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的“中国之梦”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序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衡量一个社会健康发展质量的核心标准。所以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的重要议题,文化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中国的现代性文化在经历了引进、消化与吸收之后,今天有必要开启“中国化”的文化创新时代。笔者认为,我们应立足于当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视野来检视中国现有的精神文化资源,并面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所凸显的文化问题,面对当代人类所共同关注的文明发展问题,作出富有启示性的回答,进而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基于这一价值诉求,我们组织了“中国文化发展模式与新理论”论坛,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阐释了他们的观点。
  
  文化创新应重视主体的培育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李宗桂:从发展观的角度看,文化发展的模式无疑是“中国模式”的重要方面,而文化发展模式的塑造,其价值导向和动力的营造,则是文化创新的实现。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高度重视主体的培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群体的作用。
  讨论“中国模式”问题,绝对不可轻视文化发展的取向和架构。而要发展、完善“中国模式”,就必须实行创新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同理,必须实现文化创新。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重视创新主体的培育,造就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群体的作用。
  30年来,我们追求现代化的进程表明,从单纯追求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提升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再提升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最终提升到人的现代化,全方位的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逐渐科学化,知识分子群体的全情投入、激情创造和全力奉献,显然是重要因素。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来看。这个精神文化,其基础是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数十年奋斗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知识分子群体对于国家长治久安思考、总结、前瞻的产物,是党内政治家对于治国安邦方略的纲领性总结,是政治家和思想家结合的产物。同样,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是知识分子群体长期观察当代中国发展、思考未来趋向的产物,是在知识分子群体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由党内政治家研讨决定,最终形成的深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知识分子群体的自觉参与和在实践中的率先垂范。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追赶世界上发达国家,必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用前人没有用过的方式,因而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并不仅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还应当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包括精神文化的创新,简言之,包括文化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精神文化的创新,都丝毫不能离开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发挥,这应当是不证自明的。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文化创新的主体,就阶层而言,是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发挥,就没有文化创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知识分子群体素养的提升,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培育文化创新的主体,为其创造发挥才能的环境,提供相对稳定和优裕的物质条件,让知识分子群体活得有尊严,有工作积极性,对文化创新、对我们的国家民族更有忠诚度。如此,我们的文化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才能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景才能最终实现。(李宗桂)
  主持人点评:责任与道义担当是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的首要特征,在未来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实践中,知识分子的这一使命同样无可推卸。然而素质决定能力,“应当重视知识分子群体素养的提升,培育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观点,的确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中国文化模式重建与港台经验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监、研究员毛少莹:作为中华文化圈中最成熟的现代化地区,近30年也正是香港和台湾地区突飞猛进,整体现代化成型乃至完成的时代。作为中国文化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分化重组”并与西方等异域文化“嫁接杂交”结出的奇花异果——香港文化和台湾文化,其发展建设的经验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作为中国大陆发展“文化模式”的重要参照。
  香港在英治时期,长期实行“消极不干预”的文化政策,文化环境开放,客观上形成了香港文化中西杂交式的自由发展。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起飞和市民富裕程度的提高,政府因应公众需求,开始兴建文化设施、创办艺术节庆、资助公共文化、发展表演艺术等,市民文化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实行的文化政策,也基本上只是一种“回应性”的文化政策,包容多元价值,并不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文化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大。
  另一方面,香港固有的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岭南文化特色的风俗习惯等也长期得以保存,这使得香港文化可以自由地杂糅中西,加之国际化的移民人口结构,兼容并包,海纳百川,香港文化更是获得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无论是制度文化还是非制度文化层面,香港都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成功结合的地区。以现代化的视角观之,香港的整体现代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百年来与中国大陆长期隔绝、聚少离多。由于这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台湾一直处于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前沿地带,这也带来了台湾文化来源的多元性,走出了一条与香港又有不同的文化转型之路。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民主化、本土化的政治体制改革,台湾社会全面转型,意识形态宣传与政治管控逐渐放松,社会氛围开放宽松,政府推行“富而好礼”的文化建设,建立艺术资助制度,保护文物古迹,奖助公共艺术,鼓励民间参与文化事务……台湾逐渐建立了以英美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及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同时又广泛吸纳西方文明成果,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多元开放格局的现代化的“台湾模式”,成为一个中西文化结合、富有东方文化魅力的现代化地区。
  综上来看,香港和台湾现代化的主要经验大体可以总结为: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吸纳现代文明成果;非制度文化层面,营造宽松自由的 文化生态,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最终,实现了全面的文化转型。
  总之,30年发展后的今天,如何总结发展经验,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推动我国大陆地区整体现代化的完成,重构中华文化模式,港台经验值得高度关注。(毛少莹)
  主持人点评:的确,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化文化的培育应该放开视野,博采众长,在比较借鉴中提升和完善自身。历史证明,文化封闭必然导致文化的单调甚至萎缩。例如,在大众文化的发展领域,港台文化成功经验就值得大陆参照。
  
  文化产业管理的“分权”原则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已步入文化产业的自主发展阶段,但总体上仍处于幼稚产业或弱小产业的阶段。真正实现文化产业自主发展,就须从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出发,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对文化产业管理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资助制度。完善产权交易体系,构筑产权流转顺畅和交易自由的平台,为企业投融资和产权交易提供高效、便捷和规范的服务。
  文化产业的管理要秉承“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权力归属相对分开的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既必须分属不同主体,又不能让三者脱节,从而保证政府活动的公开、公正和权力的责任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新。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并推动企业实施创新,提供必要的公共财政投入,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助和帮助,重点落实于基础设施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必要的部分税收减免。同时,在部分扶持政策中包含促进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重点在奖励优秀,将有限的扶持资金用以奖励优秀企业和优秀项目,而不是将资金平均分配。
  不同层级的政府,即中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关系上,完全放权和完全集权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充分下放一般性权力,但同时又将某些统筹性专门权力归属中央,才能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和地方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陈少峰)
  主持人点评: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对文化产业管理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的呼吁,可谓切中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的文化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实施“决策、执行、监督”的三权分流。
  
  重在打造“中国之梦”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文化局局长严昭柱: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缺乏内容的独创性,缺乏价值观的吸引力,正是当前影响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美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国、强国,其影视业更是雄霸全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以“内容为王”、“价值观为王”,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致力于打造并倚重“美国之梦”。
  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抓住机遇,在文化产业中切实以“内容为王”、“价值观为王”,深刻反映我国和平发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努力打造在全球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中国之梦”,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打造“中国之梦”是伟大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根源于社会实践创新。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不仅开拓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而且为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有了新的希望。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各国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了解中国、热情奔向中国、真心热爱中国,还出现了全球性“中国热”以及诸如“中国共识”、“中国模式”等理论解说。这是在现实中活生生的“中国之梦”,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在文化上打造“中国之梦”的无尽源泉。
  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以自觉的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和努力表现我们的伟大人民、伟大事业和伟大时代,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既要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又要有宽阔的世界眼光和“和而不同”的博大胸怀,既要深入挖掘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突出中华文化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宽厚包容、富于创造等特点,充分展现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要虚怀若谷,善于学习世界各国有益的文化成果,充分展现我国人民建设和谐世界的真诚意愿。可以相信,我们一定能以富有魅力的“中国之梦”,使我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得到切实增强。(严昭柱)
  主持人点评:重视并遵循“内容为王”、“价值观为王”的规律,努力增强文化产品内容的独创性、价值观的吸引力,是根本改变我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局面的必由之路。是我们落实党的十七大号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
  
  主持人总结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能动要素,同时具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功能,也就是说,文化一方面承栽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价值理想,另一方面又捕捉着鲜活的历史脉动。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文化在其承传过程中有两个维度:作为文化活动的结果的这一部分,是传统;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修正、补充、更新的另一部分,就是现代。它们作为文化的一体的两面,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就当代文化哲学研究说来,无论是批判与反思文化现实,还是守护并承接文化传统,都是其应有之义。只有在二者的双向互动中,文化才生成为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
  上面几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从不同视角关顾到了文化的这种二重性品质,相关的真知灼见,客观上将为我们当下的文化实践和社会发展提供某种启发和服务。就文化批判的现卖维度来看,文化既然指涉的是人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它就必然关顾到人的活动的不同方面。如生产、消费、交往和思维活动在内的人的对象性活动总体。现实文化反思的目的。就在于为社会生活注入一种价值理想和人文关怀,这一点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之下尤为重要。也许我们只有在全社会培育一种真正的文化自觉意识,党中央所描绘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战略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其他文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美国典型的“滞胀”是其带有由政府政策的福利主义倾向引致发展活力削弱,这一点经验教训,对于正要加速起飞的中国来说,也极有必要深长思之。我国新阶段的总纲是
一、大学教师职业角色扮演的理论与法律规定    大学是国家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结构。大学教师则是组成这一最高教育机构的“第一要素”或主体力量。我国学者陈永明博士的研究表明,1943年,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主席梅贻琦主席主持建立了“清华服务社”,开始了我国大学直接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先河,这一行为,标志着我国的大学开始真正成为现代的大学,由此具有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同时,我国大学教师的
无论是作出工作部署,还是进行司法审判、司法管理、司法改革,都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作出部署,在全国法院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确立了“人民法官为人民”这一重大命题,为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刻理解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重要意义    人民法官为人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司
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
随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逐渐临近,我国的各项与体育事业有关的行业政策也不断完善,而体育保险的各种政策法规及相关的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并成了目前和未来国家和各相关机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由来已久,它以制度化、体制化、案牍化的方式实现了单位组织对个体成员极其有效的定位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人才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企业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同时也阻碍了企业人才利用效率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
“关注民生,传达民意”是人民论坛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互联网时代如何使民意诉求以更快捷的方式顺畅表达,是我们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人民论坛》杂志民生民意
如何将电脑的功能发挥至极限?那内在的原始精神动力是如何将一排排神奇的晶体组合在一起发挥极至的效力?是什么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电脑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追求着量变到质变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MIMO系统辨识最优输入信号的设计方法,将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应用于MIMO系统的最小二乘辨识中,并且与闭环系统的控制性能指标关联起来,从而得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