大幅减小。
  (三)不公开审理制度
  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所谓不公开即不允许群众旁听,不允许记者采访报道,但对当事人仍要公开进行。刑诉法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3]。此制度有利于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减轻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傷害,但是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媒体不能介入,只有宣布审判结果时,才能参加,使得无法采集与案件相关的重要信息。由于庭审类法制节目的直播特色,而这一制度的出台,庭审类法制节目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选题方面将会被直接排除在外。
  刑诉法的进一步落实缩小了媒体的可报道范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及不公开审理制度导致了媒体在选题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对人权的保护制度越来越完善,媒体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受限已是必然趋势,这样对犯罪未成年人来说,能够在根本上降低他人的歧视行为,减少心理阴影,使他们能够快速的开始新生活。
  参考文献:
  [1]罗世龙.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反思与完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37-49.
  [2]陈敏.浅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览,2018 (27):95-96.
  [3]姚广宜,李汶龙.新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的法律限制及影响[J].当代传播,2013(03):75-77.
  作者简介:
  章天怡(1990~ ),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法学学士,任职于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研究方向:刑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法制社会也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依法治国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进一步深入民心,在人民心中地位越来越高,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每个人的诚实与信用。目前社会,更需要人们遵从诚实守信的原则。本文讲述了《合同法》中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及《合同法》目前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合同法》体系,更好为社会做出服务。  关键词:《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目前来看,合同法诚实信用已
白酒企业历来被课以重税,其中尤以消费税为甚.面对高额税负,白酒企业采用各种手段来规避税收负担.在白酒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避税与反避税的博弈中,企业的税收负担随之波动.白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设立危险驾驶罪的初衷是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恶性交通肇事的发生,但对于如何适用危险驾驶罪方面,法官们遇到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危险驾驶;交通肇事  一、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之间的关系  危险驾驶犯罪与交通肇事的主要对象相同,但客观和主观因素不同。首先,就客观要求而言
摘 要:规范化司法既是司法行为的内在需要,更是提升司法服务品质的需要。在社会转型复杂形势这个重要节点上,如何强化法院队伍素质,解决司法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化司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规范适用法律并最大化发挥司法的各项功能及作用,笔者认为司法者是主导、服务对象是最终的落脚点。  关键词:司法制度;法律规范;司法体系  一、司法者的问题  伴随着《关于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赋强公证制度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赋强公证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早在2004年,“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被正式列入《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其成为改革开放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项目。由此可见,多元化纠纷解决得到了全社会的注重。多元化纠纷的解决关乎到社会的安定,为此,国家推出了赋强公证制度。  一、赋强公证制度概述  赋强公证制度,从字面上看,可
【摘要】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国家竞争力也为企业竞争力奠定现实基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竞争形势进行简要梳理,其次分析了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 基础研究  一、引言  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欧元区的持续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
摘 要:旧过失论认为过失犯的重点在于结果预见义务,过失仅仅为责任要素。修正的旧过失论认为,在过失犯的客观层面,实行行为需要具有实质的危险性。新过失论在旧过失论的基础上提出,它认为过失不仅仅是责任要素,也是构成要件要素、违法要素,过失犯的中心在于结果避免义务。超新过失论只要求对于危害结果具有一定的危惧感即可,不要求具体的预见可能性。  关键词: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旧过失论;新过失论;超新过失  一、新
离婚诉讼是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部门处理的案件之一。如何在离婚诉讼中认定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往往成为离婚案件中最大的争议点。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双方在离婚诉讼中对房产的纠纷更加激烈。随着房价上涨,房产越来越成为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中最重要的财产形式。由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地产政策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房产。因此在处理离婚纠纷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财产,特别是房产的认定和处理尤为
期刊
针对城区内河污染治理项目专业性强,绩效审计难评价的问题.文章采用围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的审计思路,对宁波市城区内河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绩效审计实践探索;分析了
摘 要: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意识的重要地方,其不仅是优秀党员的输出地,也是政治理论与政治意识的集中地。随着党员干部群体不断增多,党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多元化社会体制下,人们的思想多元,由于党校政治理论专题理论性强,因此较难被学员汲取,为此,需要从党校政治理论专题教学中进行创新,以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政治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党校;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