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当前某些医学生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就业指导等措施,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完善人格,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 医德实践 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42-01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行业肩负着维护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任,因此,医学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专门医学人才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毕业学生做好本职工作,改善社会风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某些医学生的思想存在着一些道德问题。随着卫生事业的商业化、市场化,出现了一系列腐败现象,如医生收受“红包”、过度检查、给病人开大处方等,以医谋私。有的学生认为,这正是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的有利条件,能收到“红包”、“能挣大钱”。因此,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纠正这种错误观点,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从而杜绝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还有部分医学生只学专业课,不重视公共课,认为政治课毫无用处。实习生服务态度不好,对病人不能一视同仁,对贫困患者态度生、冷、硬,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的职业道德境界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医学类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
首先,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师必须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在教学中联系专业进行职业渗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重点向学生讲解《劳动法》、《合同法》、《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和处理》等法律法规,若超过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就会触犯法律,不但对患者会造成伤害,自己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做到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处理好病人自主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现代医学伦理学理念,肯定生物因素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在情感和实践上体现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另外,还要重视师德建设,敬业爱生、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给学生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形象,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起着关键影响作用。
其次,加强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实践。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最为关键,它对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选派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医术精湛的医生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对于临床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应该大力表扬,同时对于少数投机取巧、玩忽职守、坑害患者的医生就应该严加处理,取缔其作为教师的资格,从而纯化教师队伍。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文明行医的优秀职业道德品质,并在实习考核评价中体现出毕业实习生的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将这一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融入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首先给医学生定期开展讲座或讨论,组织宣传医疗队伍中的先进个人和事迹,通过事例提高学生对医学职业素质的认识。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医德建设的宣传图片和医德教育影片和学习交流。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抛弃象牙塔的光环,虚心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增强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保持真诚奉献社会的情怀,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甩脱书呆子气,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自身的锻炼,磨砺塌实肯干、艰苦奋斗的品质。一位大四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认识到,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她。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虽然现在社会上风气不好,甚至有很多人崇尚金钱至上,但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
最后,加强就业指导。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医学生就业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让毕业生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思想,让学生明白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综合能力。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以及一个人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环境,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调整自身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就业作具体的准备。开展就业政策教育,明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的战略方针,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把医学生的就业与党和政府的关怀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结合起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找准人生位置。教师要鼓励医学生转变观念,到基层就业,宣传基层就业典型、到基层医疗单位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医学生了解和适应基层环境。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到基层就业,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深造,可以通过二次或多次就业达成自己理想的就业。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需要我们集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2004,2.
[2] 张玉强,谢春梅,王新颖.重视人格化的职业道德教育[J].稳定大学生就业岗位,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3] 赵亭,张宗明.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中国医学伦理学[Z].2006,2.
[4] 黄英.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浅议[J].医药前沿,2011.
关键词:课程改革 医德实践 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42-01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行业肩负着维护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任,因此,医学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专门医学人才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毕业学生做好本职工作,改善社会风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某些医学生的思想存在着一些道德问题。随着卫生事业的商业化、市场化,出现了一系列腐败现象,如医生收受“红包”、过度检查、给病人开大处方等,以医谋私。有的学生认为,这正是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的有利条件,能收到“红包”、“能挣大钱”。因此,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纠正这种错误观点,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从而杜绝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还有部分医学生只学专业课,不重视公共课,认为政治课毫无用处。实习生服务态度不好,对病人不能一视同仁,对贫困患者态度生、冷、硬,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的职业道德境界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医学类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医学院校学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
首先,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教师必须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在教学中联系专业进行职业渗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重点向学生讲解《劳动法》、《合同法》、《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和处理》等法律法规,若超过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就会触犯法律,不但对患者会造成伤害,自己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做到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处理好病人自主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现代医学伦理学理念,肯定生物因素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在情感和实践上体现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另外,还要重视师德建设,敬业爱生、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给学生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形象,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起着关键影响作用。
其次,加强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实践。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最为关键,它对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选派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医术精湛的医生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对于临床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应该大力表扬,同时对于少数投机取巧、玩忽职守、坑害患者的医生就应该严加处理,取缔其作为教师的资格,从而纯化教师队伍。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文明行医的优秀职业道德品质,并在实习考核评价中体现出毕业实习生的职业道德评价结果,将这一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融入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首先给医学生定期开展讲座或讨论,组织宣传医疗队伍中的先进个人和事迹,通过事例提高学生对医学职业素质的认识。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医德建设的宣传图片和医德教育影片和学习交流。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抛弃象牙塔的光环,虚心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增强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保持真诚奉献社会的情怀,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甩脱书呆子气,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自身的锻炼,磨砺塌实肯干、艰苦奋斗的品质。一位大四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认识到,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她。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虽然现在社会上风气不好,甚至有很多人崇尚金钱至上,但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
最后,加强就业指导。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医学生就业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让毕业生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思想,让学生明白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综合能力。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以及一个人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环境,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调整自身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就业作具体的准备。开展就业政策教育,明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的战略方针,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把医学生的就业与党和政府的关怀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结合起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找准人生位置。教师要鼓励医学生转变观念,到基层就业,宣传基层就业典型、到基层医疗单位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医学生了解和适应基层环境。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到基层就业,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深造,可以通过二次或多次就业达成自己理想的就业。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需要我们集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2004,2.
[2] 张玉强,谢春梅,王新颖.重视人格化的职业道德教育[J].稳定大学生就业岗位,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3] 赵亭,张宗明.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中国医学伦理学[Z].2006,2.
[4] 黄英.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浅议[J].医药前沿,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