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它是一种信息技术下形成的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思维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理解把握,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思考中能够结合可视化思维图象进行理解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和创新。因此当前思维可视化已经开始逐渐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图示的方式对思维过程进行展现,实现对头脑智能的开发,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开展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实施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日照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学的知识量以及难度等都有所提升,题目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同时,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希望通过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实现课外学习的拓展,但是最后发现随着笔记的增多思维反而更混乱,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强烈的打击,因此需要探究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问题,数学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简化课堂教学程序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会尽可能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解题思路等全部传达给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非常详细地写明,担心学生不理解,而学生为了能够记住这些步骤则不停地记笔记。整个课堂看似和谐、全神贯注,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高,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思维在走,自身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锻炼,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养成惰性思维,不会思考。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简化,减少教师的教,多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留空间,实现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可视化思维发展以及题目分析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不需要教师不停地讲解,而且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生与自身思路进行对比,并不断发散思维。
  (二)促进学生深度交流
  数学学习中要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学生间不断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思维的碰撞。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导致学生们的交流存在弊端,大部分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合理的交流时间,即使进行交流,也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没有实现思维模式的展现。而思维可视化方法需要将复杂、抽象的思维展现出来,使思维的过程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合理展现教学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交流。
  二、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连续思维
  想要学生思维得到更好发展,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连续思维的培养。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与之前知识的联结,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这个阶段最忌跳跃性思维,因为这易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不完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为学生构建连续性思维。比如在 “特殊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中,共有三个大知识点,分别为菱形、矩形以及正方形三个不同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这三部分内容是独立的,但是又相互联系。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教师在展示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这三个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对比及类比展现,使学生能够对三者性质和判定的异同性进行分析,促进学生连续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信息交流,展现学生同步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可视化发展中,需要注重信息交互作用。學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内容的了解有限,无法对整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对知识点总结归纳后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将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反馈给教师,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促进师生思维的同步发展。比如在“三角形”这部分内容中,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有比较多的判断条件,学生在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对这些条件的混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条件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归纳时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首先在思维导图构图的核心用大圈标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三角形全等的分支条件,包括SSS\SAS\AAS\ASA(S为边,A为角)。明确标明这些判定条件,能够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哪些才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同时还可以用红色墨水的笔将容易出现误判的AAA和SSA标记出来,学生在观看整个思维导图时就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直观的图解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习惯于单向向学生传输知识,还需要以信息交互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直观知识内容的展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强调作图演示,提升学生形象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包含很多形象思维内容,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的表象方面,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需要通过猜想、观察、类比以及联想等方式进行,通过形象思维材料的加工获得相应的思维体验。大量数学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表象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存在学习知识零散、表象知识内容掌握少以及联想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形成这种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不完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直观演示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无法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通过形象思维可视化发展能够将语言表述的方式转变为形象的图形展示方式,形象思维的直观性和动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二次函数”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直观看到y=ax2+bx+c(a≠0)的二次函数中,随着a的变化,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开口的变化情况。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利用几何画板为全班级学生进行演示,其他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与自身的猜想进行对比,并思考二次函数的不同系数在函数图象上反映的位置等,通过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图象性质。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得更扎实,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y=ax2+k,y=a(x+h)2以及y=a(x+h)2+k进行对比,判断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以数形结合的形式,保证数学形象的生动性和间接性,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思维可视化为手段,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促进师生间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保证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及达成度。同时可视化思维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促进学生灵活选取合适的方法,优化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思维可视化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童文博.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6):89.
  [2]王国强,段志贵.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59-62.
  [3]米荣波.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4):99,116.
  [4]高淼.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小学教育者予以重视。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核心素养下,逐步明确德育教育要求,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要引导小学生获得健康的生活,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充分落实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创造为宗旨”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创造教育理论”,在现代依旧是一座可以指导教育实现的思想宝库,他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应在激发人潜在创造性的同时,也相信每个幼儿都具有较大的创造潜力。文章立足于幼儿区域活动,论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会自己学习、自我探索。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引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它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要夯实学生基础,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所谓核心素养,是人们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要求,解决复杂问题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核
期刊
摘 要: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思考形式多样化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创造力的独特表现,更是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保障。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初中数学课堂;培养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数学知识点为基础,通过例题的拓展来完成内容讲解,之后再通过课后习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格形成本身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系统性过程,教师可借助音乐教学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聚焦音乐律动教学,塑造儿童健全人格,对儿童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音乐律动教学;小学生;良好人格  对于思想素质、道德意识尚未完全发展的小学生来说,优秀的音乐作品、音乐故事能够以截然不同的方法填补其情感上的空白,促使其重新认识音乐教学活动,进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教学成效良好。而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选择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生活化教学应用的意义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  为确保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技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从小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初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阶段学习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就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主要是一对多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又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也使得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不高。本文就分层教学模式以及实施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在初中
期刊
摘 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关系的基础仍然是对人性的全面理解,这种理解体现为不同文化传统的存在论融通。当代西方哲学用主体性丰富了客体性.因此加强了自我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全球时代增进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宽容成为基本要求。这不仅是认识论任务,同时也是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达至生存的意识。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主体性;宽容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戏剧的引进和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对儿童而言,戏剧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文主要对儿童“自由”戏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进行探索。  关键词:儿童“自由”戏剧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学校加强“自由”戏剧教育,能更好地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落实课程教育理念,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期刊
摘 要:情境创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为进一步优化措施,提高效果,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究。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问题;优化创新;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主要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络,围绕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影像、图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