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何去何从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智慧和精神的源泉,让人性在前人思想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当今社会,信息时代卷着知识经济一起到来,阅读更是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倍受关注。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前辈在这方面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然而反观当前的教学实践,阅读课堂仍然存在着不足和误区。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反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然而,只要深入课堂,就不无遗憾地看到,课堂表面的热闹掩饰不了学生思想的贫乏和精神的苍白。忽视阅读本质,忽视学生主体体验和感受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体意见的形成,则成了无关之事。其结果必然是学生阅读主体的潜在失落,从而导致学生走入阅读误区,使教学最终难以达到终极目标。
  (一)轻课外导读,重课内讲读,导致阅读积淀干涸。在对高中语文现状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受到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冲击和未来就业需要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而应试性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聚焦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用讲、不用读、不用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精讲细读。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更广泛的天地,则倍受冷落。
  (二)模式化等于规范性,消除了个体差异,淡化多元化。任何学科依据它自身特点都会有其一定的规律,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但规范不等同于模式化。1.反映在课程格局上,忽视学生主体以及各地区学校的需求和特点,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目标和方式,来衡量原本千差万别的学生。2.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而有的老师过于强势,甚至扼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他们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
  (三)内容的解读替代了思维的训练。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教学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容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能忽视的。观摩课上,学生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妙语连珠,但总少不了教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学生永远无法逃脱“教参”或教师“圣言”的牵引。更多呈现的是对内容和结论的传递,为了答案而教学。如此阅读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成了对老师、对教参的理解,难免跟在“教参”、教师的思想后面亦步亦趋。学生的阐释和“自由”的思想,很难超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浅尝
  对现状的反思,其根本出发点是回归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反思的目的是走出误区,真正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这要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拓宽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心灵就会干枯。所以要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让他们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二)打破模式和程式,充分尊重个别差异。1.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简单划一的规定。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才能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而不是肢解文本。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自主精神的成长。
  (三)将思维训练摆在其应有的地位上。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此教师在阅读角度的指导、阅读内容的安排、阅读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1.理清文脉,训练思维逻辑性。思路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轨迹,作者创作是利用思路来实现创作意图。2.启发质疑,培养思维创新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多方面突出学法的指导。3.完善补充,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对课文的观点、构思、写作手法乃至句子、词语的注释,进行完善补充,着眼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4.联想拓展,激发思维的想象力。联想力与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创作的思路联想下去,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5.比较迁移,挖掘思维的深刻性。“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文本解读中,要鼓励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从作品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中得到更多感悟。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阅读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
  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新课标的实施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挑战,更是前进的依托和方向。作为语文老师,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和不甘平庸的创造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开疆辟土,将新课标的精神真正溶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学生真正能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和人性的光泽,让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其他文献
文言文特殊句式是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运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和畏难心理。激发兴趣,探索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一、联想类比当代仍然使用的成语  如今使用的熟语特别是成语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成语中保留有许多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成语有约定俗成、言简意赅等特点,学生有一定的成语基础知识,通过分析成语来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不失为一条捷径。如,“时
期刊
古人曰“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建构语文知识的高楼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关键也在于平时多“积累”。只有积累,才能达到“博学于文”,“积渐成学”。语文的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少积累的误区。  “越积越累”。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被动积累,没有爱好;二是积累时漫天撒网
期刊
教学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前,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单一、缺乏情感、有效性差、课堂效率不高等。教师应该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互动中的角色,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互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创造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舒适、和谐的学习环
期刊
记得高中时的自己成绩平平,安分守纪,不闹事也不出众。总是悄悄地躲在自己的角落,老师也从不关注我这样老实平凡的孩子。那时的自己曾对自己说: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把关爱的阳光平均地洒向每一个学生。现在命运真把我推向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将近十年,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要做到绝对的平均是多么地难。但我尽自己的努力做着,希望用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帮他们创造奇迹。  现在我与学生是一种和谐、平等、亦师生亦朋友的关系
期刊
《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风貌。  下面,先通过明海和小英子初次见面的一段对话描写,来认识一下小英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期刊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好的厨艺,没有食材也只能画饼充饥;再高明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难有必胜的信心。写作即如此,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和素材积累,断然写不出佳作。君不闻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君不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
期刊
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画面是这样的:水面上一叶扁舟,舟上一翁独坐,垂钓江中,扁舟四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几道寒波。整个画面除此之外,大部空白,但却似乎满幅皆水,表现出烟波浩渺、苍茫辽远的深邃境界和清寒意象。那几道清波是以少概多、以虚总实的笔法,是一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境界。  画面构图过满过实,给人以压抑感,画面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空白,便给了观赏者以遐想
期刊
高考语文复习课该怎么上,讲什么内容,重点讲哪些知识点,知识点有怎样的规律。这些都是值得去探讨的东西,高考语文复习课必须向科学、合理、明确、高效要成绩。针对即将来临的2013年高考,高三语文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这里的“法”,指的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省区)》和《2013年考试说明》。新课标统领考纲,考纲明确考题,而考题的设置指导着教学方向。在高考的复习
期刊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和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它的抑扬顿挫。可是苍白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美,而且读
期刊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阅读是生命的必需,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但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喜爱有加,而对经典文本却比较冷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因多食“快餐”少食“精食”而营养不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