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初探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色革命的发祥地,有“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之称,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合称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拥有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红色资源极为丰富。上海的红色渗透在城市的每一处,渗透在繁华都市的血脉里。这些红色遗址都是上海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文化史料和爱国主义资源,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宝藏和文化骄傲,深入挖掘、整理、利用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运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财富,以史鉴人,用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激发市民爱国爱上海的热情,是非常值得保护和开发运用的事情。
  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工作成效明显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上海市红色遗址遗迹的分布市区相对较为集中,数量也较多。据统计,现有红色遗址遗迹657处(其中与党的活动直接相关的遗址456处,其他遗址201处),现存440处,损毁217处。在456处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74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90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1处,烈士墓21处,纪念设施50处。此外,1915年到1949年之间,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共有1020处(其中包括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民主党派历史纪念地)。
  在红色旅游方面,上海目前拥有近60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纪念馆、陈列馆、故居、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在全国的 30 条旅游路线中,上海为中心的沪江浙红色旅游区成为第一批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中之首,其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还有近几年的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的研制与发布、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历史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上海市难民区、上海犹太难民研究与纪念活动等,上海在红色旅游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和保护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已经是走在了前沿。
  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上海积极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不断加大红色资源发掘保护力度,有力得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重点项目。上海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加强红色文物创意产品开发,促进红色革命史迹与创意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完善业态发展支撑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融合型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当前,上海正在全方位发力打造红色演艺内容产业,鼓励对红色题材开展文艺创作,打造一批叫好叫座的舞台剧、杂技剧等原创作品,并推向国际舞台。通过电视、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诞生地和建党精神,推动“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向纵深发展,引起良好社会反响,进一步彰显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
  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内涵挖掘不足制约了红色精神的阐释
  上海虽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挖掘及影响力远与之不成正比,相比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更具讽刺意义的是,由于中共一大会址被新天地的光环所笼罩,甚至有年轻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条件很好,开会选在了毗邻小资空间的市中心位置,并未觉如何艰苦卓绝。
  上海虽然在红色旅游建设中成绩显著,但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旅游质量的不足,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见人、见史、见精神”新时代价值和深层内涵挖掘远远不够,旅游景观规划稍显表面化,以游客游览量为重点而忽略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红色精神的发扬。除了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凸显,红色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这三种文化在改造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特别是各区展示改革开放成果,需要进一步打造“红”的效果。
  2.利用方式单调削弱了红色文化的影响
  纵观上海的红色文化遗产,总体上比较局限地定位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机构和参观景点,大多数都是以抗战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馆、组织机构旧址纪念馆等形式存在,部分红色旅游景点本身规模较小,现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参观主体物比较单一,文化设施布局形式较为单一,教育形式单一。
  开发利用方式大多是静态的博物馆式陈列,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介绍,主要停留在一般的参观讲解上,情景式、体验式、融入式教育少,总结提炼、内涵拓展较少。此外,当参观者结束了红色文化遗产地的参观之后,并未有可供选择的红色衍生产品,更没有形成用户粘性的措施,使得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感知仅局限于参观的某一时刻,这在信息化时代很容易消解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媒介融合时代,在多元价值主张碰撞的年代,在红色文化代际传承的现实需求下,如何以年轻一代愿意参与、乐意传播的方式供给红色文化产品,是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关键。
  3.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传播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虽然从总体上看,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量广,红色文化资源高地态势正在形成,但離全国一流品牌影响力还有距离,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产权性质不同等因素,上海红色文化旧址遗址之间的内在串联、红色文化主题场馆的协同联动较少,红色文化资源“菜单多、套餐少”,综合效应未充分发挥。比如在文旅结合方面,经典的红色旅游线路还不够多,缺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红色文化与旅游在融合数量上不太乐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的红色革命遗址未被转化成旅游景点,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率偏低,红色旅游发展不均衡,在整体旅游市场所占比例偏低等问题。
  上海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也不够,各红色旅游景点分属各地区、系统管辖,由于景点各自为政,各个景区之间以及红色景区内部缺少联动发展,成碎片式开发。即便是红色旅游经典区,也缺乏资源的整合和联动,以及精心打造。低层次开发较严重,忽视红色旅游的本质属性及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发的点状发展态势。总体而言,上海红色文旅的各个方面的融合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提升,仅有少部分红色革命遗址转换为红色旅游产品,且旅游热度较低。“党的诞生地”这一核心红色文化品牌的价值被低估,上海距离打响该品牌还有一定的距离。   4.红色遗址保护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上海拥有大批红色史迹,然而由于岁月推移和城市建设,许多重要革命旧址已陆续消失。对红色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人为侵占或拆毁红色遗址的情况偶有发生。部分红色遗址“改头换面”被淡忘,一些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红色遗址,在城市动迁和开发中没能得到有效保护、开发与利用。有的红色遗址比较破旧,有的仍为居民住宅,周边环境很差,超负荷使用、消防隐患等问题影响着这些历史建筑的安全和寿命。个别现存的遗址建筑原有的风格遭到了破坏,与周边环境显得不够协调。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被拆除的重要的红色遗址,没有留下任何标识,导致一些红色文化遗产信息永久消失。各遗址分别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保护、开发、利用的情况很不平衡,难以实现有效的优化整合等。这些红色遗址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运用,需要更加关注。
  上海红色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1.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注重红色精神阐释
  不同于长城、故宫等建筑本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科学性,红色文化遗产往往在建筑本体上的特色并不突出,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意义的明确和内涵的丰富,如果这些内涵没有被充分的解读和阐释,是很难全部领会的。充分的内涵与价值阐释,正是红色文化遗产场所精神得以作用的前提,因此,深入挖掘历史、还原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在红色遗产的开发中,应深度挖掘红色遗产的文化内涵和遗产背后的故事。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意义及事件指向性很强,在遗产形态上还涵盖了革命精神、革命故事、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构成了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红色资源。在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并推出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不仅可以丰富文化产品市场,更重要的是能使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因此要加强文艺创作,推出红色电视剧、纪录片、小说、戏曲等,以艺术呈现的方式激励和鼓舞广大群众。
  2.创新红色产品形态,强化在场实践体验
  上海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时代特征,创新红色产品形态,丰富红色产品供给。要打破以往只在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创新红色产品的载体和形式,让红色产品能够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今社会是多媒体互通互联的时代,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因此,红色文化遗产的产品形态要紧紧围绕互联网和文化产业来进行开发设计,创建线上博物馆,举办网络图片展,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红色寻访活动等,让红色活动在网上蓬勃发展。只有让红色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丰富红色供给内涵,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精神激扬城市精神。
  上海多处红色文化遗产地正在进行着红色精神深度阐释的尝试,阐释方式上应该注重在场实践体验的设置。如今是体验经济时代,虽然红色文化遗产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商品,但对于该类文化产品的消费,依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体验基础之上,注重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式”,增加其参与性、互动性,如运用视觉及听觉的多重体验模式还原战时场景,探索采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年地下工作者的艰难。在场实践体验的强化,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观感,这对于红色文化精神在公民个体层面的传承是大有裨益的。
  3.加强红色文化统筹,抓好红色资源顶层设计
  上海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上述从要素层面构建的发展路径外,更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打响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品牌,首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无论是从党员干部教育还是城市旅游发展角度看,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都要定位于全国一流品牌。为此,要十分注重顶层设计。要加大全市统筹力度,在发挥各区积极性的同时,注重发挥市级部门在整体规划、政策制定、标准制订、工作培训、资源整合、旅游线路设计、工作统筹协调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对其开发利用不可能完全交由市场,而红色文化遗产因其较强的政治性,更需要政府在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打破体制性的壁垒来促进红色文化遗产要素的结构性整合。
  在体制机制上,建立市级政府层面的红色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统筹机构,协调各红色遗产点的优势特色,形成上海红色文化链。通过打造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链来进行要素整合,形成彼此关联、相互带动的红色文化遗产协同发展闭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挥集群效应。
  4.加大跨区域联动,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能够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红色旅游的支持与发展,通过对上海红色旅游的发展地位、现状、竞争条件分析,提出上海都市型红色旅游发展的目标及对策思路。要优化旅游发展战略布局,明确红色旅游区发展重点,将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自然景观纳人旅游总体宣传框架推介。串联区内红色旅游景点,推出红色之旅经典线路、精选线路,引导旅游者在观光中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市域层面,加强上海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市区的联动发展,同时注重打造上海红色旅游的“都市特色”,研究透彻上海作为“红色之源”,进行特色建设,深入研究如何激活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可产业化的部分产业化,从而打造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之旅”旅游产品。
  应加强市域内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在上海不同区县,根据资源特色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进行资源内部竞合。在上海市外跨区域联动,也要进行资源外部竞合,区内和区外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根据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一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区内互惠合作、区外联合竞争、内外共同发展的开放式红色旅游共生系统。要把红色血脉与城市文脉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各个艺术门类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加强区域联动,深化与历史相似、地缘相近的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通。充分用好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等合作机制,通过资源整合,进行跨区域的联动发展,增强地区的红色旅游影响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红色品牌。
  5.拓寬红色文化品牌营销,挖掘红色遗址教育潜力
  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提升离不开传统电视、报纸、海报、广告牌等基础宣传,新媒体时代下也需要利用新兴媒介做好推广。要加强主题营销,建设开放型红色生态博物馆,并与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事件相联系,营造特定时期的主题氛围;要推进创意营销,与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合作,或拍摄相关题材的微电影,将上海红色文化以创新性地形式展示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此外,还要开展体验营销,随着红色圣地巡游等基于影视作品诞生的新型旅游方式,开展《战上海》《伪装者》《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著名红色革命影视剧拍摄场地的红色旅游,增加游客的红色文化体验感知和质量。
  要强化红色文化品牌管理,完善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微电影,抖音等网络新媒体,依托地铁、机场、车站、码头和窗口行业,大型城市综合题等公共空间,持续放大党的诞生地的社会效应。红色文化遗产因其明显的意义指向性,对其在精神文化的引领要求更高,简单的陈列与讲解并不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形成用户黏性。只有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上海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升级现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供给体系,提供丰富优良的适应现代传播方式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红色文化遗产供给从同质化到精品化的飞跃,引领不同层级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需求,从而在根本上促进上海红色文化遗产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奏响时代最强音,谱写时代新华章。2021年,在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上海文艺界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出了一大批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舞台新创作品,种类涵盖音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地展示了上海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坐在上海马戏城的会议室里,看着他们晋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带回来的杂技剧《战上海》的录像,当丰碑耸立,洁白的和平鸽迎着曙光飞来,稳
期刊
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充分掌握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发展方向,并了解软件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基础特征,可以充分提高软件工程技术应用技术能力,对解决软件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面临技术问题起到辅助作用。
峥嵘岁月步蹒跚,革命精神代代传;镰刀锤头永不悔,宝塔山下英雄还。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奋斗与求索,百年的沧桑与巨变,铸就了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我们的叙事书写与表达中,需要宏观之下的微观肌理,去丰富骨骼与血肉。正如本期专访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所言:“宏大叙事与微观具体的视角和表现,都可能揭示一个民族的心理性格、一个时代的复杂
包容性发展强调人人有责,全面协调,机会均等,利益共享,是一种更具人文关怀,更加全面、公平和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文章从包容性发展视角探讨残疾人就业问题,发现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朝着稳中向好方向发展,但残疾人就业仍存在以下问题:残疾人就业主动性与企业接纳性欠佳;人力资本和就业资源欠缺;无障碍环境匮乏以及就业制度难以保障等。推动残疾人就业包容性发展应从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开展残疾人包容性教育,宣传残疾人文化。建设合理便利环境和优化残疾人就业顶层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提升。
历史上的黄克功案本身已具足“戏剧性”:战功无数的“老革命”枪杀了拒婚的进步女学生。命案发生地点是陕甘宁边区,时间是1937年10月抗战初期,每一个元素都蕴含着过载的信息量。要处理好这起事件,无疑是困难的。史料记载的是,该案由当时代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担任审判长,黄克功最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审理方式以及审判结果,对革命及其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审判。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共历时七年。在这七年时间里,根据地的军民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还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革命文艺运动,革命歌曲应运而兴,苏区红色音乐在此背景下诞生。  进行革命斗争需要向大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音乐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苏区红色音乐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土地革命斗争而发展。关于苏区音乐如何产生有以下几点:第一,工农红军部队的歌咏活动是政
我13岁的时候,上海电视台直播于漪老师公开课《海燕》,一个中学老师在电视里上一堂语文课,这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几乎万人空巷听《海燕》。我那时还不是很懂事,我只知道这是个神奇的老师。  能够写于漪老师是我的荣幸,能够走近她,走近她的家人,走近她的学生,也让我受益匪浅。为了写这个戏,我去拜访于漪老师很多次,确切地说,前面是采访,后来就变成聊天了,再后来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请教。走近于漪老师后最想的就是做她
在这部根正苗红的主旋律题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心目当中的那些“伟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真实的人”,作品不给人物“贴标签”“涂颜色”,而是客观陈述。剧作家以“穿越式”而非“回望式”进行创作,保证了这部作品历史的真实体现。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2021年6月29日,普洱学院召开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向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代表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书记陆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成文章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