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矿山音乐艺术特征与文化研究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ls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陵作为千年古铜都,矿业开采历史源远流长.以铜陵地区矿山音乐文化为研究主题,通过田野调查、走访老矿工等方式,对历史遗存的铜陵矿山音乐进行收集、整理,从创作内容、音乐风格等方面解析其艺术特征.同时结合铜陵城市文化背景探究矿山音乐文化功能,以期对铜陵地区矿业文化保护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21年北京市中考物理一道关于“密度计”问题的试题进行剖析,提出针对自制密度计是否考虑底部配重(铜丝)的体积,通过进行浮力相关性分析,讨论两种情况下,测量未知液体密度是否有影响.以此说明自制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与其底部配重的影响关系.
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以1994、2004年和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系统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旨在为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大致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川渝交界和湘赣交界地区为核心的高密度分布地区,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2)国家森林公园系统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结构较为复杂.(3)国家森林公园省际间分布差异明显,三大地带间呈现东西少、中部多的“凸字形”分
和田地区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研究区域水资源安全对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研究和田地区1989—2018年农作物生产和动物产品生产的农业生产水足迹的组成及时空变化,通过水足迹强度和水资源压力指标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两个角度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安全状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农业生产水足迹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明显下降3个阶段,以农作物生产水足迹与动物产品生产水足迹约8:2的比例组成.各阶段变化以农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的增减为主导,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
徽商和浙商作为中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商帮,对中国商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对商人价值的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主要经营的商业范围的不同,使得他们在“核心价值观”“对商的认知”“财富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徽商和浙商差异的形成做出解释,并对徽商和浙商的当代价值进行阐述,为理解徽商与浙商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
基于2011—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了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技术的支持度)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作用机制的分析,得出了数字普惠金融从拓宽资金来源、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消费这三方面达到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此外,若要拓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程度,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弥合数字鸿沟和服务小微企业来入手.最后用经验数据模型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化
期刊
乡村传播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创新包含优化环境、融合发展、贯穿共通的基础机制,创新包含教育引导、文化融合和实践养成的核心机制,创新包含党建引领、制度设计、差异化协调的常态化保障机制.
医院服务补救是在医疗失误发生时对患者进行补偿的一种服务形式,它对提升医院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医院服务补救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患者满意度不高.基于此,本文把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引入到模型中,建立补救措施、感知公平、患者关系类型、患者满意等多个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医院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和患者关系类型的逻辑关系,探讨医院服务补救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在548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上进行了实验,并运用SPSS和AMOS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医院服务补救与感
学术翻译助力中华学术“走出去”,提高中华学术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然而,当前的中国学术翻译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中国学术的发展与传播.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为解决学术外译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其“三维”转换理论能够帮助译者处理社科学术专著英译中出现的问题.文章以《村落的终结》为例,分析学术著作翻译的意义和生态翻译学的思维转换理论,为中国翻译著作的国际化提供新的契机,为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新的思路.
现代汉语中,“直接”是一个使用频繁的形容词,在句法结构中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春秋以前,两者的语义较实在,“直”为“不弯曲”,“接”为“两者接触”.春秋至两汉期间,“直”演化出“径直、直接”义,“接”由较实在的“两者接触”演化出“接近、接见、会和”义以及“时间上连续不断”义.魏晋至明代,“直”和“接”开始共现,组合处于跨层结构,两者的语义较实在,“直”为“径直、直接”义,“接”为“两者接触”.明代,“直”和“接”后面出现助词,引发“直”和“接”的词汇化,到了清代,其后动词性成分的出现,“接”的语义更加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