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止一半”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公园数量增加,非一线城市的公园建设因经济实力、审美价值、环境观念等综合作用,引发其建设粗放、表面化、缺失人文与生态失衡等现象。文章以湛江市瑞云湖公园作为研究案例样本,通过调研分析公园现存景观负荷持续增高与生态系统恶化的两大问题,提出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为核心的多元复合生态平衡为设计策略,具体通过湿地教育、净水亲水、修复观赏、生态交互与绿道连接五大功能模块去实现瑞云湖公园生态优化。
  关键词:公园;生态系统;优化设计;生态平衡;自然修复;交互链接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049-03
  Abstract:Urbanization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parks,not a line of city park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such as environmental concept triggered extensive super?cial copy of its construction lack humanistic and ecological imbalance phenomenon such as taking Zhanjiang red cloud lake park as the research sample,through the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ark landscape load rising and two major problems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put forward with natural ecological cultural ecology as the core of multivariate compound ecological balance for design strategy,spec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wetland water puri?cation water repair watch Ecological interaction and greenway connect?ve functional modules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of Ruiyun Lake Park.
  Keywords:Park Ecosystems Optimize the design Ecological balance Natural restoration Interactive link
  引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场所,区别于建筑与街道空间,其主要以自然植物景观为主,硬质设施为辅的空间构成关系。城市公园承载人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其人文性,而其自然景观性影响着城市生态水平。如果说公园是城市生活的剧场之一,那么生态公园承载着城市行为也在缓解城市空间压力,具有场所性与自然性的综合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基质。瑞云湖公园是湛江市区最大面积的生态公园,该公园的未来生境状态与城市同根同源。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对瑞云湖公园进行田野调查,剖析其存在的生态系统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瑞云湖公园:城市滋养之源与生态链点
  (一)滋养之源:湛江市瑞云湖公园的前身是赤坎水库,1957年4月湛江市兴建赤坎水库,直至10月份完工并发挥效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府对赤坎水库因粗放管理、监管缺位等导致的水污染问题提出整治的要求。赤坎水库在2013年低完成整治并建设为瑞云湖公园。从时间的维度看瑞云湖公园演变,在其建立之初直至今日,瑞云湖公园几十年如一日为居民储水供水,如生命脉搏持续跳动并滋养着当地一代又一代人,瑞云湖仿佛无形的纽带把居民联系在一起。
  (二)生态链点:2013年瑞云湖升级为湛江市区面积最大且绿道最长的市区生态公园,陆地面积将近400亩,总面积达2070畝,其中环绕湖的绿岛长达2.7公里。从生态的视角看,瑞云湖公园的自然力体现在区域蓝线连接、动物栖息地、植物群落与“城市绿肺”四个方面。
  在区位上,瑞云湖、滨海湿地公园与金沙湾海域由南桥河、赤坎河连接,形成相互流通的湖-河-海水系网络,是湛江市蓝线生态主要斑块之一,其具有蓄水、排水与戏水的生态特性。蓄排水是瑞云湖作为水库功能效益之一,体现瑞云湖在生态上可持续性。瑞云湖以水为介,提供玩耍的亲水平台,丰富城市宜居生活的内涵,体现其生态人文性。
  瑞云湖的区域地貌与当地气候综合决定其动植物生态位与栖息地。园区植物分布从低到高的维度,铺面式的草地、乔灌木的立体结构,不同植物的分布与互相依存状态是一种低维护、自我延续的景观之外,也是平衡城市生态的主要机制,园区内植物生态系统与湖区陆地和水域为不同动物提供栖息地。
  二、瑞云湖公园生态问题分析
  对瑞云湖进行田野调研,总结其生态问题,主要包括景观负荷持续增高与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两个方面,分别从内外两个方向威胁瑞云湖的生态可持续性。景观负荷持续增高是人与公园空间互动关系的结果,生态系统恶化则表现在水体污染、物种外侵、生物群种稀少、植物结构单一与斑块破碎化。
  (一)景观负荷持续增高:卫星图显示,2003年以前瑞云湖园区绿地斑块与水体斑块相辅相成,公园自然斑块与周边人居斑块呈和谐状态。随着市区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步增多,城市人居密度不断增高,人活动空间沿横竖向扩张,2007年瑞云湖的自然边界出现被侵蚀的痕迹。直至2014年,城市建设活动效率越发高且粗放,瑞云湖自然绿色边界破碎化,城市生态链功能不断弱化,在不断萎缩的自然景观中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如今,使用人群来自周边不同区域,人群结构复杂且人数不断增多聚集,大多数人生态意识较弱,不自觉地成为破坏或观看破坏公园环境的人,例如无规范的垂钓、垃圾随意丢弃于湖泊之中,污染园区水体,导致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引发嗅觉视觉一系列的反自然现象,给生态环境来带内外的负担。瑞云湖公园外围边界处于脆弱状态,内部生态污染斑块、自然退化斑块陆续形成,人的聚集,数量的增加,是给空间带来直接的负荷。与此同时,缺乏生态环境观相关设计引导,加上生态意识较低的人群聚集于空间中,带给公园的是生态景观负荷持续增高。   (二)生态系统恶化加剧:瑞云湖生态系统恶化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物种外侵、生物群种稀少、植物结构单一与斑块破碎化5个方面,如图1。
  1.    水体污染:在瑞云湖水库西北方向水域漂浮生活垃圾且水面上生长蓝藻,衍生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东边方向浩淼台附近水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水面上大面积覆盖着绿藻,水体无法流动,水中鱼类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气温较高时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味道,水体污染使得水生物栖息地呈不健康状态,导致湖中生物种类较少。
  2.    生物入侵:水体富营养化使得外来物种清道夫鱼瑞云湖内大量繁殖,抢夺其他鱼群的食物,吞食鱼卵,导致对生境敏感且数量有限的其他鱼类面临生存困境与消失,破坏水中食物链。同时,清道夫鱼喜爱在泥土中钻孔,对公园的大坝坝体和驳岸安全性能存在潜在破坏。除了清道夫鱼的入侵外,瑞云湖原本种植的荷花区遭到水葫芦入侵,水葫芦大面积单一的生长,植物物种退化,水体退化。清道夫鱼与水葫芦的入侵,降低瑞云湖的生态环境系统多样性。
  3.    群种稀少:瑞云湖公园总面积2070亩,理应存在动物物种繁多,但在调查中发现主要的陆生物种仅有白头翁、棕背伯劳、珠颈斑鸠、长尾缝叶莺、喜鹊罗宾、红尾伯劳等11种,由于植物斑块系统的脆弱引发的栖息地的健康,导致现存的鸟类总体数量较少,品种稀少,引发公园生境结构的失衡。
  4.    植物结构单一:瑞云湖公园内种植的树种结构单一,生态构造简单,植物营造的观赏景观层次单调。例如园内重点规划的三个市民休闲广场,在道路绿化中使用的树种仅有2-3种,下层植物搭配有限,驳岸附近种植小型乔木有羊蹄甲,巴西野牡丹,蒲桃,芒箕,银合欢,香蕉等植物,植物种植单一,缺乏层次,导致公园的生态性弱且视觉体验单调。
  5.    斑块破碎化:桉树作为一种快速生长型的经济木,瑞云湖公园在整个绿地斑块中,种植桉树林的面积占比大,其木材用途广泛,但是不合理的种植方式使桉树在快速生长,使土地养分的流失,斑秃现象,草地退化伴随着生态的恶化。由于园区人为粗放的开辟道路和广场分割整体的绿色斑块,使得瑞云湖公园内的栖息地斑块之间产生隔离。大规模种植桉树、水体污染、物种外侵等综合作用,导致园区内斑块破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生态优化设计策略
  针对瑞云湖的自然生态高负荷与生态系统持续恶化两大问题,提出“自然不止一半”的设计概念,主导以自然生态为本底的轻介入,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系统建构基础上,形成瑞云湖公园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为核心的多元复合生态平衡体系。通过湿地教育、净水亲水、修复观赏、生态交互与绿道连接五大功能模块设计,综合多维的设计方式修复瑞云湖公园破碎的生态斑块,构建适宜、健康可持续的公园生态景观。
  (一)净水亲水
  1.    净水:瑞云湖公园净水亲水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确定污染斑块—植物净化+物理净化—介入亲水平台景观。瑞云湖水体在不同区域都出现水体污染,明显的营养丰富化,水质降低,水中鱼类死亡引发水体发臭。实地调研时标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区,根据污染斑块方位与内因进行分类净化,如在不同水域交接处回淤的污染水体用物理净化,水体流动性较低坡度较缓区域,选择植物净化,提高水质同时丰富园区视觉感知。
  2.    亲水设计:对瑞云湖水质区域进行净化是保证生态健康的基础,而亲水景观设计增强公园的场所性,能够充分展示湛江地区滨海临水的城市特色。因此,在水体生态逐渐恢复的同时,在湖泊蓝绿线之间介入的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根据湖坡结构进行不同形态设计,在西北面临近主入口区域的亲水平台视野开阔,由于该区域湖泊水较深,主要观水赏景为主,边界设计护栏保证安全性,结合艺术感的遮阳亭台。东北面湖泊域广,为了营造直接触水的体验,设计阶梯式亲水平台,居民可以在该区域戏水玩水。在北面根据地形特征水域设计浮桥,浮桥平台在湖面水涨降时随之伸缩适应,为人提供相对独立但足够开阔的观景空间,让人能够片刻忘记烦杂,感受绿植、动物、清水等自然带来的平静。通过不同点亲水平台的介入建构宜人舒适的亲水空间,营造城市滨水景观的特色,激活城市公园的自然景观治愈性与体验性。
  (二)湿地教育:瑞云湖东西区域的湿地是公园重要的生态滋养区,由于水域的污染,土壤营养过剩,导致芦苇过剩生长,外来鱼类数量剧增,湿地生态系统恶化。湿地教育的设计策略是在改善园区水质基础上,结合湿地生态问题与本土湿地植物的生态位,构建多种类互均匀的湿地植物系统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打下基础。再者,根据湿地的空间与生态特征,进行湿地教育景观点线连接的空间设计,如设置湿地植物种类的科普站点,科普站点设计分为展示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现存状况、动植物种类等;在湿地区域设计野生動物的景观角,通过抬高景观台,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干扰其正常活动;最终,通过人与自然互动的栈道把科普站点与湿地景观角连接起来,形成湿地教育微型空间网络。
  居民通过接触自然学习湿地相关知识,在感受自然之美时也能体会生态的力量及脆弱,从而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形成推动城市公园的优化发展的公众支持并为公共参与设计提供可能性。
  (三)修复观赏
  1.    修复生态群落:瑞云湖由于前期植物种植设计缺少生态意识,导致植被层不断出现裸露与衰弱的斑块,最明显的是园区盲目无序大面积的桉树林种植,占有园区4分之一面积,由于桉树主吸附地下4米之内的水及长期落叶堆叠腐蚀对地表植被的侵蚀,现桉树林区域出现地面秃化斑块与地力衰退,威胁瑞云湖的植物生态多样性及降低自然景观公共使用率。基于此,优化策略是在桉树区域进行桉槐渐进生态置换,逐步把纯桉树林改造为乡土阔叶混交林,在桉槐树下合理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不同类型灌木,形成乔灌木多层级的植物生态群落,进而在修复瑞云湖公园生力。   2.    森林长廊设计:在良好的生境的框架下,以生态优先的原则介入形态自然独特的森林长廊,森林长廊形态设计高低起伏,色彩轻盈,如同灵动的飘带穿插于密林之间,强化了园区的记忆点。长廊利用架空的结构创造自然通道的连贯性,促进不同种群的生物交流与杂交,提升种群的多样性。与此同时,遵从人行走游览的规律,在不同节点设置长廊艺术停逗平台及空中自动化驿站,为人提供舒适的观赏景观视角与接触自然的空间,如图2。
  (四)交互空间设计:瑞云湖公园原公共设施简陋单一,整体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其粗暴硬质铺装,设计形态单一缺少趣味,导致公共设施大多数只是形式上的摆设。针对此问题,园区公共设施优化设计分为公共娱乐、代际交往与儿童游戏三个大功能进行设计,在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公共设施空间结合自然进行生态设计,提升公园空间品质,丰富居民游乐的体验感。如在公园西边主入口公共娱乐区做生态广场设计,广场地面避免大面积硬质粗放铺设,铺装与自然植被相结合,形成海绵式可吸可透的地面。广场顶面设计如流动的水滴,结构虚实镶嵌,在阳光与林荫之下,视觉上斑驳灵动,群人身影交错。与此同时,镂空的顶面为老树与草坪提供水分汇聚的滋养,设计最大程度结合自然。如图3。
  代际交往空间在围合、交会景观节点设置结构不同的桌椅,主要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互动与休憩场所,该区域的设计注重景观视觉开阔,安全性,互动多样,体现瑞云湖自然生态亲和的公园氛围,结合园区生态景观塑造宜人的交流空间。
  园区设计主题明显的儿童游乐设施,本质在创造亲子互动,儿童自主探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公共空间。儿童设施的形态源于自然又结合儿童活动规律设计,根据起伏的原有地面,嵌入式设计探索彩色通道,让小朋友在游乐设施玩耍过程中体验自然的力量,探索隐匿在大自然的美感与知识。同时,综合儿童探险、猎奇心理进行设计蹦床旋转等体验空间,色彩轻盈活跃,有利于儿童在玩耍中感受挑战的带来的成就感,也为亲子互动创造空间,如图4。
  (五)绿道连接:从宏观角度看,瑞云湖与城市关系连接较弱,瑞云湖公园入口数量少及设计缺乏记忆性,导致城市与瑞云湖公园之间可达性较低。从微观角度看,瑞云湖自成空间网络体系,但是园区内作为流动载体的廊道脉络缺少,节点与节点之间不连贯,现有的绿道形态单一,网络稀疏。
  因此,在現有的绿道基础上织补完整公园廊道系统,入口处的绿道连接城市绿道网络,提高公园可达性与流畅性,细化园区内绿道,不同区域绿道根据空间自然特征进行标识形态等区别设计,保持园区绿道景观整体性之下构建多样丰富的空间感知。在色彩上,瑞云湖的绿道使用黄色+白色标识作为主要视觉信号,色彩跳跃轻松,搭配白色标识,整体提高园区活力,醒目有助于使用者的区别使用。在构成形式上,高低曲折有致延伸至不同空间,因此沿着绿道视角变化多样,景观体验丰富。于绿道不同节点设计不同功能的亭、台,供游人或停或游或望等多种体验选择,通过绿道建构园区流畅的网络体系,使得瑞云湖生态与城市人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如图5。
  结语
  城市作为人聚集居住活动的物质环境,环境大部分由非自然物质构成,是保障城市高效运转的载体。而生态公园是城市珍贵的自然风景,其平衡城市气候,维持城市环境健康,舒缓人的情绪,是治愈城市非自然,高消耗,高运转下痕迹最好的自然过程。瑞云湖公园生态优化设计,以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为核心的多元复合生态平衡体系,强调最低干扰的景观设计和营建方法,尊重原有公园特征,保留场地的机理和文脉,保护适应当地水土条件的本土自然物种及栖息地资源,创造自修复、具有完整生物链的生态系统。通过实际设计引导人行为对自然从粗暴侵占转化尊重自然,同时为城市生态性公园设计提供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雅言. 弹性景观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重要性研究——以迁西滦河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案为例[J]. 设计,2019(15):158-160.
  [2]   俞孔坚,许涛,李迪华等. 城市水系统弹性研究京张[J]. 城市规划学刊,2015(01):75-83.
  [3]   张晶晶,唐晓岚,周铭杰等. 基于生态约束的江滩湿地公园设计研究——以南京栖霞某江滩湿地公园为例[J].设计,2020(13):62-65.
  [4]生态与设计[J]. 设计2015(05):8.
  [5]   俞孔坚. 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J]. 建筑学报,2010(07):30-35.
  [6]   谭大珂,何月“. 借”自然之力,“返”自然之丽的景观设计探析——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J]. 住宅与房地产,2019(18):61-62.
  [7]   郭二辉,杨喜田,陈利顶.河岸带生态功能认知及河流景观偏好的调查研究[J]. 中国园林,2017(01):95-99.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的一天,由温岭市城北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与台州银行共同组织的“唤醒沉睡硬币”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队员们有的提着塑料袋,有的抱着储蓄罐,还有的把硬币装满了两只衣兜,大伙儿兴高采烈地来到智慧广场“硬币”兑换处,将零钱换成整币,让零钱回归社会,回归流动市场。  一、关于“硬币”的声音  说起活动的由来,可有一番故事了。大队干部们听说学校要和银行合作搞“唤醒沉睡硬币”公益活动,都感到有些奇怪,有
期刊
一、 历史的回声  甲:一条千年古道连接亚非欧,  乙:越过昆仑葱岭穿过戈壁沙洲。  甲:它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乙: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甲:事情起源于汉代的一次外交活动,  乙: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作战略筹谋。  甲:由于一路坎坷、时过境迁,  乙:没能实现抗击匈奴的联手。  甲:然而却打开了一条重要的通道,  乙:从此这条路上商旅来往,驼铃悠悠。  甲:西域运来汗血宝马和葡萄美酒, 
期刊
“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只要你选对了方向,达到了目的,再加上好的导游、优质的服务,那么这样的旅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学校里‘旅行’?”  200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娄华英的一席话,引发了老师们对新课程的思考。娄校长希望通过“旅行”,让学校成为队员最想来的地方,也希望队员们在学校的 “旅行”中有所收获,希望当孩子们离开学校之后,这段旅行能成为他们记
期刊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主要有4种产学研合作模式。(1)产业定向需求模式,是由高校牵头组织团队做定向设计服务,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2)创客空间模式,是由高校教师与学生组织创客基地,并承担相关产业的运营管理,以增进学生的研发能力,实现自主研发;(3)校企联合模式,是国内众多高校采取的模式,但效果各不相同,校企双方在认知
期刊
CLEANAIR? UNIMASK  CleanAIR UniMask的防尘、防气溶胶的特性让它可在粉尘、喷涂或表面抛光作业中使用。面罩增强的内部气流调节是一项杰出的创新,使用户能够调节空气输送的方向和强度。其目镜可防止起雾,并始终保持视野清晰不受干扰(符合欧洲眼部保护标准EN166一级标准)。  设计者:MALINA-Safety s.r.o  時间:2020
期刊
摘要:由文化重塑带来社区创新转变的背景下,文章提出“文化+参与式”介入社区微改造的设计策略,以广州华乐街道邮电小区为研究与实践对象,挖掘邮电文化特色,从邮电文化角度进行社区景观营造,在微改造中注入邮电文化元素,并由户外展览馆的形式重塑社区空间与居民情感的联系,得到重建社区集体记忆,强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多元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文化;参与式;社区;微改造;景观营造
期刊
MI BASEBOARD HEATER  小米的脚板电暖器在构造上借鉴了自然对流的原理。与传统的电扇加热器相比,其优势在于它几乎不卷起灰尘,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净。同时,还减少了水蒸发,平衡了室内湿度。用户還可使用其配套的应用程序,根据个人日常需求来自动控制供暖时间。  设计者: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小米  时间:2020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帕森斯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介绍美国艺术设计类高等学校的学制、教学模式与特点,分析其课程设置所反映的教学理念,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制;藝术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13-03  Abstract:This paper sorts
期刊
INFLOAT TM  InFloat包装通过将所有元素很完整的封闭包装起来,达到保护敏感的微观组织的效果。其结构在有效性和可靠性上都令人折服:内箱可在所有方向上旋转,以防止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外箱则由坚固的材料制成,能在运输时对外力冲撞起到有效的缓冲。  設计者:InSphero AG  时间:2020
期刊
SEMAWHIRLING  Sema旋转扫描仪特意设计出适用于全方向全角度扫描的形状,让它可以自动检测用户的扫描方向后开启显示屏。该设备还支持无线充电,而且其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形和特殊的防污漆面,保证了用戶的工作体验高效性。  设计者:LCFC ID&ASD Team/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