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羚飞渡》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主题单元——写动物的五篇文章之中。单元导言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推敲:“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由于编者的诱导,本课教学设计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镜头一,开始导入:斑羚形貌图片,配有介绍斑羚的文字,如它的体型、跳跃能力、羚角的药效……
镜头二,创新训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你设计一则有创意的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
镜头三,教师赠言:“动物也是生命,宜相守,勿相残。”
类似于这样的经典课文,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一、文章主题确定教学内容
《斑羚飞渡》这篇文章虽然入选到动物单元,并且编者也在诱导师生树立人与动物要共存的意识,要深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但很难达到编者的这些意图,甚至还会大打折扣。
1从《斑羚飞渡》教材文本看主题
这是一篇动物小说,不管是斑羚,还是猎人,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形象。斑羚是正面形象,猎人是反面形象,这两类形象之间是以矛盾的形式存在。
从行文来看,文章写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以牺牲一半来挽救另一半赢得种群生存机会的故事。文末有这样的话:“他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笔者教学这一课已有很多遍,每每和学生分析情节,最能感动学生的就是老斑羚们为了下一代甘愿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而笔者的脑际也会浮现出一幅幅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时的抗日救亡的画面。此时,假如教师再去牵强引导,吻合“保护环境,人与动物共存”的意图,岂不成了生搬硬套?
阅读教学应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循文求意,因意悟文。只有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才能读懂内容,进而感悟思想,体验情感。从文本本身出发,不能因为课文编排而囫囵吞枣的进行教学。
2从《斑羚飞渡》相关文本看主题
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厚度,就是要将课文与其他课文、课外材料联系起来品读。沈石溪动物小说《和乌鸦做邻居》中的其中一篇文章《雄鹰金闪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雄鹰金闪子与另外一只雄鹰,白羽臀误抢领地发生战争,但金闪子又在白羽臀帮助下啄杀仇敌银环蛇,从而金闪子改变了看法,与白羽臀成了朋友,一起勇战母豺。后来巧争雌鹰滴滴娇,最后金闪子以自己的捕猎强项胜过了白羽臀,和滴滴娇成为伴侣。而白羽臀依然是它的邻居,它也期盼着哪天再有一只雌鹰飞到它们的领地,好让白羽臀也有伴侣。
同样出自《和乌鸦做朋友》的几篇文章,联系起来看,是否为了要表达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答案是否定的。读者读完这些文章后,不禁会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情何以堪,触动我们灵魂的,不是和谐,不是环保,是人类被动物精神折服的跪拜。
二、从《斑羚飞渡》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1取舍重构教材教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就是既要选择处理教材内容,又要调整教材的结构。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探讨“怎么教”。对于《斑羚飞渡》教材的整合,可以摈弃脱离主题的问题设计,如课后练习第三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代之以这样的拓展延伸:“面对种群灭绝,老斑羚的义举可歌可泣。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动物界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两个来吗?”在取舍重构教材的过程中,还原文本的本来色彩。
2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要按照语文教学规律整体推进教学,“扩大视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品位、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而不是让文学作品与热点话题生硬挂靠。在《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中,可以去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之类的设计,从词句语言入手,分析品味文本流露的对生命的敬畏,对自我牺牲精神的跪拜,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
3在文本细读中教真语文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凭借文本和相关文本,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和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就是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细读文本,由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进而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正用意,通过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构建更新的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更新的学生的人文世界,语文课堂就真实、语文味就十足了。
用语文的眼光去发现语文元素,用语文的专业知识去上语文课,不呆滞,不盲从,让语文教育回归“本真”。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748100)
镜头一,开始导入:斑羚形貌图片,配有介绍斑羚的文字,如它的体型、跳跃能力、羚角的药效……
镜头二,创新训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你设计一则有创意的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
镜头三,教师赠言:“动物也是生命,宜相守,勿相残。”
类似于这样的经典课文,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一、文章主题确定教学内容
《斑羚飞渡》这篇文章虽然入选到动物单元,并且编者也在诱导师生树立人与动物要共存的意识,要深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但很难达到编者的这些意图,甚至还会大打折扣。
1从《斑羚飞渡》教材文本看主题
这是一篇动物小说,不管是斑羚,还是猎人,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形象。斑羚是正面形象,猎人是反面形象,这两类形象之间是以矛盾的形式存在。
从行文来看,文章写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以牺牲一半来挽救另一半赢得种群生存机会的故事。文末有这样的话:“他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笔者教学这一课已有很多遍,每每和学生分析情节,最能感动学生的就是老斑羚们为了下一代甘愿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而笔者的脑际也会浮现出一幅幅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时的抗日救亡的画面。此时,假如教师再去牵强引导,吻合“保护环境,人与动物共存”的意图,岂不成了生搬硬套?
阅读教学应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循文求意,因意悟文。只有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才能读懂内容,进而感悟思想,体验情感。从文本本身出发,不能因为课文编排而囫囵吞枣的进行教学。
2从《斑羚飞渡》相关文本看主题
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厚度,就是要将课文与其他课文、课外材料联系起来品读。沈石溪动物小说《和乌鸦做邻居》中的其中一篇文章《雄鹰金闪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雄鹰金闪子与另外一只雄鹰,白羽臀误抢领地发生战争,但金闪子又在白羽臀帮助下啄杀仇敌银环蛇,从而金闪子改变了看法,与白羽臀成了朋友,一起勇战母豺。后来巧争雌鹰滴滴娇,最后金闪子以自己的捕猎强项胜过了白羽臀,和滴滴娇成为伴侣。而白羽臀依然是它的邻居,它也期盼着哪天再有一只雌鹰飞到它们的领地,好让白羽臀也有伴侣。
同样出自《和乌鸦做朋友》的几篇文章,联系起来看,是否为了要表达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答案是否定的。读者读完这些文章后,不禁会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情何以堪,触动我们灵魂的,不是和谐,不是环保,是人类被动物精神折服的跪拜。
二、从《斑羚飞渡》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1取舍重构教材教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就是既要选择处理教材内容,又要调整教材的结构。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探讨“怎么教”。对于《斑羚飞渡》教材的整合,可以摈弃脱离主题的问题设计,如课后练习第三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代之以这样的拓展延伸:“面对种群灭绝,老斑羚的义举可歌可泣。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动物界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两个来吗?”在取舍重构教材的过程中,还原文本的本来色彩。
2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要按照语文教学规律整体推进教学,“扩大视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品位、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而不是让文学作品与热点话题生硬挂靠。在《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中,可以去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之类的设计,从词句语言入手,分析品味文本流露的对生命的敬畏,对自我牺牲精神的跪拜,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
3在文本细读中教真语文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凭借文本和相关文本,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和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就是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细读文本,由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进而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正用意,通过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构建更新的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更新的学生的人文世界,语文课堂就真实、语文味就十足了。
用语文的眼光去发现语文元素,用语文的专业知识去上语文课,不呆滞,不盲从,让语文教育回归“本真”。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