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便捷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移动出行平台应运而生。滴滴公司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接连发生“血色”顺风车事件,脆弱的安全防范及管控措施令人担忧,而其“低俗”的营销更是引起争议。本文旨在分析滴滴顺风车“低俗”营销引发的企业伦理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滴滴顺风车 营销 企业伦理
一、引言
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但是在运营车辆准入、平台监管、安全防范、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亟待弥補。毕竟,互联网经济在带来效率的同时,安全才是它排名第一的关键词。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始终无法回避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
伦理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企业伦理关系则涉及到企业运行的利益相关者。
李秋华(2005)提出企业伦理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企业所选择的不良行为所承担的后果,具体包括:1、人本伦理责任;2、社会伦理责任;3、生态伦理责任。伦理责任是对企业行为的一种限制,但从长远看,它为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龚天平(2007) 提出从企业伦理学角度来看,企业经营一般可能采取两种伦理模式:伦理经营和非伦理经营。他还认为企业伦理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价值规范体系, 其内容包括互利互惠的原则、维护经营法规权威和遵守经营法规等合法经营规范以及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责任等企业道德规范, 其层次则体现为经营法规的伦理底线和企业道德的伦理高线两层。
三、企业伦理问题分析
滴滴顺风车事件也引发人们对企业伦理问题的思考:
(一)忽视消费者及产品使命
滴滴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地关注资本这个利益相关者,而忽视了消费者这个利益相关者。顺风车是通过智能化行程匹配,让顺路的车主和乘客实现共享车辆出行,从而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缓解城市交通高峰期出行压力,它的核心在于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但是滴滴顺风车司机准入门槛低,监管防范不到位,从顺风车业务变成单纯的接单业务,逐利性使其违背初衷。
(二)缺乏个人信息保护及扭曲的价值观
滴滴出行app社交化的设计,让车主评价乘客信息,有利于增强平台对车主的吸引力,但意想不到的信息泄露也可能带来风险。滴滴顺风车一直都在有意地以性为话题来进行业务宣传,相比于发生一场意外,更可怕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念。
四、启示
滴滴顺风车事件带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一)重视产品属性及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永贵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顺风车的本质应该是共享和便利,如果一旦偏离这个本质,就会产生问题。顺风车虽然不应该跟社交功能相对立,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平台,正常的社交功能本身无可厚非,但社交功能不能以危害用户的安全、甚至生命为代价。因此,加入什么样的社交功能,如何进行规范和引导等,势在必行。
滴滴公司需要对乘客履行特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安全:一是要求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司机准入制度,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管,另外要保证乘客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对消费者履行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保证提供安全、优质、价格公平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这是企业应当承担的最基本的永久性的社会伦理责任。
(二)提升企业家素养并重新审视经营发展理念
在资本领头的情况下,初衷已经变得极其激进和短视。企业开始关心两件事:一是如何快速扩展市场,视用户为流量而非生命,以推广其估值;二是如何快速实现投入资本的变现。
企业家的伦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员工个人伦理素质的提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企业伦理责任建设所能达到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取决于企业家伦理人格的魅力。因此,要优化社会伦理环境,加大对企业领导人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自律的宣传教育力度,在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思想,奉行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的指导思想,使我们的企业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实体和伦理实体。从长远来看,符合道德标准的做法与日渐增多的利润是相一致的。
滴滴顺风车大肆性暗示的营销文案,没能顾及乘客的真实需求和安全保障。希望滴滴公司真正汲取教训,整改到实处,也希望其他网约车平台能引以为戒,自查自纠。企业不应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还应依法经营,承担起社会责任。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出行平安,生活美好。
参考文献:
[1]龚天平.论企业伦理的模式、类型与内容[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64期:113-117.
[2]杨晓彤,范英杰.新兴出租车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以滴滴快车为例.财务与会计[J].2016-3:99-101.
[3]李秋华.论企业伦理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05.7:170-172.
[4]王倩,陈茜.滴滴变形记:从快公司到“坏公司”[J].商学院,2018年第10期:13-21.
关键词:滴滴顺风车 营销 企业伦理
一、引言
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但是在运营车辆准入、平台监管、安全防范、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亟待弥補。毕竟,互联网经济在带来效率的同时,安全才是它排名第一的关键词。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始终无法回避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
伦理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企业伦理关系则涉及到企业运行的利益相关者。
李秋华(2005)提出企业伦理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企业所选择的不良行为所承担的后果,具体包括:1、人本伦理责任;2、社会伦理责任;3、生态伦理责任。伦理责任是对企业行为的一种限制,但从长远看,它为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龚天平(2007) 提出从企业伦理学角度来看,企业经营一般可能采取两种伦理模式:伦理经营和非伦理经营。他还认为企业伦理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价值规范体系, 其内容包括互利互惠的原则、维护经营法规权威和遵守经营法规等合法经营规范以及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责任等企业道德规范, 其层次则体现为经营法规的伦理底线和企业道德的伦理高线两层。
三、企业伦理问题分析
滴滴顺风车事件也引发人们对企业伦理问题的思考:
(一)忽视消费者及产品使命
滴滴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地关注资本这个利益相关者,而忽视了消费者这个利益相关者。顺风车是通过智能化行程匹配,让顺路的车主和乘客实现共享车辆出行,从而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缓解城市交通高峰期出行压力,它的核心在于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但是滴滴顺风车司机准入门槛低,监管防范不到位,从顺风车业务变成单纯的接单业务,逐利性使其违背初衷。
(二)缺乏个人信息保护及扭曲的价值观
滴滴出行app社交化的设计,让车主评价乘客信息,有利于增强平台对车主的吸引力,但意想不到的信息泄露也可能带来风险。滴滴顺风车一直都在有意地以性为话题来进行业务宣传,相比于发生一场意外,更可怕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念。
四、启示
滴滴顺风车事件带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一)重视产品属性及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永贵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顺风车的本质应该是共享和便利,如果一旦偏离这个本质,就会产生问题。顺风车虽然不应该跟社交功能相对立,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平台,正常的社交功能本身无可厚非,但社交功能不能以危害用户的安全、甚至生命为代价。因此,加入什么样的社交功能,如何进行规范和引导等,势在必行。
滴滴公司需要对乘客履行特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安全:一是要求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司机准入制度,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管,另外要保证乘客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对消费者履行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保证提供安全、优质、价格公平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这是企业应当承担的最基本的永久性的社会伦理责任。
(二)提升企业家素养并重新审视经营发展理念
在资本领头的情况下,初衷已经变得极其激进和短视。企业开始关心两件事:一是如何快速扩展市场,视用户为流量而非生命,以推广其估值;二是如何快速实现投入资本的变现。
企业家的伦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员工个人伦理素质的提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企业伦理责任建设所能达到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取决于企业家伦理人格的魅力。因此,要优化社会伦理环境,加大对企业领导人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自律的宣传教育力度,在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思想,奉行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的指导思想,使我们的企业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实体和伦理实体。从长远来看,符合道德标准的做法与日渐增多的利润是相一致的。
滴滴顺风车大肆性暗示的营销文案,没能顾及乘客的真实需求和安全保障。希望滴滴公司真正汲取教训,整改到实处,也希望其他网约车平台能引以为戒,自查自纠。企业不应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还应依法经营,承担起社会责任。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出行平安,生活美好。
参考文献:
[1]龚天平.论企业伦理的模式、类型与内容[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双月刊总第164期:113-117.
[2]杨晓彤,范英杰.新兴出租车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以滴滴快车为例.财务与会计[J].2016-3:99-101.
[3]李秋华.论企业伦理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05.7:170-172.
[4]王倩,陈茜.滴滴变形记:从快公司到“坏公司”[J].商学院,2018年第10期: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