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档案:
马景涛,早年因主演《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等热播琼瑶剧红遍两岸三地,成为一个时代的“琼瑶小生”。后因秘史系列,马景涛与尤小刚导演多次牵手合作,其中以《孝庄秘史》里的多尔衮形象,最深入人心。马景涛五十一了,这是真的。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他咆哮,他年轻。
二十多年前,日本一家迪斯尼的广播喊着一个中国男演员的名字。这个被叫的男演员,在迪士尼里玩得正欢,直到广播用中文呼叫他的名字才惊觉大事不妙。后来,制片人气急败坏地骂:“你的演绎生涯到此结束了!”这个贪玩的男演员,叫马景涛,这是他的第一部戏和第一次迪士尼之旅。制片人不曾料到,日后,马景涛会成为风靡两岸三地乃至东南亚的新一代偶像。
和马景涛一见面,我们从他穿的T恤聊开来(上面印着吕洞宾的图文,小编私认为吕洞宾是他最潇洒的角色)。他调侃道:“愚人节粉丝送的,我刚刚还发了一条微博,戏称‘吕洞宾’是‘驴冻冰’。”我们哈哈笑作一团。他毫不讳言偏爱热带,“因为可以穿得更少”(看着T恤笑)。甚至主动爆料在颁奖礼上干过十几块的T恤配阿玛尼的随性事。
放逐海岛
在最压抑的那段日子,马景涛曾预想放逐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Key West(基韦斯特岛),聊遣余生。Key West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热带小岛,不过他最看中的还是它的人文环境。他按百度百科的模式介绍着,非常认真:“这个小岛诞生了9位普利策奖获得者,还有好几位美国总统。”他最爱的作家海明威,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岛上有海明威故居,“在海明威当年聚会的酒吧,大家扮成海明威的样子,还会比拼相似度”。马景涛扮演的海明威,会不会给这个胡子拉碴的硬汉形象,更添一点深情?他的工作室多采用半截百叶门,有浓烈的西部片风味,他的助理说:“这是马哥借鉴Key West酒吧里的设计”。马景涛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潇洒、孤独的老头儿,“白天在沙滩上晒太阳,晚上在酒吧里喝酒”,独享一份惬意的孤独。我们坐在他的吧台前聊天,午后的阳光射进来,我发现他的皮肤被晒得很黑。他关切地问:“你们嫌不嫌晒,要不要换个地方”。之前,他的助理一直强调,“马哥爱晒太阳”。工作室里楼上楼下的向阳面都是整片的玻璃,没有拉窗帘,在这里强光无需防范。
他对名人故居有种偏爱,“艺术家居住地本身就很值得探索”,海明威故居只是其中一站。谈起爱尔兰的叶慈故居、伦敦的狄更斯故居,他不提陈设只谈氛围,“感受那里的气息,你会明白他们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他是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审视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土壤。从小他就爱背着画架,四处写生。他还写过一部小说《静静地决斗》,被绝望纠缠的命运爱恨在他笔下化成一片黑色的水,奔突挣扎,寻找命运的出口。文字与绘画最见性灵。我相信,这里有他人生低谷时的片段心境。Key West的潇洒风流,也许反向说明他太执着于摆脱以往的沉重人生,即便代价是孤老终身。看着他操刀设计的工作室,我想这匹野马对Key West始终有怀恋。
野马识途
虽说偏爱热带,但马景涛印象最深的还是拍《东归英雄传》时,在圣彼得堡和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经历。“俄罗斯这个国家,不再是《日瓦戈医生》里冰天雪地的印象。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有彩色圆顶,是气势恢宏的巴洛克式,殿内金碧辉煌,甚至Dub都是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时隔几年,帝国气象的余波还在震撼他,“想象一下当时修这些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我没有回答,也无从答起。想起网上恶搞的咆哮段子,一片“教主”的呼声,我笑了。采访之前,马景涛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按小编不一定精准的分析,马景涛的咆哮,是一种生命激情与人生压抑结合的产物。一个男人,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路,才会消沉到滋生了放逐海岛,孤老终身的念头。当天我们却没有谈及咆哮始末。因为我相信“始末”不是简单的字眼,任何有头有尾的完整过程,都圈进了暗涌浅礁,而我不想在晴朗的日子诱他触礁。也因为《静静地决斗》里暗示他已经找到面对的勇气。马景涛说“旅行产生自信。”我说:“等等,好像有点跳,怎么理解?”他很有耐心:“旅行中人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提高适应能力,这样以后就不会那么害怕,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大环境带给你的能量。”现在他欣然接受了“教主”封号,充满生命激情的咆哮还在继续,不同的是我感受到了更多正能量。
草原是雄性荷尔蒙的提炼厂。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截然不同的调子。马景涛回忆起与蒙古人豪饮马奶酒,大块吃羊肉,那份豪放不羁是圣彼得堡不能比拟的。草原上马景涛偶遇双彩虹,难得一见的双虹跨在蔚蓝天际。他是个会聊天的人,不仅健谈,还时时照顾听众,一边瞪着眼比划,一边问“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刚到草原的马景涛惊叹于一日之内的四季变化,“到的时候是八月天,夏天哦,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一看,怎么天空有那种幽蓝色的光,再一看,下雪了。”在雪地里拍马背上的戏,他的狗狗“六六”蹿进马腿丛中跟着狂奔,“我还担心它被踩着,我发现动物进入自然的环境,会激发它的野性,比人还要兴奋”。(在他的微博上,“六六”算是曝光率颇高的“小明星”了,大家不知道,“六六”之后还有“七七”。)那段草原时光在马背上度过,他的马术也越发纯熟。后来,他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养马场,养了一匹小马驹Pony。说起Pony,他有几分得意,“是奥运马术冠军的马生的,白底上有黑色的斑点,像泼了墨水”,情人节那天他送给了妻子。马景涛与马的缘分和故事,核心是“我心中有匹疯狂的野马”。但这个与野马有关的故事,并没有一直野下去。2007年他找到了能安定下来的尘世幸福,走进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吃出生活美学
妻子待产期间,他可是个好“煮夫”。谈起烹饪和美食,有见解的马景涛讲起切身感受,“厨师也是艺术家,我很崇拜厨师的”。为此,他支持一手抚养长大的侄子,走上了厨师之路。在教育、栽培侄子这点上,马景涛可谓开明,再天马行空的决定也只做引导、不强行遏止。每次回台湾,他与侄子电话,“大伯要回台湾了,做什么好吃的给大伯呀。”而慢工出细活的侄子,经常要在厨房折腾几个小时。等侄子端出精致的法式料理,他调侃着提醒“按这个速度,以后开餐馆可不行呀”,批评的调子压得很低。“马氏料理”却是自成一派,不走常规,“食材混搭,凭感觉,随便做”。问及拿手菜,他顿了顿说:“我用四片面包夹蔬果、蛋卷自制成的超级三明治,现在成了两个小儿子的最爱。”脸上还有父亲的自豪。 但我猜,他是个下厨机会不多的男人。主外的男人很少能懂,女人在厨房的油烟与重复的菜谱中过活的枯燥与琐碎。下厨于他,还是施展创造力的游戏。但平淡生活还留有童真和创造的席位,日子才有那么一点滋味。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大男人的可爱。对他来说,最大的快乐是享受这些食物,“越简单越接近人生”。
日子久了,“简单”的含义也丰满起来,似乎宇宙奥秘、人生要义与终极美学大抵如此。
吃的事儿,不止于吃。“从饮食去了解别的国家的文化,可以看出当地人的生活品味”,演员都喜欢观察,马景涛喜欢在吃里看花样。他欣赏外国人的生活品味,“像普罗旺斯,生活节奏很舒服,当地人吃得非常讲究,倒不是说吃得有多奢华,我们中国人可能随便炒几个菜就一顿,这就是生活品味不同”。说及此,他言语有些激动,“我们出国旅游不是要瞎炫耀,而是要看看人家的好”。一个走出国门看过世界的人,会把更多的爱,给外面的花花世界,还是自己的国家?他对中国有太多忧心,自然风景被毁,建筑千篇一律,生活没有品质,“美学素养普遍缺乏”。你会讶异,一个把破洞牛仔裤穿得拉风有型,一个最爱《Hojo》这种文艺电影,一个曾预想放逐海岛聊遣余生的男人,陷入传统这么深。固守传统的男人似乎有点乏味,但回首我遇到的每一个很赞的男人,他们的价值体系里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对传统的认同。及此,他一语淡淡带过,“历史剧和英雄人物演多了,多多少少有些影响”。当我轻声问,“满意现在的生活吗?”他几乎没有犹豫,“那当然还需要努力”。
末了,他带领我们“周游”他的工作室,屋子里有不少淘回来的“玩意”。圣彼得堡买的精致小盒,武夷山的一段枯木,CD、碟片,同时当作摆件装饰。“感觉记忆就在手边,也是我的灵感来源”,他是个念旧的男人。最特别的是参观大玉儿的陵寝时,捡到的一双老鹰和雏鹰的羽毛,他用精致的小盒子装着。“刚好我演了多尔衮这个角色,当时也没看到天上有鹰,不知道羽毛是从哪儿来的,像多尔衮的化身守护着大玉儿,感觉很神灵。”细看,盒子里还有张纸条,是他当时写的,“鹰羽情缘,志在必得。英雄的梦想,不凡的经典”。
一个男人,当他老去,肚子变大,皮肤起皱,头发也难免谢顶。惟有情怀和风度熬得过岁月,持久不衰。文学和艺术滋养,马景涛还保持着令人称羡的年轻状态。若论情怀与风度,这个还怀有一颗天真好心的男人算得上富有。
采访手记:
和马景涛的采访约了小半年,他的档期安排得很紧凑。原本今天有个会议,采访需再往后推一天。听说小编苦约了小半年,他忍着疲劳,果断让小编来了。
采访时谈及工作室里的旅途收藏,马景涛非常大方地承诺,结束后带小编参观一圈。采访严重超时,临走也匆忙,他亲自带小编参观,甚至绕经了他的卧室。
马景涛,早年因主演《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等热播琼瑶剧红遍两岸三地,成为一个时代的“琼瑶小生”。后因秘史系列,马景涛与尤小刚导演多次牵手合作,其中以《孝庄秘史》里的多尔衮形象,最深入人心。马景涛五十一了,这是真的。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他咆哮,他年轻。
二十多年前,日本一家迪斯尼的广播喊着一个中国男演员的名字。这个被叫的男演员,在迪士尼里玩得正欢,直到广播用中文呼叫他的名字才惊觉大事不妙。后来,制片人气急败坏地骂:“你的演绎生涯到此结束了!”这个贪玩的男演员,叫马景涛,这是他的第一部戏和第一次迪士尼之旅。制片人不曾料到,日后,马景涛会成为风靡两岸三地乃至东南亚的新一代偶像。
和马景涛一见面,我们从他穿的T恤聊开来(上面印着吕洞宾的图文,小编私认为吕洞宾是他最潇洒的角色)。他调侃道:“愚人节粉丝送的,我刚刚还发了一条微博,戏称‘吕洞宾’是‘驴冻冰’。”我们哈哈笑作一团。他毫不讳言偏爱热带,“因为可以穿得更少”(看着T恤笑)。甚至主动爆料在颁奖礼上干过十几块的T恤配阿玛尼的随性事。
放逐海岛
在最压抑的那段日子,马景涛曾预想放逐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Key West(基韦斯特岛),聊遣余生。Key West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热带小岛,不过他最看中的还是它的人文环境。他按百度百科的模式介绍着,非常认真:“这个小岛诞生了9位普利策奖获得者,还有好几位美国总统。”他最爱的作家海明威,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岛上有海明威故居,“在海明威当年聚会的酒吧,大家扮成海明威的样子,还会比拼相似度”。马景涛扮演的海明威,会不会给这个胡子拉碴的硬汉形象,更添一点深情?他的工作室多采用半截百叶门,有浓烈的西部片风味,他的助理说:“这是马哥借鉴Key West酒吧里的设计”。马景涛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潇洒、孤独的老头儿,“白天在沙滩上晒太阳,晚上在酒吧里喝酒”,独享一份惬意的孤独。我们坐在他的吧台前聊天,午后的阳光射进来,我发现他的皮肤被晒得很黑。他关切地问:“你们嫌不嫌晒,要不要换个地方”。之前,他的助理一直强调,“马哥爱晒太阳”。工作室里楼上楼下的向阳面都是整片的玻璃,没有拉窗帘,在这里强光无需防范。
他对名人故居有种偏爱,“艺术家居住地本身就很值得探索”,海明威故居只是其中一站。谈起爱尔兰的叶慈故居、伦敦的狄更斯故居,他不提陈设只谈氛围,“感受那里的气息,你会明白他们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他是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审视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土壤。从小他就爱背着画架,四处写生。他还写过一部小说《静静地决斗》,被绝望纠缠的命运爱恨在他笔下化成一片黑色的水,奔突挣扎,寻找命运的出口。文字与绘画最见性灵。我相信,这里有他人生低谷时的片段心境。Key West的潇洒风流,也许反向说明他太执着于摆脱以往的沉重人生,即便代价是孤老终身。看着他操刀设计的工作室,我想这匹野马对Key West始终有怀恋。
野马识途
虽说偏爱热带,但马景涛印象最深的还是拍《东归英雄传》时,在圣彼得堡和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经历。“俄罗斯这个国家,不再是《日瓦戈医生》里冰天雪地的印象。保存完好的老建筑,有彩色圆顶,是气势恢宏的巴洛克式,殿内金碧辉煌,甚至Dub都是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时隔几年,帝国气象的余波还在震撼他,“想象一下当时修这些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我没有回答,也无从答起。想起网上恶搞的咆哮段子,一片“教主”的呼声,我笑了。采访之前,马景涛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按小编不一定精准的分析,马景涛的咆哮,是一种生命激情与人生压抑结合的产物。一个男人,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路,才会消沉到滋生了放逐海岛,孤老终身的念头。当天我们却没有谈及咆哮始末。因为我相信“始末”不是简单的字眼,任何有头有尾的完整过程,都圈进了暗涌浅礁,而我不想在晴朗的日子诱他触礁。也因为《静静地决斗》里暗示他已经找到面对的勇气。马景涛说“旅行产生自信。”我说:“等等,好像有点跳,怎么理解?”他很有耐心:“旅行中人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提高适应能力,这样以后就不会那么害怕,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大环境带给你的能量。”现在他欣然接受了“教主”封号,充满生命激情的咆哮还在继续,不同的是我感受到了更多正能量。
草原是雄性荷尔蒙的提炼厂。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截然不同的调子。马景涛回忆起与蒙古人豪饮马奶酒,大块吃羊肉,那份豪放不羁是圣彼得堡不能比拟的。草原上马景涛偶遇双彩虹,难得一见的双虹跨在蔚蓝天际。他是个会聊天的人,不仅健谈,还时时照顾听众,一边瞪着眼比划,一边问“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刚到草原的马景涛惊叹于一日之内的四季变化,“到的时候是八月天,夏天哦,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一看,怎么天空有那种幽蓝色的光,再一看,下雪了。”在雪地里拍马背上的戏,他的狗狗“六六”蹿进马腿丛中跟着狂奔,“我还担心它被踩着,我发现动物进入自然的环境,会激发它的野性,比人还要兴奋”。(在他的微博上,“六六”算是曝光率颇高的“小明星”了,大家不知道,“六六”之后还有“七七”。)那段草原时光在马背上度过,他的马术也越发纯熟。后来,他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养马场,养了一匹小马驹Pony。说起Pony,他有几分得意,“是奥运马术冠军的马生的,白底上有黑色的斑点,像泼了墨水”,情人节那天他送给了妻子。马景涛与马的缘分和故事,核心是“我心中有匹疯狂的野马”。但这个与野马有关的故事,并没有一直野下去。2007年他找到了能安定下来的尘世幸福,走进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吃出生活美学
妻子待产期间,他可是个好“煮夫”。谈起烹饪和美食,有见解的马景涛讲起切身感受,“厨师也是艺术家,我很崇拜厨师的”。为此,他支持一手抚养长大的侄子,走上了厨师之路。在教育、栽培侄子这点上,马景涛可谓开明,再天马行空的决定也只做引导、不强行遏止。每次回台湾,他与侄子电话,“大伯要回台湾了,做什么好吃的给大伯呀。”而慢工出细活的侄子,经常要在厨房折腾几个小时。等侄子端出精致的法式料理,他调侃着提醒“按这个速度,以后开餐馆可不行呀”,批评的调子压得很低。“马氏料理”却是自成一派,不走常规,“食材混搭,凭感觉,随便做”。问及拿手菜,他顿了顿说:“我用四片面包夹蔬果、蛋卷自制成的超级三明治,现在成了两个小儿子的最爱。”脸上还有父亲的自豪。 但我猜,他是个下厨机会不多的男人。主外的男人很少能懂,女人在厨房的油烟与重复的菜谱中过活的枯燥与琐碎。下厨于他,还是施展创造力的游戏。但平淡生活还留有童真和创造的席位,日子才有那么一点滋味。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大男人的可爱。对他来说,最大的快乐是享受这些食物,“越简单越接近人生”。
日子久了,“简单”的含义也丰满起来,似乎宇宙奥秘、人生要义与终极美学大抵如此。
吃的事儿,不止于吃。“从饮食去了解别的国家的文化,可以看出当地人的生活品味”,演员都喜欢观察,马景涛喜欢在吃里看花样。他欣赏外国人的生活品味,“像普罗旺斯,生活节奏很舒服,当地人吃得非常讲究,倒不是说吃得有多奢华,我们中国人可能随便炒几个菜就一顿,这就是生活品味不同”。说及此,他言语有些激动,“我们出国旅游不是要瞎炫耀,而是要看看人家的好”。一个走出国门看过世界的人,会把更多的爱,给外面的花花世界,还是自己的国家?他对中国有太多忧心,自然风景被毁,建筑千篇一律,生活没有品质,“美学素养普遍缺乏”。你会讶异,一个把破洞牛仔裤穿得拉风有型,一个最爱《Hojo》这种文艺电影,一个曾预想放逐海岛聊遣余生的男人,陷入传统这么深。固守传统的男人似乎有点乏味,但回首我遇到的每一个很赞的男人,他们的价值体系里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对传统的认同。及此,他一语淡淡带过,“历史剧和英雄人物演多了,多多少少有些影响”。当我轻声问,“满意现在的生活吗?”他几乎没有犹豫,“那当然还需要努力”。
末了,他带领我们“周游”他的工作室,屋子里有不少淘回来的“玩意”。圣彼得堡买的精致小盒,武夷山的一段枯木,CD、碟片,同时当作摆件装饰。“感觉记忆就在手边,也是我的灵感来源”,他是个念旧的男人。最特别的是参观大玉儿的陵寝时,捡到的一双老鹰和雏鹰的羽毛,他用精致的小盒子装着。“刚好我演了多尔衮这个角色,当时也没看到天上有鹰,不知道羽毛是从哪儿来的,像多尔衮的化身守护着大玉儿,感觉很神灵。”细看,盒子里还有张纸条,是他当时写的,“鹰羽情缘,志在必得。英雄的梦想,不凡的经典”。
一个男人,当他老去,肚子变大,皮肤起皱,头发也难免谢顶。惟有情怀和风度熬得过岁月,持久不衰。文学和艺术滋养,马景涛还保持着令人称羡的年轻状态。若论情怀与风度,这个还怀有一颗天真好心的男人算得上富有。
采访手记:
和马景涛的采访约了小半年,他的档期安排得很紧凑。原本今天有个会议,采访需再往后推一天。听说小编苦约了小半年,他忍着疲劳,果断让小编来了。
采访时谈及工作室里的旅途收藏,马景涛非常大方地承诺,结束后带小编参观一圈。采访严重超时,临走也匆忙,他亲自带小编参观,甚至绕经了他的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