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阅读 为语文课堂打开一扇窗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kiso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文阅读可以为学生创造广阔的阅读空间,增加阅读量,培养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在开展互文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以文本为基点,根据文本特点开发延伸阅读;以课堂为媒介,在文本的解读中适时展开互文阅读。
  【关键词】互文阅读 立足文本 延伸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91-02
  互文原为我国传统话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现代意义上的互文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策略。互文阅读是指一文本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补充,不断融合,建构起新的理解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文本的特点既科学又巧妙地将课堂阅读向课内、外进行延伸阅读,指导学生把书读厚,从而达到深度阅读与体验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开展互文阅读可以从以下方式入手:
  一、以文本为基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开发延伸阅读的素材
  1.立足文本,求同存异式
  (1)选择同一主题,丰富师生对文本认识
  教学之前,教师阅读文本产生前后历代人们围绕它进行的对话交流,这样可以丰富我们对文本的认识,将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
  例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之前,我阅读了这样一些前人的篇章。如:
  右丞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极是天真大雅,后人学之,则为小儿语也。(《围炉诗话》)
  张谦宜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茧斋诗谈》)
  此诗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最为难学。后生不知其难,往往妄步,遂成浅俗。(《唐诗三百首注疏》)
  马茂远曰:春天芳华的景物在不知不觉中消歇,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的景物也很足欣赏,王孙自可留在山中。“王孙”是自指。(《唐诗选》)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细细琢磨这些前人的品悟,在众声喧语中,教师開始与文本对话交流,再建构起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选择同一作者,多维度、多空间地认识
  人教版中选用了马克·吐温的三篇文章,分别是《金钱的魔力》、《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威尼斯的小艇》。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文章风格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其实这三篇也正是马克·吐温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写照,旁征博引,趣意横生,自然而然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认识他,愿意走近他。 再比如在教学《登高》时,可参读《望岳》《春夜喜雨》,让学生体味以沉郁顿挫著称的杜甫诗作中那种蓬勃的朝气和少见的喜悦。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引导学生参读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学生在充分领略苏轼的那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俞文豹《吹剑录》)。”
  (3)选择同一对象,师生多角度地提问和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提出了几个问题
  “英法联军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英法联军应该毁灭的是什么?”“英法联军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英法联军永远毁灭不掉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提问?因为在解读文本之前,他展开了与圆明园有关的文本互读。
  课前她阅读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残柱》、和李大钊写下的诗句“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有了这样的阅读,有了这样的研究,才有这样的解读,课堂上才有这样的生成——学生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從“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近圆明园”了。透过课前的互文阅读,在课堂上把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我们才能提出像窦老师那样的问题,学生才能从多角度去思考,不再是直白的线性思维。
  (4)选择同一写法,训练写作方法。
  选择同一写作方法,阅读不同作者的文章,有利于教师提炼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方法以及窍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更加深对这种写作方法的了解,形成深刻印象,体会异曲同工之妙。
  如《颐和园》其写作方法移步换景,那么课前互文阅读《白马湖之东》和《上景山》则是这种写法上的补充。那么学生在课后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或者身边的公园,活学活用,效果明显。
  2.立足文本追本溯源
  语文教材的一些课文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是选自某作品集,例如《草船借箭》选自于《三国演义》。假如我们“维书而教”,我们和学生都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三国志》中的周瑜真是个笨蛋,而诸葛亮赢就赢在他的神机妙算。其实不然,我们纵观整部《三国演志》,周瑜输的不是智商,而是人品。他心中没有大局,所以才会被狭隘蒙蔽了眼睛,而诸葛亮心中有全局,这才能笑到最后。所以,只有立足文本,追本溯源,才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知其一,又知其二。
  3.借助文本深入探究
  语文课文中有一些科普文章,或关于动物、植物,或关于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是比较浅显。学生对其探究的欲望恰恰又是比较强烈的。所以在教学之前,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不仅需要科学严谨,还需要挑起学生自主、深入研究的欲望。
  二、以课堂为媒介,在文本的解读中适时展开互文阅读
  有效地阅读来至于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来至于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而,我们觉得何时将延伸阅读的素材与文本有效结合,适时引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1.课前铺垫阅读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如果没有有效地铺垫,学生很难体验到位,整堂课就会死气沉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供一些可读的延伸材料,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事件、人物更加接近,课堂就自然而然活跃了。
  2.课中扩展阅读
  语文教材的一些课文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是选自某作品集,所以有时为了较完整的理解文章,可以在解读文本中适时引入相关的素材。如教学《金钱的魔力》一课时,在解读裁缝店的伙伴第一眼看见“我”时,为什么会那么久不理睬“我”?其实是“我”当时穿得破破烂烂,但文中并没有写到。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在课中适时引入这段描写,不仅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还增加阅读量,视野得到开阔,激发了对原文阅读的兴趣。
  3.课后延伸阅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觉得课文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习就结束了,而是要善于利用这个例子,挖掘出一些可供学生继续阅读的素材,引领学生继续学习深入学习。
  互文阅读既要立足文本,又要放眼大局,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进而实现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语文新课程标准》.
  [3]梁修红:《阅读教学中的互文参读策略》.
其他文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长,调蓄能力有限,用水户分散,控制节点多,沿线气候差异大。为了提高输水效率,需要对沿线所有节点进行集中控制管理,实施实时、动态调节控制。围绕中线水量调度
双 cropping 并且在一年里三倍收割在在中国为食物满足升起的需要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加强的农业惯例显著地改变了 biogeochemical 周期和土壤质量。在瓷器农业系统的
摘 要:牛、青、茨油田有侧钻井124口,开井75口,日产油水平为267t/d,占全油田日产量的35%。受套管内径限制,各种常规井下工具难以通过悬挂器进入小井眼,采油、作业工艺配套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了小直径抽油泵、小直径堵水工具、小井眼大通径防砂工具配套井下工具,完善了侧钻井采油、修井配套工艺,提高了侧钻井生产效果。  关键词:侧钻井 小井眼 堵水 抽油泵 防砂  
德泽水库是牛栏江滇池补水的水源工程,其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42.4 m,大坝基础地质条件复杂。为妥善处理开挖揭露出的地质缺陷,采取开挖、置换、封堵、回填、补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里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41-02  关于学习效率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学界讨论的重点话题,我
这研究使用了模型和地理上加权的回归( GWR )建模在 Gucheng 县为农田密度和它的时间的变化的空间模式建模的空间 autoregression ( SAR ),湖北省,在 1999 和 2009 的中国,并且
Songnen 平原有典型苏打盐的土壤,它经常在水蒸发期间在自然条件下面缩小并且裂开。这研究试图分析在裂缝特征和苏打盐的土壤份量上的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且试图基于结果为苏
许多自然保护区被建立保护兴趣的特别危及的种类的产地需要,但是他们为保护另外的种类的有效性是可疑的。在这研究,这有效性在位于 Qinling 山的一个自然保护区网络被评估, Shaa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纠偏扶正与防复倾加固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涌现出许多纠偏加固的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国家避免了很多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建筑物产
教材理解: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册选读课文里的第三篇文章。文章讲述了小青石从岸滩上的一块小石子到成为铺路石的经历,在这段历程中,它心中的理想也发生了改变,得到了升华,以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