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iw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农村乡镇中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是多姿多彩的,如果物理的学习脱离了现实生活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材中,存在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现实生活的世界毫不匹配,教育的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新课标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并且课堂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主阵地,不能与生活和物理现象脱离开来,需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1 把生活引进物理课堂,将课堂内容“生活化”
  在实际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把生活例子引进物理课堂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想学和乐学的动机.同时,启迪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使学生从单纯的物理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有了观察,才会有思考,才有可能提出问题.例如,在讲物态变化的教学中,就可以以“中暑”为例: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不适应,体温上升,出现头痛、眩晕、恶心.通常情况下,在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对中暑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老师分析点评得出酒精容易蒸发吸热致冷的原因.像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关联紧密,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并且学以致用.
  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所以,教师必须把生活引进课堂,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出问题,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
  2 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子和经验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十分生疏.因为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物理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见识,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学习的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和生活意义,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讲授“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时,先让同学们搓搓手,问他们有什么感觉,同学们都会说感觉热.但是当再问他们为什么会感觉热时,大部分学生都愣住了.就可以顺水推舟再问:“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此时能感觉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可以自然地引出学习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引入课题的方法,容易被学生接纳和感兴趣.再如,学习“二力平衡”时,就可以以拔河为例引出课题,这时老师就可以从静摩擦力(手和绳、脚和地)、重力、正压力、拉力等等方面讲起.在双方势均力敌而保持相对静止时,从人受到纯的拉力和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等,去分析它们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3 以生活事实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构建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证据.在讲授“力的相互作用”时,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则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如果你向前推别人,你自己也会向后运动等;同时,在课堂上让同桌的同学互相推掌来感受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才会打破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对教师更有信任感,对学习物理更有信心.
  4 联系生活进行点拨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必须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提出问题?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于现实生活中的陌生现象,产生于对现实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之中.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适时有效的点拨,可将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拓宽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探究学习,找到有关知识的异同点,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
  例如:在复习热学的“升华和凝华”时,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拿电灯泡进行点拨和拓展教学.
  (1)生活问题: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用具.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2)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炽灯烧坏了会变黑?
  (3)简答: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灯丝升华和凝华造成的.
  分析点拨:白炽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照明用具,它涉及有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从制造的材料、形状、工作情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该生活问题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识及相关能力,本题是针对学生非常熟知的白炽灯,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并做出猜想:
  (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灯泡内为什么要抽出空气?防止钨丝在高温下氧化燃烧.
  (3)白炽灯在工作时能的转化是怎样的?
  (4)白炽灯是否节能?等等.
  5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是为了生活,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学习了“惯性”一节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理解运用物体的惯性,就可判断生鸡蛋和熟鸡蛋?把鸡蛋放在桌上,用手把鸡蛋迅速扭动.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鸡蛋转动得很顺利,则为熟鸡蛋;反之,如果转动得不顺畅的,则为生鸡蛋.学生们的兴趣很高,积极思索,很快得出了原因所在:因为熟蛋被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故转得顺利.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可知,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于是,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类似生活小问题的解决,虽然有的实际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自信心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却有着非常的意义.[BP(]
  因此,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利用生活例子和经验,将课堂内容生活化,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记忆,提高解决“生活化”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生活化”物理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他文献
1.在动词的后面加后缀-er,构成名词,表示执行这个动作的人。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怎样产生的.  (3)尝试性解释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归纳、类比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所产生现象的美妙,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1什么是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识冲突.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时,分别让磁块与铝块在同一竖直铜管中无初速下落,学生用已有的自由落体知识,判断两个物块在铜管中的下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中的第四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涵盖了自然界中各种基本运动形态、物质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然而由于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运动错综复杂、相互作用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全面的考虑每种因素和每种情况将会导致物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寸步难行.所以我们提倡根据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的、主要的属性抽离出来,撇开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并和同类物理事物中本质的、主要的属性联合起来,建立起轮廓清晰、本质鲜明、易于研究的物理模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过N遍,学生仍然做错”的教学现状.对教学现状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主构建,也与课程改革的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背道而驰.要想彻底改变教学现状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更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共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1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美国的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曾提出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3)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气氛;(4)成员的个人责
Heranallthewayhomefromschool.他从学校一路跑回家了。
1 情境创设要指向明确,针对性强  1.1 案例与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引入环节的情境创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拿掉遮住礼物的布)看看鱼缸里有什么?  生:金鱼(很大的金鱼).  师:这条金鱼真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大吗?(捞出金鱼给学生观察发现实际上金鱼没那么大)是谁有那么大的魔力使我们看到的金鱼变得那么大呢?  生:金鱼缸.  师:这时的金鱼缸相当于什么?  生:凸透镜
复习课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体系,形成正确认知结构的一种重要课型.复习课的内容与新授课相比,具有“知识点多”和“已失去新鲜感”等特点.如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涉及的知识点有: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标量、矢量、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函数图象等.这么多的知识点既量大,又抽象,更无新鲜感.若沿用“教师复习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