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主张临证应"活化辨证",强调辨证应首重病机,提出"病机十三条",构建了"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基本思路是"以病理因素为纲,脏腑理论为基础",表明辨识脏腑病机是临床辨证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周仲瑛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认为五脏六腑实为一个整体,其内涵包括五脏相关、脏腑表里、脏腑同治等多个方面。本研究以周仲瑛教授辨治四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总结其重视脏腑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研究目的:以周仲瑛教授临床病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与研读典型病案的方法,探讨周教授基于整体观,运用脏腑病机相关理论,倡导"脏腑同治"法治疗消化系统四种常见疾病(肝硬化、胆石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在周仲瑛教授工作室病案数据库资料的基础上,筛选、清洗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案,严格按照诊断与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600例病案纳入研究范围并建立新的数据库,包括有肝硬化、胆石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四个西医疾病。借助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着重对病案的病机、脏腑病位、处方用药、药物归经、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核心成分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以及人机结合、病案研读,客观总结周仲瑛教授在治疗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四种疾病各150例病人,其性别人数及平均年龄分别为:肝硬化患者男性10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6.90±12.83)岁;胆石病患者男性58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49.92±13.75)岁;慢性胃炎患者男性6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47.14±14.13)岁;慢性结肠炎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40.27±13.51)岁。(2)病机分布:600例病案中涉及病机描述261种,较为常见的脏腑关系病机有:肝胃不和(103次)、肝脾两伤(79次),肝胆疏泄失司(72次),肝胆湿热(56次),腑气失调(49次),肝郁脾虚(31次),肝脾不调(30次)等。(3)药物归经分布:600例病案共出现药物331种,其中肝硬化的治疗用药归经主要以肝、脾经为主(>84.4%),胆石病的治疗用药归经主要以肝、胆经为主(78.3>%),慢性胃炎的治疗用药归经主要以脾、胃经为主(89.7>%),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归经主要以肝、脾、胃、肠经为主(88.1>%)。(4)常用核心方剂:治疗肝硬化时,常选用茵陈蒿汤、鳖甲煎丸、犀角地黄汤、茵陈四苓汤、一贯煎、六味地黄丸、己椒苈黄丸等;治疗胆石病时,常选用四金散、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半夏厚朴汤、左金丸等;治疗慢性胃炎时,常选用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左金丸、二陈汤、沙参麦冬汤、橘皮竹茹汤、(黄连)温胆汤等;治疗慢性结肠炎时,常选用乌梅丸、赤石脂禹余粮丸、参苓白术散、二妙丸、交泰丸、木香槟榔丸、痛泻要方等。(5)关联规则结果: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常见脏腑病机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如与肝肾亏虚病机有关的药物有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等。研究结论:(1)周教授从整体观、复合病机出发,认为五脏六腑为一整体,重视脏腑病机相关,结合病理因素,以"脏腑同治"法辨治常见消化系统疾病。(2)治疗肝硬化时,抓住肝脾病机为核心,重视通腑,配合利胆、和胃、理肠等治疗思路。治疗胆结石时,主要以疏肝利胆排石为主,常选方剂四金散和大柴胡汤,佐以调理脾胃与肠的功能。治疗慢性胃炎时,从气机角度出发,调理脾胃气机,重视肝胆气机。治疗慢性结肠炎时,肝脾肠同治,兼顾其他脏腑。(3)在病机的描述中,周教授常采用脏腑病位与病理因素相结合的形式,如肝胆湿热等,选方用药在兼顾脏腑归经的前提下,针对病理因素,复法组方。(4)重视顾护脾胃功能,在消化系统不同疾病中均有用药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