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低压网球在水平一游戏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器材室有一批废旧的低压网球,颜色由黄、绿拼接组成,小学生对该球十分感兴趣;球的大小适中,弹性适宜,稳定性好。本文通过对低压网球“一球多用”的探究,将废旧的低压网球引入水平一的体育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一、“蹴球大比拼”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相等的队伍,在10×10m的正方形场地内,以2个间隔1m的标志桶作为球门,在距离球门2~5m远的射门点射门,组内成员轮流进行“点球大战”。比赛时,要求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推“蹴球”,击入对方球网内(2个标志桶之间)得1分,比一比哪一小组获得的分数最多(图1)。在学生逐渐掌握技巧后,增加练习难度,在对抗的环境下进行比赛,设甲乙2队,甲队编为1号、3号,乙队编为2号、4号,比赛按1、2、3、4号顺序轮流蹴球,击中对方球,得1~2分,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得4分,先积满50分者为胜方。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用脚击准能力,提高学生眼睛与脚协调性以及空间判断能力。
  教学建议:射门点可以由近到远,学生必须按照规则进行比赛。
  二、“打地鼠”
  游戏方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5组,每组5人,每组1副乒乓球拍,学生两手各持1块乒乓球拍,原地依次击打“地鼠”(低压网球),完成连续10次之后,将乒乓球拍交給另外一名学生,以此类推,比一比哪一组的所有队员完成用时最少。熟练后提高空间操作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空间活动,如行进间打“地鼠”或手持接力棒进行击打,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空间活动经验(图2)。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动态空间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灵敏性与连续击球能力。以该形式进行游戏教学,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练习中,有挑战性,不枯燥、不厌倦,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建议:随着熟练程度加深,可以进行拓展练习,如,练习击球到50次、2名学生依次击球等。
  三、“九宫格”
  游戏方法:2人一组,1人代表黄队,1人代表绿队,面对面,身体手脚4点支撑地面,其余部位不得着地,九宫格连线,一次放1球(黄队放球时黄色面朝上,绿队放球时绿色面朝上),交替进行,最先连成3点一线的学生为胜(图3)。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群力量,提高支撑的持续性。
  教学建议:除了四肢,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碰到地面,直接判为失败,手脚支撑时不能弯曲。
  四、“苹果炸弹”
  游戏方法:每人1球,两脚前后开立,右手引臂高举“青苹果”过头后,成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用力将“青苹果”球(低压网球)砸向地面,引爆“苹果炸弹”,观察反弹高度(次数),较高者(次数多者)为胜,在一定时间内,寻找不同的对手进行比拼,统计自己获胜次数(图4)。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手臂力量与击地出手的速度,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投掷出手的动作速度。
  教学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从击地反弹比次数多少过渡到比反弹高度,或比掷墙反弹后的远度。
  五、“抢食材大战”
  游戏方法:在6×9m的规定范围内,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学生6名,1名学生为“食材保管员”,另外5名学生为“食材抢食工”,在规定区域内散放20个左右的废旧网球,1分钟内,“食材抢食工”双脚夹球跳,将“食材”收回“仓库”,最后教师统计各队“食材”数量,多的队获胜(图5)。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其弹跳力与协调性,逐步提高学生跳跃和奔跑结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目测力和空间感。
  教学建议:搬运工人不得越过篮球场边线,运输工人手不得碰球,不允许使用除夹球跳以外的踢球、推球等方式运输“食材”。
  六、“打野鸭”
  游戏方法:8名学生为一组,6名学生作为“猎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坐下,两脚分开,脚尖碰脚尖,2名学生当作“野鸭”,在圆圈内单脚跳,坐在地面的学生手持废旧网球,击打“野鸭”,击中后“野鸭”与“猎人”互换角色(图6)。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反应速度的同时,提高学生跳跃的能力;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动脑动体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教学建议: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调整学生跳跃的方式与相隔间距。
其他文献
品读了缪老师的案例《将“意外”进行到底》,颇有收获。从案例中获悉,在课的最后组织圆形队伍进行投掷竞赛练习,由于“小插曲”的出现,迫使缪老师由以圆心的“旗”为目标导向进行掷球(不能砸到旗)到干脆直接“砸旗”这一顺势而为的改变,从而使课堂瞬间华丽转身,促使了一堂欢快、乐动、和谐的体育课堂。  一、案例表述以事件发展为主线,有的放矢,设计科学合理  在本案例的核心部分“案例描述”这一环节,以“精心准备→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特别提到评价制度的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为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新方向[1],也是新时期体育教育评价改革的指针。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评价也要适应新时期教育任务,在评价改革上做积极探索,以更好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服务。笔者从“
常规的跳房子是用粉笔或胶布在平坦场地上布置的,虽然经济实惠,但“房子”容易模糊,遇到下雨会被冲刷掉,要反复描绘浪费人工成本。笔者利用PC板进行剪裁,拼接成不同尺寸的“房子”,再粘贴上五颜六色的胶带,形成一栋栋“彩色房子”。这款自制教具可以解决场地受限等问题,在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平坦场地内都可摆放,搬运方便且能重复使用。利用不同尺寸的“彩色房子”进行游戏,可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跳跃能力、灵敏和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年级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不过分细化技术动作的细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其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足球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脚背正面直线运球,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设计中,我从全国著名体育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在一次全国展示课上采用的“低头看天”游戏中得到了启发。  “同学们,老师
2020年12月29日《厦门日报》的“都市新闻”上,全版以《我的体育老师都是“武状元”》为题,报道了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大比武中厦门队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包揽六个级别第一名;12位教师参赛,11人获得一等奖。这一切优异成绩背后,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宋超美,原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会副主席、基教室体育科主任。  中学体育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家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小学体育
“失范生”是指缺乏习惯意识和规则意识、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由于体育课易受天气、场地、其他班级等干扰,教学组织比较复杂多变,学生更容易突显出无组织、无纪律、不会合理交往等不良的失范行为,这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新学期第一节体育课,为了让一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牢牢记住自己队列的位置,我安排了“盖楼房”的小游戏,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兴致都很高,但此时小常和小薛却消失了踪迹,我马上召集教师
一、2020年第8期部分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20年6月23日)  教学有招:阳光操场;各抒己见。  二、2020年第9期部分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20年7月23日)  为师之道:读书明理——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仅限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的参与者投稿)。  点击游戏:游戏教法接龙赛;简易器材类体育教学游戏。  各抒己见:关注课改热点,互动交流研讨;杂志文
笔者通过设计大班的钻爬游戏,用体育活动游戏贯穿课堂教学,旨在让幼儿在爬行游戏中积极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提高幼儿的钻、爬等身体活动能力。  一、热身游戏“在一起”  游戏目的:1.拉伸肌肉和韧带,充分活动幼儿各关节,提高肌肉兴奋性;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游戏玩法:  1.探索游戏:“一起走”  活动开始教师就给出热身规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不分开。伴随着音乐,幼儿两人一组,自
一、厘清目标定位,形成教学优势  2020年9月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教体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聚焦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核心内容表现为:一是如何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二是如何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为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家园共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以期二者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幼儿教育找到新的路径,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结合目前的理论和实际,简单分析了家园共育的价值,针对如何实现家园共育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邀请家长展开助教活动,教育成果在换位思考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