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世纪初法国宫廷的洛可可艺术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它的批判也从未中断过,笔者以史料为基础,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出发,希望在肯定其价值的前提下,探寻洛可可艺术产生及衰败的根源。
关键词:洛可可;启蒙运动;华托;康德;18世纪
一、洛可可艺术
法国是18世纪初欧洲美术的中心,这一时期统治者对艺术的支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行下效,使得当时的贵族们也纷纷赞助优秀的艺术家,形成了推崇艺术的社会风气。从积极的层面来讲,这些贵族赞助人使得当时法国的艺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资助完全依赖于作为投资人的宫廷贵族们的自助,也造成了其风格上过于迎合贵族们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以浮华享乐为目的,以柔媚、纤巧为外在表现形式的风格,这就是洛可可艺术。
在洛可可风格的画家中,安东尼·华托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果将其作品《漫不经心的情人》与巴洛克时期里戈的作品《路易十四》作比较就会发现,华托的画并没有庄重严肃之感,却多了一种精致细腻的情趣。其原因在于,巴洛克风格的赞助人是以路易十四为代表的王室为代表,所以必定需要展现其至高无上的威严与权力;而相较洛可可艺术的赞助人,多为贵族和上流社会,其所要体现的是其对于美和情趣的需求。正是依据这一需要,华托在其后创立了一种专门满足贵族需求的游乐画,其代表作便是《舟发西苔岛》,华托由此得到了上层贵族们的青睐。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华托曾受到鲁本斯的影响,画面十分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在当时存在着两种思想,一种以普桑为代表,认为绘画中形式最为重要,色彩只是一种增强画面效果的手段,并不是画面的本质;另一种说法则是以鲁本斯为代表,认为艺术家应当将色彩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华托的带领下,鲁本斯派逐渐占据了优势,并在鲁本斯和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下,建立了洛可可式的绚丽多彩的画风。从内容上来看,画作描绘的是一群正要离开爱神岛的贵族情侣,一群身着华丽衣裙的人正从密林深处走来,华托以其高超的造型能力生动的刻画出了上流社会外出郊游的活动,这仲朦胧绚丽的色彩和温文尔雅的风度不仅符合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现实,也更加易于表达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在华托之后,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们多是表现爱情的主题,以略带调情与情色的成分来显示上层社会的享乐情趣,从艺术层面上来讲已经不及华托的品味。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要数弗朗索瓦·布歇,他在蓬巴杜夫人的赞助下成为了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他主要以优美的寓言题材成名,在爱神的诱惑中,完美的金字塔构图以及粉嫩的肉体表现出了一幅世俗之中调情的场景,而这正是符合贵族阶层对甜腻美好生活的幻想。而这种调情的风格在布歇的学生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那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弗拉戈纳尔对色彩的运用超过了他的前辈们,《秋千》是其最著名的代表画作,这可以看做是一幅典型的调情画,秋千上美丽的年轻女士,躲在草丛中后的恋人,皆是闪烁暧昧的色彩,蕴藏着强烈的情趣意味。
一定程度上来讲,无论是色彩还是装饰意味,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们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艺术元素。从绘画上讲,洛可可艺术对色彩的运用给之后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从装饰风格来讲,当代的一些室内装饰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洛可可艺术的成分在其中。这些影响都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说,洛可可艺术可以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延续,但是,由于洛可可艺术是为宫廷贵族服务而不是教会,所以不再具有教化众人的特性,而是产生了一种纯粹的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从出现伊始就受到众多的批判,认为这种甜美造作的享乐风格造成了社会的败坏。但是,这些批判并未影响到当时处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贵族对洛可可艺术的偏爱。
18世纪中叶,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正在逐步瓦解,封建制度的根基正在逐步的被动摇,人们开始逐渐抛开宗教和传统,以另外一种更加理性的模式进行思考。宗教神学的权威开始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更多的人开始相信科学的经验而非虚幻的信仰。思想、政治上的剧变直接影响到了艺术领域。在宫廷贵族风极一时的洛可可艺术在这一背景下失去了宫廷赞助人的支持,逐渐势微。
洛可可艺术在法国宫廷流行时期,正是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阶段,伏尔泰和卢梭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其中,伏尔泰信奉科学与知识,认为只有通过科学进步和社会的合理改进才能解救人类,相反,卢梭则宣称艺术、科学、社会和文明破坏了“自然人”,即人类的原始状态。卢梭认为,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在人们出生后,其所处的社会中的艺术、科学、和文明破坏了我们作为人类的自然的原始状态,所以人类应当回归“天真和快乐”的原始状态,他还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人感知能力的感觉、情感应当优先于我们的推理能力,应该以自然本性为准则。这一思想使得卢梭开创了自然主义思想,18世纪的法国,这种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了许多学者与画家,这也使得一大批艺术家开始将创作的主题转向那些未被腐蚀的自然乡村中去,成为了“自然品味”的代表。甜腻的华美的宫廷之风逐渐被“自然”所取代,这也是洛可可艺术衰败的重要因素。
我们探究洛可可艺术衰落的原因,从社会层面上来讲,论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洛可可艺术娇柔的美是为上层阶级的少数人服务的,上层建筑的坍塌使得艺术家失去了赞助人的支持。其次,洛可可艺术以其奢华精细的美取悦于人,但其浮华无实的享乐主义风格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注定无法被大众接受。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洛可可艺术作为法国宫廷艺术虽然在其风格上偏重于享乐,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它的成就确是值得肯定的,在华托、弗拉戈纳尔、布歇等洛可可艺术大家的推动下,洛可可艺术为我们留下了一批优秀的著作,同时,由于其精美的风格,使得技法与形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来说,单纯的享乐与甜美只会使作品陷入浮华之美,正如康德对其评价的一样,单纯的优美是无法持久的,势必要在艺术创作中加入绘画者一定的思想情感,或是与审美对象所处的生活现实相联系,这对我们当代的绘画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刘博编著.《奢华的底线——洛可可艺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第1版.
[2]鲍桑葵著,张今译:《美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第1版.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作者简介:徐蒙,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2013级在校研究生,美术学硕士,学校: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关键词:洛可可;启蒙运动;华托;康德;18世纪
一、洛可可艺术
法国是18世纪初欧洲美术的中心,这一时期统治者对艺术的支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行下效,使得当时的贵族们也纷纷赞助优秀的艺术家,形成了推崇艺术的社会风气。从积极的层面来讲,这些贵族赞助人使得当时法国的艺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资助完全依赖于作为投资人的宫廷贵族们的自助,也造成了其风格上过于迎合贵族们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以浮华享乐为目的,以柔媚、纤巧为外在表现形式的风格,这就是洛可可艺术。
在洛可可风格的画家中,安东尼·华托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果将其作品《漫不经心的情人》与巴洛克时期里戈的作品《路易十四》作比较就会发现,华托的画并没有庄重严肃之感,却多了一种精致细腻的情趣。其原因在于,巴洛克风格的赞助人是以路易十四为代表的王室为代表,所以必定需要展现其至高无上的威严与权力;而相较洛可可艺术的赞助人,多为贵族和上流社会,其所要体现的是其对于美和情趣的需求。正是依据这一需要,华托在其后创立了一种专门满足贵族需求的游乐画,其代表作便是《舟发西苔岛》,华托由此得到了上层贵族们的青睐。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华托曾受到鲁本斯的影响,画面十分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在当时存在着两种思想,一种以普桑为代表,认为绘画中形式最为重要,色彩只是一种增强画面效果的手段,并不是画面的本质;另一种说法则是以鲁本斯为代表,认为艺术家应当将色彩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华托的带领下,鲁本斯派逐渐占据了优势,并在鲁本斯和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下,建立了洛可可式的绚丽多彩的画风。从内容上来看,画作描绘的是一群正要离开爱神岛的贵族情侣,一群身着华丽衣裙的人正从密林深处走来,华托以其高超的造型能力生动的刻画出了上流社会外出郊游的活动,这仲朦胧绚丽的色彩和温文尔雅的风度不仅符合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现实,也更加易于表达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在华托之后,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们多是表现爱情的主题,以略带调情与情色的成分来显示上层社会的享乐情趣,从艺术层面上来讲已经不及华托的品味。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要数弗朗索瓦·布歇,他在蓬巴杜夫人的赞助下成为了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他主要以优美的寓言题材成名,在爱神的诱惑中,完美的金字塔构图以及粉嫩的肉体表现出了一幅世俗之中调情的场景,而这正是符合贵族阶层对甜腻美好生活的幻想。而这种调情的风格在布歇的学生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那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弗拉戈纳尔对色彩的运用超过了他的前辈们,《秋千》是其最著名的代表画作,这可以看做是一幅典型的调情画,秋千上美丽的年轻女士,躲在草丛中后的恋人,皆是闪烁暧昧的色彩,蕴藏着强烈的情趣意味。
一定程度上来讲,无论是色彩还是装饰意味,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们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艺术元素。从绘画上讲,洛可可艺术对色彩的运用给之后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从装饰风格来讲,当代的一些室内装饰风格也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洛可可艺术的成分在其中。这些影响都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说,洛可可艺术可以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延续,但是,由于洛可可艺术是为宫廷贵族服务而不是教会,所以不再具有教化众人的特性,而是产生了一种纯粹的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从出现伊始就受到众多的批判,认为这种甜美造作的享乐风格造成了社会的败坏。但是,这些批判并未影响到当时处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贵族对洛可可艺术的偏爱。
18世纪中叶,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正在逐步瓦解,封建制度的根基正在逐步的被动摇,人们开始逐渐抛开宗教和传统,以另外一种更加理性的模式进行思考。宗教神学的权威开始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更多的人开始相信科学的经验而非虚幻的信仰。思想、政治上的剧变直接影响到了艺术领域。在宫廷贵族风极一时的洛可可艺术在这一背景下失去了宫廷赞助人的支持,逐渐势微。
洛可可艺术在法国宫廷流行时期,正是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阶段,伏尔泰和卢梭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其中,伏尔泰信奉科学与知识,认为只有通过科学进步和社会的合理改进才能解救人类,相反,卢梭则宣称艺术、科学、社会和文明破坏了“自然人”,即人类的原始状态。卢梭认为,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在人们出生后,其所处的社会中的艺术、科学、和文明破坏了我们作为人类的自然的原始状态,所以人类应当回归“天真和快乐”的原始状态,他还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人感知能力的感觉、情感应当优先于我们的推理能力,应该以自然本性为准则。这一思想使得卢梭开创了自然主义思想,18世纪的法国,这种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了许多学者与画家,这也使得一大批艺术家开始将创作的主题转向那些未被腐蚀的自然乡村中去,成为了“自然品味”的代表。甜腻的华美的宫廷之风逐渐被“自然”所取代,这也是洛可可艺术衰败的重要因素。
我们探究洛可可艺术衰落的原因,从社会层面上来讲,论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洛可可艺术娇柔的美是为上层阶级的少数人服务的,上层建筑的坍塌使得艺术家失去了赞助人的支持。其次,洛可可艺术以其奢华精细的美取悦于人,但其浮华无实的享乐主义风格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注定无法被大众接受。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洛可可艺术作为法国宫廷艺术虽然在其风格上偏重于享乐,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它的成就确是值得肯定的,在华托、弗拉戈纳尔、布歇等洛可可艺术大家的推动下,洛可可艺术为我们留下了一批优秀的著作,同时,由于其精美的风格,使得技法与形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来说,单纯的享乐与甜美只会使作品陷入浮华之美,正如康德对其评价的一样,单纯的优美是无法持久的,势必要在艺术创作中加入绘画者一定的思想情感,或是与审美对象所处的生活现实相联系,这对我们当代的绘画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刘博编著.《奢华的底线——洛可可艺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第1版.
[2]鲍桑葵著,张今译:《美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第1版.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作者简介:徐蒙,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2013级在校研究生,美术学硕士,学校: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