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专家组织作用 推进电气教育发展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咨询、指导作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决定成立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建立了109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新成立的“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电气学科高等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的专家组织,对于我们的电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有着怎样的定位和建议?指导委员会自身有着怎样的工作思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泽忠教授。
  《中国电力教育》:我们注意到在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2013-2017年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成立了“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而在此之前电气工程学科是以“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的分委会存在的。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一调整的背景?
  王泽忠: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专家组织,有着明确的工作任务,那就是:组织和开展本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制订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承担有关本科教学评估以及本科专业设置的咨询工作;组织教师培训、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承担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在前两届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电气基础课程等6个教学指导分委会设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2012年,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教育部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至12个;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至92个。其中“电气信息类”做了重新的划分,划分成了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4个一级学科。电气类下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除了一级学科划分的更细,原有的很多相近或相关专业也进行了合并或调整。如新分出的电气类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由原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电力工程与管理、电气技术教育、电机电器智能化”几个专业合并而来。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顺应新目录的调整,在2013-2017年的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立了“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们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作用,促进电气类教育工作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电力教育》:新成立的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重点有哪些呢?
  王泽忠:根据教育部的指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四个着力”,即着力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着力研究制定国家标准,推动建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着力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建设优秀师资队伍。那么,新一届的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将围绕这4个方面重点展开工作:
  第一,将利用多种形式推动各高校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首先,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其次,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论,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三,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第四,强化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二,将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认真听取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分步实施国标、行标、校标,初步形成适应大众化阶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第三,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专业建设研究;完善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第四,推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高质量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本学科专业任课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专业类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电力教育》:刚才您谈到“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将是新一届教指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据了解,2013年教指委就已着手开始制定新的《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目前这个标准的编制情况如何?能否就标准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王泽忠:目前《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稿)的编制工作刚刚完成,《标准》起草过程中参照并吸收了之前的专业规范、学科发展战略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细致地研究与完善。现在这一《标准》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将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各方的意见,并认真将各位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总结,进一步修改完善。2014年年底在上报教育部并经审定后,最终该标准将成为我国高校电气类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依据。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范围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3个特设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在《标准》中提出电气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厂网建设、系统调试、信息处理、系统运行、保护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除数学、自然科学和通识教育外,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以电能产生、传输和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利用所学知识提炼科学和技术概念、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复杂工程系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毕业后,经过实践锻炼达到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具体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学生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在业务方面:①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②具有从事电气工程专业所需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③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和电气类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电气类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④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⑤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⑦了解与电气类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⑧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⑨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⑩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此外,对学生思想政治、德育方面以及体育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师资队伍提出的要求是:第一,数量和结构要求。电气类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且专业生师比一般应不高于18:1;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及40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原则上应超过50%,中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90%,中青年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不低于60%;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分布合理,学科队伍阵容整齐,学术梯队的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为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基础提供基本保障;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第二,背景和水平要求。专业背景——大部分专任教师在其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电气类专业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工程背景——专任教师应了解电气工程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现状,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主讲教师应具有工程背景,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承担过多项工程项目的教师需占有相当比例。
  此外,对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教学设施、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等信息资源及教学经费等教学条件做出了要求。为保障教学质量,还要求: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特别是相关行业和企业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专业应将各个环节的内部和外部评价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中国电力教育》:在研究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们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标准有什么建议?
  王泽忠:我们对电气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知识体系上,①通识类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电气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②学科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25%,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③专业知识应包括专业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0%,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其次,专业类核心课程设置上。课程体系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构建。构建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时,可参考标准附件专业类知识体系的要求。特别是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达到对核心内容的基本涵盖。课程名称不必与知识领域完全对应,可以将知识领域进一步划分并进行组合形成课程。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构建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理论课学分占80%,实践课学分占20%。在设置必修课保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管理水平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力度。
  第三,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建议。电气类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领域对电气人才都有需求,各学校服务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建议设置电气类专业时要在坚持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拓展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内容,使专业毕业生更好适应就业要求。
  
  《中国电力教育》:新一届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下一步有怎样的工作计划?
  王泽忠:首先,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为高效推进教指委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教育部“四个着力”的任务部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培养研究、评估认证、师资培养与学术活动4个工作小组及秘书组。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主要进行专业发展战略、教育理念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组则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等进行研究;评估认证工作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专业规范、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工程教育认证进行指导;师资培养与学术活动工作组主要负责师资培养、学术年会、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国际交流等。
  第二,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刚才已经对《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情况和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为保障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而制订的国家标准,是对客观条件(硬件)的最基本要求。制定标准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指委会还同时为工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3年版)提供咨询。
  第三,举办大学生创新竞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竞赛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将对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2013年8月5日-9日,我们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竞赛。目前,我们已经启动“第八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大赛将于2014年8月1日-4日,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第四,举办专题教学改革研讨会。2013年6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与教材编写研讨会,会上讨论了如何将近年来电力工业发展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融入教材;确定了第一批待开发的27种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并明确了教材编写牵头院校。今年的1月2日-4日,在哈尔滨召开了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交流研讨会。会议上对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及计划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模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与平台建设,实践基地与工程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建设专业导论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联合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建成了专业导论精品视频公开课。
  第六,建立教指委网站。希望能够通过此网络平台的搭建,加强学科间委员、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信息的共享,努力使研究的成果及时分享,及时获取相关反馈,使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在不久前江苏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副校长胡敏强教授在会上对下一阶段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下一阶段,教指委的整体工作思路是贯彻教育部高教司“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①着力调整优化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结构。②扎实推进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③大力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卓越工程师计划):推进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加强与行业部门合作育人;加强与企业合作育人。④加强电气类专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参照工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咨询工作。
  电能是最便于利用的能源形式之一,电力工业和相关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的快速发展阶段,电力及相关工业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旺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化、自动化理念已经完全融合到电气工程当中,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以电为能量载体的电气工程专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电气类专业高等教育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电气工程人才的重任,需随之不断完善发展。新一届的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责任重大,我们也将不断探索,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充分发挥在高等学校电气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国高校电气教育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良好局面。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电力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同时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经验告诉我们,培训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求培训师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往往先有“名师”后有“高徒”,在这种形势下,基于职业技能训练的专兼职培训师
期刊
2013年,甘肃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深化薪酬分配机制建设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先行、分批推广、完善提升”的工作思路,以“三抓两控一保”(抓政策落实、抓制度宣贯、抓测算套改、控过程进度、控实施风险、保队伍稳定)为主线,积极平稳组织2家试点单位和12家第一批推广单位实施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设工作。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套改建立后,工资项目精简规范,工资结构合理优化,岗位价值充分体现,激励作用切实发挥,员工自
期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开设面比较广的通用性专业。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各个行业和部门也对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适应新的现代生产技术的要求,也使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和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开设面广、招生人数多的电气工
期刊
摘要:“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知识是学生从事本专业的科研、安全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教材、课程内容及学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实施该课程教学的方法及具体内容。研究成果可以为“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
期刊
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余杭公司)班组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存在多项考核体系,主要为综合责任制考核。综合责任制考核侧重于事后考核,考核较为简单粗放,存在较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责任制考核往往只考核安全生产等主要事项,只有少数单位和个人受到考核,大部分单位和个人游离于考核之外,考核对象和考核事项的覆盖不足,一线班组工作缺乏考核评价。二是奖金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导致班组人员思想观念陈旧,
期刊
摘要:在“教产融合”教学模式下,以“UML建模技术”课程为例,以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使企业充分参与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过程,构建了课程的典型任务,开发了学习情境,制订了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本次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
期刊
摘要:在分析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步骤及保障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工程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99-02  近年来,我国高职
期刊
电气工程是以电气科学为理论基础,与电能生产与应用相关的技术学科。其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基础和关键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自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来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被高度重视,成为各大学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  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1908年,为顺应有电时代伊始的社会发
期刊
人物简介:  陈宇,湖南南县人,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  十年前,我的恩师任扶善教授说到,他认为自己在60岁到72岁之间,才做了自己一生最主要的工作,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迪。我想,这也是我现在退休近十年了,还一直能坚
期刊
摘要: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多数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全球变化”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双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MD理论的“全球变化”双语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方法。  关键词:MD理论;全球变化;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