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ame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水稻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和重发性的病害。由于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致使该病危害程度日益加重,目前已成为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病害。为此,本文总结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及损失,分析了其发病条件与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防治及水稻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危害;发生规律;防治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引发的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该病发生期长,病情发展迅速,得病田块一般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30%或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其危害性远超其他病害。近年来,由于高产、矮秆、多蘖品种的广泛推广,加之人们对水稻纹枯病的重视不够,防治效果也不理想,致使该病有逐渐加重发生趋势,目前已成为了制约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引起相关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一、发生及危害损失概况
  该病是某地区普遍发生的常见病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年均发生面积在0.16万hm2左右、90年代年均发生面积上升至0.33万hm2左右,2000年以后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由2001年的0.62万hm2急骤扩展到2011年的2.11万hm2,发生程度由零星发生加重至中等发生,部分区域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水稻病害发生面积的24.25%;造成年均粮食损失0.19万t,占水稻病害损失的34.33%;一跃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二、发病条件与发生规律
  1.品种
  水稻良种推广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也由1978年的56%提高到1995年的81.38%,其中部分品种矮秆、分蘖力强、栽培密度过大、农户偏施氮肥而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在调查中发现:高秆、窄叶、株型紧凑的品种较矮秆、宽叶、株型松散的品种发病轻或很少发病;分蘖力强的品种发病重;粳稻较籼稻耐病。
  2.菌源
  经过多年监测发现,水稻收割后田间残存的菌核数量的多少与纹枯病始发病的轻重有着密切关系。若上年或上季稻田该病发生重,田间残留的菌核多,田块冬闲未种植农作物,加之农户在春灌时不注意打捞菌核浪渣,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危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就会造成当年或当季稻株始发病早、发病率高、危害严重。若上年或上季稻田发病轻,残存菌核少,冬季进行了水旱轮作或菌核打捞较彻底的稻田,则当年或当季稻株始发病期将会推迟、发病率低,造成危害较轻。
  3.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发病的气温为18~34℃,流行期适温为22~28℃;发病相对湿度为70%~96%,湿度在90%以上最适宜发生。该地区稻作类型以一季中稻为主,每年5月中旬至下旬末为大面积移栽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处于分蘖期,至8月中旬进入抽扬期,9月底至10月初大面积成熟收割。每年6-8月正值汛期,也是水稻旺盛生长期,查阅近10年气象资料:6月均温23.38℃,7月均温23.42℃,平均相对湿度79%~82%;8月均温23.04℃,平均相对湿度79%~80%;气象条件能满足纹枯病的发生流行。以2011年为例:2011年6月气温偏高,月均温23.8℃,月降雨量达207mm,其中6月下旬降雨量达115mm,比常年偏多55.2mm,纹枯病发病早,经调查平均病株率9.6%,平均病指2.66;7月上旬旬均温24.7℃,比常年偏高1.07℃,降雨量104mm,比常年偏多65mm,病情得到进一步扩展,平均病株率13.4%,平均病指3.5,温度高、湿度大加之稻株处于分蘖盛期,田间郁闭,致使病情扩展迅速,发病程度加重;至8月下旬调查平均病株率34.35%,高的达100%,平均病情指数18.06,发病严重田块查见枯死病丛。从病害发生上升期的2008-2011年病情发展(图2)和发病程度变化(图3)曲线图中可以发现,7月上旬至中旬和7月底至8月初分别有2个病情急骤发展的时期,此时恰逢水稻分蘖末至拔节期和抽穗期,9月以后随着降雨量和雨日数的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情的发展,发生程度有所减轻。总的来说,高温高湿的条件满足,病情发展蔓延快,发病重;但在预测其暴发流行与否时应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吻合程度的高低作为依据。
  4.种植密度与肥水管理
  水稻种植密度的高低与肥水管理合理与否是导致纹枯病发生轻重的又一决定因素。监测发现,生产上以栽插密度过大、长期灌深水或低洼积水处、过量施用氮肥或在粪堆窝处、水稻分蘖盛期稻株分蘖力强导致群体过大、湿度高且荫蔽处该病发生严重,反之,该病发生程度较轻或不发生;分蘖末期至抽穗前后是发病最重、也是危害最大的时期。
  三、综合防治
  以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适期施药保护。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田间越冬的菌核、其他发病的寄主植物和带菌种子都能引起初侵染。该地区稻作类型为一季中稻区,仅在部分乡(镇)有早稻和晚稻栽培,因此每年应在4月上、中旬于秧田、本田翻耕犁耙灌水时,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后烧毁,同时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防止病稻草归田。翻耕犁耙泡田还可有效减轻水稻螟虫和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2.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合理密植
  目前水稻对纹枯病抗性高的资源较少,当务之急需要育种部门进行抗性筛选、培育、鉴定,并逐步推广种植抗病品种。通过合理密植可营造适于稻株生长的田间温、光、水、气、热小气候,构建良好的稻株群体结构,创造一个抑菌控害的生态空间;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特性,建议合理种植密度为13cm×20cm或13cm×23cm或13cm×(30 15)cm的宽窄行条栽。
  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以水控病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稻株生长前期叶片不披垂、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不可偏施氮肥,切忌水稻生长后期大量施用氮肥。水分管理应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薄水分蘖、苗足晒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4.适期施药防治
  抓住防治适期,对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拔节孕穗期病丛率达10%~15%,严重度分级级别达一级时立即施药防治。药液应喷洒到稻株基部,在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间隔10d施第2次药;可用药剂为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20%井冈霉素粉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任选一种即可。其中选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可起到兼防穗瘟和稻曲病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最难防治、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水稻病害,在实际生产中,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多年来对水稻纹枯病的监测,分析其发病条件及规律性,指出应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初期及时预警,对排查的防治对象田、初发病田块进行挑治,适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的策略;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 “以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适期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提高水稻单产,提高粮食产量。
  参考文献:
  [1] 黄巧云,常秋红,戴勇.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1):113-113.
  [2] 曾明雯.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5(12):154-154.
  [3] 馬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4).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在很多领域挑战胶印的高速喷墨印刷机的出现,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评论就是关于喷墨墨水的成本,以及为什么不能从众多供应商那里购买墨水,就像购买胶印油墨一样。好的事情也
期刊
我国保健食品经历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功能齐全、种类繁多.其中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几类常用保健食品倍受欢迎.在市场需求量和利润的驱使下,一些商家和不法分子不顾国
编辑同志:   我想了解一下,工伤职工康复后复工有什么规定?  陈云    陈云读者:   工伤职工经过鉴定确认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劳动能力的,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安排的适当工作。这是对工伤职工设立的一项应当履行的义务。  按照惯例,工伤保险实行无责任补偿。一般情况下,只要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为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以及国家规定其他工伤情形的,即使是由于本人的责任造成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也必将走向信息化道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针新时期下的农业信息化存在的诸